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10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姚媛就粮食流通监管,向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副局长秦玉云提问。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姚媛:对于粮食流通监管大家都很关注,请问“十四五”时期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立足新形势采取了哪些新手段?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副局长秦玉云:感谢你的提问。近年来,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部门深入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不断提升监管能力、执法能力和服务能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持续增强粮食流通监管,逐步构建起行政监管和行业治理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规范开展专项执法行动,运用法律武器惩治违法行为。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统一部署的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先后开展粮食流通监管“亮剑”、“严监管强执法重处罚行动年”、“铁拳行动”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严肃查处了一批涉粮违法违规案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1.1万例,有效维护了粮食流通秩序。
二是构建信息化监管系统,依托科技手段增强监管效能。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已经建成了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全面提升了信息化监管水平。这一体系覆盖了各类政策性粮食的收购入库、储存作业、质量检验、保管统计、销售出库等环节,能够做到业务动态监管、数据智能分析、线索及时发现,通过远程监管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运用信息化监管系统开展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置了一批案件线索,对涉粮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有力震慑。
三是丰富拓展监督途径,利用信用评价实现分级分类监管。近年来,陆续开通了电话、微信、网站等投诉举报渠道,特别是,进一步完善了12325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监管热线,通过这些渠道,既掌握了不少涉粮问题线索,又推动为种粮农民、涉粮企业解决了许多急难愁盼问题。同时,我们不断优化粮食企业信用监管手段,推动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加强信用评价成果应用,进一步完善基于企业信用的监管新机制,监管精准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借此机会,恳请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朋友对粮食流通多支持、多关心、多监督,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来源:国新网、中国网
监制: 李竟涵 编辑:何沁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