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工会以开展2025年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为抓手,聚焦劳动报酬、休息权、劳动安全等劳动者核心权利,重点推动平台企业开展算法协商。全国总工会等八部门联合发文,指导重点网约配送平台企业动态优化调整算法规则。政策引导下,平台企业不断调整优化算法,确保“小哥”们有必要的休息时间。(10月13日《工人日报》)
休息权不是奢侈品,而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但长期以来,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部分新业态劳动者游离于传统劳动保障体系之外。算法驱动下的“时间游戏”,让“小哥”们在“多跑一单就多一份收入”的压力下,不得不压缩休息时间,甚至牺牲健康。这种“用健康换收入”的模式,既不可持续,也背离了发展的初衷。因此,关注休息权,本质是回归“以人为本”的发展逻辑。
然而,关注不等于解决,呼吁不等于落实。过去,我们不乏对“小哥”工作强度的舆论关注,但真正改变他们生存状态的,是此次工会牵头的“集中要约行动”,是全国总工会等八部门联合发文推动算法优化的具体举措。从“被动接受算法”到“参与协商算法”,从“被时间追着跑”到“拥有必要休息时间”,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制度性介入和系统性行动的结果。这正印证了保障劳动者权益,贵在行动,成于机制。
此次行动的亮点在于“算法协商”——让劳动者的声音被听见,让平台规则更具人性化。平台企业掌握着派单、计酬、奖惩的算法主导权,而算法一旦唯效率至上,就容易忽视人的极限。通过集体协商,推动平台动态调整算法规则,例如设置强制休息提醒、优化派单节奏、建立疲劳预警机制等,才能真正将“休息权”从纸面权利转化为现实保障。这不仅是技术的优化,更是劳动关系的重塑。
当然,行动不能止于政策出台。接下来,更需关注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如何确保协商成果写入劳动合同、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如何让每一位“小哥”都知晓并敢于行使自己的休息权,这需要工会持续发力,企业切实履责,监管部门加强督导,形成多方共治的格局。(童方萍)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