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10月13日,陆羽茶业大模型在安徽农业大学亮相。大模型由茶树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教授领衔主导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能理解、会推理、可生成”的智能特征,可根据科研问题自动检索并综合多源知识,为茶树分子育种与科技创新提供全新的人机协同研究范式。
![]()
大模型演示界面。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摄
宛晓春介绍,该大模型如同“茶叶AI大脑”和“茶图书馆”,其“肚子”里装了4万多篇茶文献、5万多个基因数据,文本数据超1000万字,参数规模达千亿级,涵盖茶百科、茶产业、茶文旅、茶文化、茶科技等核心知识单元。“大模型将茶研究相关数据库和子模型整合,首次构建了覆盖茶树遗传、3D分子、茶叶生物学等30多万条知识图谱,支持对茶树基因功能、代谢调控及性状机制的智能查询与知识推荐,实现从数据到知识、再到智能决策的闭环。”
![]()
宛晓春教授讲解茶科技子模型。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胡正飞/摄
宛晓春解释道,模型不仅能回答茶叶问题,还有一系列“绝技”。比如,看到叶片照片就能认出病虫害,还能给出防治建议,目前其问答准确率超过85%,病虫害识别率超过90%,妥妥“学霸级”水平;模型还能给出茶文旅推荐路线,串起集自然观光、制茶体验与文化研学于一体的沉浸式茶文旅点位。
![]()
学校师生见证发布。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胡正飞/摄
宛晓春说,团队正努力打造“大模型+茶学”创新生态,努力实现茶树种植、病虫害防治、加工、品质鉴定、茶文化、茶旅游等样样精通,助力茶业强国建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