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技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今天,徐汇区内的高校正成为青年创业的热土与策源地。作为区域内的重要学府之一,华东理工大学以新成立的创新创业学院为载体,通过系统的教育体系、完善的孵化支持和优质的校企资源,为青年学子打造了一条从创意到成果转化的“加速通道”,助力更多青年人才在徐汇启航、在创新中成长。
据悉,华东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2025年7月正式设立,由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与工程创新实践中心融合升级而成。不同于侧重企业孵化的科技园,学院以工程创新为核心、以技术转化为路径,聚焦未来科技发展与国家社会需求,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养“强能力、善落地、宽视野、有担当”的创新英才。
![]()
学院内景
依托徐汇优越的创新生态,学院积极打通“从企业出题—师生答题—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的完整链条。据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与山东能源、万华化学、中国石油等大型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引入华为、科大讯飞、微软等科技企业共建实验室和课程体系,让课堂走进产业一线。
学校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合作,与上海化工区、老字号品牌及长三角多地政府共建双创实践基地,让创新项目在真实场景中生根发芽。学生不仅在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更能通过大赛、实训和创业营将创新成果快速落地,形成“科研—实践—转化”的闭环机制。
学校于2022年成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在市教委、市区两级就业促进中心及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的指导支持下,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与资金保障。创新创业学院设有超过1600平方米的教育与孵化空间,每年投入创新创业经费约560万元。
记者了解到,基地配备多功能路演厅、智慧教室、VR实验空间等设施,构建从创意孵化到成果展示的全过程服务体系。学院还建立了由教师、行业专家和校友组成的“双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从项目指导到融资对接的全链条支持。每年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超200场,吸引超过6000名师生和校友参与,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创新社群。
除了这些硬件支持,在教学改革上,学校通过“课程+实践”的双创学分制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每位学生必须修满创新创业实践学分才能毕业或保研,这一制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学院聚焦“课训赛创”一体化,开设14门融合课程和10门产教合作课程,推动理论学习与项目实践深度结合,还通过“马兰花计划”创业培训班、上海高校创新创业训练营等项目,让师生在实战中提升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这种系统化、实战化的培养模式,正源源不断地产生亮眼成果。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学生立项的大创项目数、发明专利数和发表论文数均实现倍增,学校连续四届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斩获最高奖项。今年,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2025)上海赛区实现晋级全国总决赛网评和金奖两项历史性突破。
![]()
学生团队参赛
在一系列优秀项目中,宜Q团队“十里华香”尤为亮眼。该项目以“茶—香—瓷”的融合理念,将云南十里香茶转化为高附加值香膏产品,既推动了当地茶产业转型,又带动乡村振兴,累计销售近190万元。
团队自主研发的SDE茶香精萃取技术,其核心技术突破源于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在分离工程、天然产物提取等领域的深厚积累,彰显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价值。可以说,这一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学校在技术研发、导师指导和产业合作等方面的全程助力,也生动诠释了青年创新如何在社会实践中落地生花。
![]()
宜Q团队“十里华香”展台
华东理工大学还面向在校生和青年校友构建了“思创融合、专创融合、赛创融合”的育人体系,让创业教育不仅停留在课堂,更融入思政、人文与社会责任的培养中。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项目,青年学子将专业所长服务国家战略,在社会实践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创新创业人才。
记者:沈艺飞
编辑:邱彩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