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合肥老地标焕新归来!百年车站,记忆重启?(下)

0
分享至



▲来源:合肥发布

书接上文

抗战时期的“庐州驿”

民国 二十七年(1938), 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津浦线,沟通南北两战场,并进而切断陇海路, 将攻占徐州作为首要目标。1月下旬,兵分南北两路夹击徐州,遭中国军队顽强抵抗。4月中旬起,日军增调重兵企图合围徐州。与此同时,为牵制合肥驻军,配合徐州会战,驻在芜湖的日军第六师团坂井支队向北进犯。



陇海全线形势图(局部/
1938年刊

▲来源:《支那事变画报》

日军自和县以东登陆,接连攻下数座城镇,并沿淮南铁路持续向合肥推进。其间,趁中国守军换防间隙,日军一部偷渡至烔炀河,迅速占领中垾、烔炀;一部化装成红枪会于巢湖北岸登陆,占领六家畈、长临河,从合肥东南发起攻击。5月14日,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摧毁了守军阵地,乘乱从德胜门入城。合肥遂告沦陷。



《攻占安徽中部要冲合肥》(1938年刊)

▲来源:《支那事变画报》

随后不久,日军对淮南铁路进行修复,作为其拥有的一条重要交通线。至9月,“修完路轨,复行通车”。包括新四军在内的中国军队在淮南铁路一带发动游击战争,多次于沿线车站附近袭击日军,并通过开展“接连不断的拆铁轨、炸火车、割电线电杆”等行动,破坏铁路设施,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使其惶惶不可终日。



庐州驿附近
(1938年摄)

▲来源:王正鹏提供



《在游击中的淮南铁路现况》
(1938年刊)

▲来源:《特教通讯》

二十八年(1939)4月30日,日伪“华中铁道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创立。5月18日,日军将淮南线委托其经营,该公司设淮南事务所于巢县。翌年(1940),为强化军事和掠夺资源需要,华中铁道设淮南工事事务所于合肥,由其负责修复淮南线。11月1日,淮南线全通,开始营业。与此同时,淮南事务所移驻合肥。



庐州案内图
(局部/1940年制)

▲来源:马启兵提供

从近年发现的日军手绘地图来看,当时的合肥车站被称作“廬州(洲)”,“”源自中文“驛”的日本简化写法,在现代日语中特指列车、电车等交通工具停靠的场所,即所谓的“庐州驿”。华中铁道《营业报告书》中称,淮南事务所在“安徽省合肥县庐州”,此“庐州”便指庐州驿。并非为今人所记的“庐江驿”,是谓误读。



当时的庐州驿
(1940年代摄)

独立步兵第五十八大队史

视线聚焦至庐州驿,其附近除淮南事务所外,还附设有站前广场、机关车房、铁道宿舍、野战仓库、诊疗所等设施。抗战前夕,曾由火车站门前向南至崇德街(今长江东路)辟设一条大路,方便客商货运。抗战期间,日军又修建了一条自站前广场直通威武门的土路(路宽6米)。对此,民间分别称为“老马路”和“新马路”。



华中铁道营业路线略图
(1944年制)

▲来源:《第九回(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下期)报告书》

三十二年(1943),淮南事务所改称庐州管理局。三十三年(1944)初,日军将 水家湖至裕溪口段188公里之轨道全部拆除,除移建水 家湖至 蚌 埠支 线的61公里线路以与津浦线接轨外,其余轨料器材则运往其他铁路, 沿线大小车站陆续停售客票, 庐州管理局随即裁撤。水蚌线于3月1日开工,至7月1日竣工通车。



“淮南线蚌埠—水家湖间于七月一日竣工”
(1944年刊)

▲来源:《第十回(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上期)报告书》

解放前后的合肥火车站

民国三十四年(1945)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 书, 标志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宣告胜利结束。10月1日,交通部成立华中铁路管理委员会,负责接管含淮南铁路在内的原日伪“华中铁道 ”管辖各铁路线。



“密苏里号”上的
日本投降签字仪式(1945年摄)

▲来源:资料图片



《“华铁”管理委员会举行成立大会》
(1945年刊)

▲来源:《文汇报

不久,华中铁路管委会奉令将淮南铁路“归还商办,恢复战前状态”,由淮南矿路公司接收。此时,除田水段残存27公里线路外,“其余均荡然无存”。淮南铁路自接收后即计划修复。翌年(1946)10月,为方便交通,淮南铁路与省公路局商妥,办理由水家湖经合肥至裕溪口汽车联运,沿线设联运售票处,并派路警护行。



《淮南铁路办联运》
(1946年刊)

▲来源:《申报



淮南铁路局联运里程表
(1947年刊)

旅行杂志》

三十五年(1946)春完成初步测绘,次年12月复测,至三十七年(1948)1月24日完竣。是年(1948)双十节,淮南铁路修复干线一期工程——水家湖至合肥段70公里复轨通车。原定二期工程的合肥至巢县段68公里,受局势影响而不了了之。同年底,淮南铁路已修复的水蚌段、水合段因战火殃及再次遭到破坏。



淮南铁路修复通车
(1948年摄)

▲摄影:雷渊澄



淮南铁路水合段通车典礼
(1948年摄)

▲摄影:谢素凡

1949年1月18日、21日,淮南、合肥相继解放。淮南铁路由人民解放军接管,随后组织员工400多人分两个抢修队进行抢修。当月,合肥站办理慢车、混合列车运输业务,隔日一趟。4、5月间,市政府建设科组织铲除站前新马路上的荒草,利用拆除道路两旁碉堡的石料和城墙砖铺筑宽3.6米的路面,即定名为胜利路。


恢复正常运营的合肥火车站(1949年摄)

华野先纵及合肥解放图志

新中国成立后的合肥火车站

1949年9月10日,淮南铁路全线修复通车。1951年,合肥站一号(长380米)、二号(长300米)站台、站前广场及候车室竣工启用。其中,候车室可容纳260余名乘客。1952年,为适应货运需要,合肥站新建有效长度192米的货一线1条,仓库和1.1米高的站台各1座,主要用于装卸煤炭、储存木材、粮食转运等。


《淮南铁路全线通车 通车典礼于合肥隆重举行》(1949年刊)

▲来源:《解放日报》


“一五”时期,客货运量急速增加。因合肥站站房小,候车人多拥挤不堪。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合肥站又开始了扩建工程,于1957年10月竣工。此次扩建了第一候车室、母婴候车室、贵宾室,新建了一号站台风雨棚(钢筋混凝土结构)、售货部、地下货运仓库,所有设备设施焕然一新。现存站台、雨棚即始于此。


《合肥火车站扩建工程即将竣工》(1957年刊)

▲来源:《合肥日报》

1958年9月,毛泽东主席视察合肥。19日,毛主席乘车从稻香楼宾馆出发,前往合肥火车站。站在合肥站的台阶下,他摘下帽子,面对站前广场上如潮的欢呼群众,一再挥帽致意。随后,很多群众跟着拥进站台,挤到专列车厢旁,毛主席几次从列车车厢里走出来向大家招手。每一次露面,都激起一片更热烈的欢腾。



毛主席在合肥站向送别群众挥帽致意(1958年摄)

▲摄影:董青

1957至1959年,合肥站先后建成西货场一、二、三、四、五线和桥吊线共6条货物装卸线,其中西货场一线为二级贯通式货物装卸线,总有效长度为2103米。修建站台4座,总建筑面积16993平方米;建仓库15幢,总建筑面积6206平方米。随后,为缓解运输压力,站内增建6至11股道和一条长447米的北端牵出线。



合肥火车站站台(1959年摄)

▲来源:《合肥画册》

1961年,总建筑面积608平方米的售票厅落成,可同时开启6个窗口对外售票。同年建成的货一线简易零担仓库为砖瓦结构,总建筑面积562平方米,可容纳行包1250件。1964年,二号站台被加长至400米。1966年,为方便二三道旅客上下车,在站台中部建成77.5平方米的地下通道,长25米,宽3.1米,高2.4米。



合肥火车站冬季火车运行时刻表(1965年刊)

▲来源:《合肥晚报》

1970年,为满足零担运输需要,西货场二线由贯通式改为尽头线。同时扩建仓库,建筑面积为1048平方米。1975年,为改善旅客候车条件,增建第二候车室,建筑面积924平方米,可容纳旅客700人。1978年3月,为解决站场紧张问题,建成12~14股道。4月1日,合肥至北京的127/128次旅客直快列车首次始发。



合肥至北京
127/128次
直快列车通车(1978年摄)

▲摄影:马昭运

改革开放以后,合肥站站房设施进一步完善。1980年,建软席候车室1座,建筑面积为166平方米;同时改造原售票厅,增加了售票窗口。1985年4月,修建15条南部牵出线(有效长度643米)。是年,合肥站隶属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为客、货运输一等站,下辖合肥北站和钟油坊站,占地面积48.85万平方米。



合肥站的旅客走出月台(1983年摄)

▲来源:寻觅安徽的似水流年

1985年,合肥站建有到发和调车线路14股,拥有2个旅客候车室和西、北2个货场,总建筑面积7254平方米。日办理到发客运列车16对、22个车次,其中,始发6趟,到达6趟,路过10对。客运到发量655.37万人次,其中,始发331.42万人次;货运到发量417.85万吨,其中,始发量89.08万吨。当年营运(含客、货)收入4768.58万元,实现利润70万元……



合肥站平面示意图(1990年摄)

钟情意表收藏



合肥火车站候车室
(1995年摄)

▲摄影:刘长路

合肥火车站之迁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合肥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迅速发展,老火车站虽多次在原地扩建、改造,仍远不能适应省会城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1977年9月,万里到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不久,即在合肥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作出指示:“要把合肥原有火车站和铁路向城外迁移,解决铁路分割城市问题”。



合肥市总体规划示意图(1979年制)

▲来源:《合肥城市规划志》

1982年,国务院批准合肥市的总体规划。1988年,合肥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外移原站址新建方案。1989年10月10日,铁道部下达《关于变更合肥站站址方案的批复》,根据总体规划批准在现用老站沿胜利路向北外移1.8公里建新火车站。合肥新火车站成为国家“八五”重点工程——合肥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要求改建合肥火车站的报告》(1984年印发)

▲来源:档案观止



关于变更合肥站站址方案的批复
》(1989年印发)

合肥教育法制频道

但由于资金问题,直至1994年6月28日,新火车站建设工程才正式开工,次年12月31日竣工。1997年4月1日,合肥新火车站(新客站)开通运营,是当时全国省会城市最大的火车站之一。1999年10月22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同意将合肥新火车站(客运)命名为“合肥站”,原合肥(老)站不再作为“合肥站”使用。


合肥铁路新客站开通典礼(1997年摄

▲摄影:李东



关于同意将合肥新客站命名为合肥站的批复
》(1999年
印发

合肥教育法制频道

与此同时,原运行六十余年的老火车站停止客运任务,随后更名为合肥铁路南站,只保留货运功能。2010年3月16日,合肥铁路枢纽南货场搬迁工程开工。同时,老火车站计划拆除。2011年12月18日,随着合肥北站物流基地的正式启用,老火车站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历经70多年的风霜雪雨后彻底落幕……



合肥老火车站(2011年摄

▲摄影:
孙阳杨

札记

合肥火车站的发展史,是中国铁路运输事业发展的缩影。从最初的慢车,到后来的普快、特快,乃至今天的动车、高铁,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随之发生改变的还有火车站——从最初的几间破旧草房到如今3.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站房,铁路线——从最初的一条淮南线开行到如今的19个全国铁路综合枢纽之一合肥铁路枢纽……这一切的沧桑巨变,尚不足百年时间!而我们曾经梦想——前往远方的旅程,从此不再漫长!


合肥胜利路
(1995年摄)

▲摄影:刘长路

由于篇幅有限,难以面面俱到,仅供参考交流。个人才疏学浅,还请看官指教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合肥南站(2025年摄

▲来源:合肥高铁南站



建设中的合肥西站(2025年摄

▲来源:安徽交通广播

· ENJOY ·

编辑 | 淝南居士

‍ 素材来源 | 《特教通讯》《支那事变画报》《华中铁道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报告书》《庐州案内图》《独立步兵第五十八大队史》《文汇报》《申报》《旅行杂志》《中央日报》《华野先纵及合肥解放图志》《安徽省志·交通志》《合肥日报》《合肥画册》《合肥晚报》《合肥老城志略》《合肥市志》《合肥 城市规划志》《图说合肥城市记忆》 《 合肥通史》《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志》及中国国家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上海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安徽交通广播、合肥发布、合肥市图书馆、档案观止、合肥新闻联播、合肥教育法制频道、合肥高铁南站、7788收藏网、寻觅安徽的似水流年、钟情意表收藏、 往期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合肥全攻略 incentive-icons
合肥全攻略
合肥精品生活指南
8271文章数 999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