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飞机在天空中出了事故,身上没背降落伞,干脆一咬牙一闭眼跳飞机坠入海中是否能求生?听着挺热血,可这到底是绝地求生,还是自寻短路?
其实高空自由落体可不是坐过山车,那种风呼呼往耳朵里灌、五脏六腑想从嘴里蹦出来的滋味,一般人根本扛不住。
![]()
咱们先说高度,民航客机通常在8000到12000米之间巡航,这个位置空气稀薄,气温能低到零下50多度。人要是这时候跳出去,第一关就得过“缺氧关”。没几分钟意识就会模糊,甚至直接昏迷。
再加上低温和强风,身体根本没法控制姿势,翻滚着往下掉,根本谈不上“调整姿态准备入水”。就算你意志再坚强,到了四五千米高度,空气密度才逐渐上来,这时候人才可能恢复点知觉,但速度已经飙上去了。
根据自由落体原理,在没有阻力的理想状态下,物体下落加速度是每秒9.8米。现实中人体受空气阻力影响,最终会达到一个“终端速度”,大约在每小时190到210公里之间。
![]()
这个速度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辆高速行驶的摩托车全速撞墙。而人的身体,将以这个速度垂直砸向海面。这时候,海水表面张力和密度会让它表现得像一块硬铁板。
国外有研究记录显示,从30米高台跳水就已经极容易造成内伤或骨折,而那时的速度还不到自由落体的一半。
从几千米高空下来的冲击力,足以让胸腔塌陷、肋骨断裂、内脏破裂,瞬间失去生命体征。很多跳伞事故的尸检报告都表明,即使落在水面上,死亡原因也多为严重钝性创伤。
![]()
想活着入水,必须脚朝下、身体笔直,像专业跳水运动员那样减少受力面积。可问题是人在空中根本没法精确控制姿势,尤其在高速下坠中,稍有倾斜就是大面积拍击水面。
一旦背部或侧面着水,冲击力会瞬间分散到全身,后果更加致命。
![]()
历史上几乎没有无降落伞高空跳海幸存的案例,唯一接近成功的,是1972年南斯拉夫空姐维斯娜·乌洛维奇,她从一万米高空坠落树林后生还,但那是摔在斜坡上,又被树木层层缓冲,纯属奇迹。
至于落水生还?至今没有权威医学或航空安全机构记录过类似成功案例。更现实的情况是,即使侥幸没当场死亡,后续还有低温海水的威胁。
![]()
海水温度通常远低于体温,落水后几分钟内就会发生体温过低,导致肌肉失控、意识丧失,最终溺亡。北大西洋的救援数据表明,人在10摄氏度以下海水中,生存时间往往不超过一小时,而受伤者的时间更短。
那为啥电影里总有人跳飞机落水活下来?其实真实世界里,航空公司设计应急程序时,压根就没把“跳海自救”当选项。
因为太不靠谱了,飞机上的救生设备,比如救生衣、滑梯筏,都是为迫降后使用准备的,不是让人中途跳下去玩极限运动的。
![]()
飞行员训练手册明确指出,除非飞机已经贴海飞行且无法操控,否则绝不建议乘客擅自离开机舱。
高空跳离飞机属于极高风险行为,不在任何标准应急处置流程中。真正能救命的,是系好安全带、听从机组指挥、等待专业救援。
现代飞机的安全系数其实非常高,全球商业航班的事故率常年维持在每百万架次0.2以下,比你开车出门还安全。
![]()
与其幻想“跳海逃生”,不如老老实实配合撤离程序。万一真遇上险情,记住别乱动,听广播,等飞机落地或水上迫降后再有序撤离。
从高空跳进大海,听起来像是电影里的高潮桥段,实际上是一场几乎注定失败的豪赌,大自然的规律不会因为谁勇敢就网开一面,您说是不是?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