![]()
| 海波
首发 |云海观星
【云海观星】—— 云海无界看天下,观星有方新视界。财经·互联网·AI·科技,做您数字时代的引路人。
成都小米汽车事故,虽然主要责任是车主本人,但是一场“醉驾”撞击后葬生火海,依然引发诸多争议。
成都交警的通报中特别提到了“经检测,SU7 Ultra的驾驶员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大概率是从遗体中的组织中检测到了酒精的成分。
从交通法来说,无论是否醉驾,此次事故的责任很明确,负有全责的驾驶员,无论开什么品牌的车,都要负责。只是,那扇没有打开的车门,到底是为什么?
雷军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所以同样是做手机,做汽车,小米永远自带科技感和互联网话题。对于小米而言,雷军就是行走的IP。
但是对于雷军而言,“最后一次创业”的小米,能为其守住优秀企业家的阵地吗?目前不得而知。
时代的掌声从不是永久的勋章,只奖励与它同频的人。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前10年为小米集团劈出了一条通途大道,后10年何去何从,历史好像已经有了答案。
成也流量,败也流量,小米正经历着流量反噬的阵痛。就在2025年9月25日晚间,雷军照例站上舞台,完成了他的第六次年度演讲——《改变》。
但与以往台下掌声雷动、线上好评如潮的景象不同,这次直播的评论区内,出现了大量质疑甚至尖锐批评的声音。
这位昔日的“顶流”企业家,靠红极一时的独特营销方式,为自己的“最后一次创业”装上了加速器。可是十年过去,雷军似乎正站在一个全新的十字路口。
而这一切的转变来得有些突然,至少对小米来说,有些措手不及。
作为手机生产商,小米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但作为全面拥抱电动汽车的小米,它才刚起步。
![]()
回想不久前的去年,小米SU7上市即爆火,雷军亲自为首批车主开车门、在社交媒体频繁打卡分享造车日常,其真诚、接地气的形象深入人心,声望一度达到顶峰。
那时,许多人视他为“躬身入局的中国式超级英雄”,不少企业家也纷纷研究如何“摸着雷军过河”。
然而,风向的转变往往只在瞬息之间。
当信任开始崩塌的时候,任何细微的瑕疵,都可能被放大成灾难。
这种案例数不胜数,比如近一个月一直挂在热搜上的西贝,哪怕是多年前的营销故事,也会被人拿来鞭笞。
如今的小米,恍如热锅上的蚂蚁。
![]()
今年3月份小米SU7高速公路上三个女大学生事件,成了小米发展史上最典型的事件,也是口碑逆转的导火索。
而近期产品发布会上,小米17 Pro的一张宣传海报,将“逆光之王”作为主标语,却在右下角用几乎难以察觉的小字标注“是产品设计目标”。
这一细节被网友迅速捕捉并放大,引发了广泛的“文字游戏”质疑,尽管小米客服后续解释称“逆光之王指的是逆光拍摄也有较好画质的意思,小字只是海报编辑的一个形式”,但许多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
类似的争议并非孤例。
此前,小米SU7在智能辅助驾驶宣传上的调整,以及SU7 Ultra车型在马力数据和碳纤维前舱盖功能上引发的风波,都让部分用户感到失望。
这些事件不断叠加,消耗着公众的信任。许多人开始吐槽小米的产品品质,认为雷军营销过度,对那种“喊苦喊累抒情然后带货”的模式产生了审美疲劳,甚至直言“雷总累了,大家累了,互不打扰”。
雷军自己或许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他曾公开表示,“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在一场内部会议中,他反思道:“公众对我们的期待和要求远超了想象”,“15岁的小米,不再是行业的新人,我们在任何一个产业里面都没有了新手保护期”。
![]()
这无疑是对小米当下处境的一种清醒认知。
小米和雷军的叙事方式,过去因其“示弱”和真诚而备受追捧。
雷军乐于在演讲中分享逆境、耻辱和糗事,例如小米上市破发后被投资人“当小学生一样训了一个多小时”“衬衣都湿了”的经历,这让许多普通打工人产生了强烈共鸣。在特定时期,这种叙事为雷军积累了巨大的声望,使他成为企业家中的“顶流”。
但当小米成长为巨头,尤其在造车领域取得初步成功,甚至雷军本人一度跻身“首富”行列时,曾经的“示弱”叙事与如今的强势地位之间,难免会产生一种微妙的错位感。
公众对一家行业领军企业的期待,自然会从“同情奋斗者”转向“要求责任者”。大家更希望看到其技术上的硬核突破与担当,而非反复讲述过去的艰辛。
更重要的是,时代的大潮也在悄然转向。
英国记者克里斯托弗・布克在《七种基本情节》里总结的 “白手起家”“克服困境” 套路,雷军已经讲了一遍又一遍。
当ChatGPT掀起全球AI浪潮,以DeepSeek、宇树机器人为代表的硬科技企业引发关注时,民众对科技的期待变得更加“硬核”。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渐成熟,“新手保护期”早已结束,消费者对安全、设计和体验的要求变得愈发严格。
所有这些,都让小米曾经熟悉的叙事和营销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一切或许说明,没有任何一种叙事能够永远通行。
企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打破旧我、重塑新我的过程。
![]()
当早期的“性价比”和“营销红利”逐渐褪去,真正能支撑企业走得更远的,必然是扎实的技术积累、可靠的产品质量、以及对消费者始终如一的真诚。
对于小米而言,当前遭遇的舆论危机,与其说是一场危机,不如说是一次必须经历的“成人礼”。
它标志着小米正在告别过去的成长模式,被迫走向更加成熟的未来。真正的强大,始于不再被流量裹挟,而是用硬核的产品力重新定义潮流。
故事的尽头,从来不是辉煌的过去,而是亟待书写的未来。
雷军那句“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感慨,或许正是此刻最真切的注脚。
唯一的问题或许是,这腔热血,能否真正融化横亘在小米面前那层由期待、质疑和责任凝结成的坚冰。
世界的规则从来如此:当你选择成为巨人,就必须要承受巨人应有的重量。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仅做分享使用,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做分享交流,无任何商业目的和行为,如有不妥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