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教你识人:孝顺子女特征,看脸部3个部位尤其第三处最准!

分享至

01.

咱们做父母的,辛苦一辈子,图个啥?

不就图个老了身边有个人,能有碗热饭吃,有个好脸色看吗?

都说“养儿防老”,其实咱们想“防”的,不是老,而是老了以后的那种孤独和委屈。

可现在的年轻人,嘴都甜,说得比唱得都好听。

当着你的面,“爸、妈”叫得亲热,一转身就把你的嘱咐丢到脑后;平常看着挺好,一到需要他出钱出力的时候,就找各种理由推脱。

时间久了,真是让人寒心。

怎么才能看清一个孩子真实的品性呢?其实,老祖宗早就把一套“观人于微”的本事,融入到了生活里。

晚清名臣曾国藩就说过:“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他一生见过那么多人,总结的经验,到今天都错不了。

今天,咱们不讲那些玄乎的,就聊聊这套老祖宗传下来,最实在、最管用的方法。教您看懂脸上这3个地方,把一个人的孝心看个八九不离十。



02.

这第一处要看的地方,就是额头。

额头是人的“第一扇窗”,也叫“天庭”。咱们常听人说“天庭饱满”,这是句好话,非常有道理。

您可以这么想,一个人的额头,就像他心里的一间屋子。

如果这个人的额头,长得宽阔、平整、亮堂堂的,那就说明他心里的这间“屋子”很敞亮。

这样的人,心胸一般都比较宽广,不爱斤斤计较,能容人容事。他看待问题能往远了想,明白父母养育他不容易,懂得感恩。

跟这样的人打交道,你不累,他对待父母长辈,自然也能包容和体谅。

反过来,要是这个人的额頭長得又窄又低,甚至坑坑洼洼、纹路很乱,那他心里的这间“屋子”啊,就又小又暗。

这种人往往心眼小,格局也小,想事情只顾眼前,凡事都先想着自己那点利益。你让他吃一点亏,比什么都难受。

指望这样的人能发自内心地孝顺,实在是太难了。

您不妨就现在,打开脑子里的“电视机”,回忆一下您身边认识的那些人。

是不是那些出了名的孝顺孩子、和气邻居,大多看起来额头都很开阔,让人一瞅就觉得舒服?

而那些自私自利、爱占小便宜的人,是不是总感觉眉宇之间挤巴巴的,看着就让人不痛快?

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不用说话,一看一个准。



03.

看完了额头,这只是第一步,看的是一个人的“根基”。

接下来这第二处,就更关键了,要看他的眼睛。

俗话说得好,“人看一张脸,全凭一双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里想什么,是善是恶,是真是假,嘴巴会撒谎,但眼神是骗不了人的。

古代的大圣人孟子就说过一句话,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

这话用咱们现在的大白话翻译就是:看一个人,没有比看他的眼珠子更准的了。因为一个人心里的善恶,眼珠子是藏不住的。

那什么样的眼神,才算是好呢?



很简单,就看四个字:清澈、坚定

一个人的眼神,如果像一汪清水,干干净净,没有浑浊;跟长辈说话的时候,目光很温和,敢于平视你,不躲也不闪。

这说明这个人内心是坦荡的,正直的,心里没那么多“小九九”。他对长辈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这样的孝顺才是靠得住的。

那什么样的眼神,咱们就要当心了呢?

就是那种闪烁、飘忽的眼神。

你跟他说话,他的眼珠子总在乱转,或者一直低着头,不敢正眼瞧你。

这种人,多半是心里有鬼,或者心术不正。他对你的“好”,很可能都是装出来的表面功夫。

一旦真的触及到他的利益,需要他为家里承担责任的时候,他保证比谁跑得都快。

但是,额头和眼睛,看的都是一个人比较“静态”的特征。有的人很会伪装,额头长得不错,也能练出‘真诚’的眼神。



然而,前面这两点都可能看走眼,只有老祖宗传下的第三招,才是戳穿一切伪装的“试金石”。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