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融江河畔,青砖黛瓦间的酸辣鲜香,来自“臻春园·咏春臻品”螺蛳粉小院。这里不仅是当地特色美食地标,更是退伍军人韦向东返乡创业、与家乡共成长的见证。
“责任”二字,始终刻在韦向东的人生轨迹里。军营淬炼出的坚韧品格,让他在退伍闯荡多年后,依然牵挂着家乡。2020年冬,他回到融江畔,接过父母经营20余年的杂货店,心里琢磨着“该如何把日子过得有奔头”。
“滕经理,你见的店多,我这小店还能添点啥新路子?”面对上门走访的柳城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下简称柳城烟草)客户经理滕君,韦向东道出困惑。
“柳州螺蛳粉享誉全国,你守着好山好水,不妨卖螺蛳粉试试!”滕君的建议,恰好与韦向东想突破现状的想法不谋而合,也点燃了他的创业热情。
![]()
“臻春园·咏春臻品”螺蛳粉小院。周长军摄
说干就干。韦向东租下江畔小院,取名“臻春园·咏春臻品”,寓意着像咏春拳一样,传承经典,精益求精。他保留老宅风貌,遍植花草、悬挂复古灯笼,着手打造柳城首家特色螺蛳粉小院。
筹备期间,滕君成了小院的“常客”。看到韦向东对着店铺布局图发愁,滕君结合自己服务过的特色零售终端经验,帮他规划出“前店后坊”的格局:前厅摆上原木桌椅,让游客能边吃粉边欣赏融江景;后坊隔出透明操作间,客人能亲眼看到骨汤熬制、配料分装的过程,吃得更放心。“以前总觉得开店就是‘把粉做好’,没想到布局、卫生这些细节也这么重要。”韦向东照着建议调整后,小院的通透感和烟火气一下子就出来了。
2021年春,小院正式营业。韦向东将部队严谨作风融入经营:清晨五点验收食材,骨汤熬足3小时,酸笋发酵精准把控;他还走遍柳州粉店取经,在传统配方中加入香茅草提鲜,创新出“军旅辣”“新兵酸”等特色口味。
可开业初期,客流不足的难题还是让韦向东犯了愁。“不能等客上门,得主动找路子。”他想起滕君说过“要把店铺和本地文旅结合”,便主动对接镇里的文旅部门,带着小院的照片和菜单去争取合作。恰好镇里正在打造“融江风情一日游”线路,看到小院既有特色美食,又能体现乡土风貌,当即把它纳入线路中的“美食打卡点”。他还发动亲戚朋友在周边村屯宣传,逢年过节免费给游客送试吃券,慢慢让“融江畔有个好吃又好拍的螺蛳粉小院”的消息传了开。
![]()
志愿者在小院清除杂草。黄敏华摄
柳城烟草党员先锋队得知他的困境后,不仅帮忙打造线路,整理小院,还主动支招。队员们结合服务零售户的经验,建议他从“服务细节”入手提升口碑:“游客来不仅是吃粉,更是体验乡情,多加点‘人情味’,大家才愿意常来。”受此启发,韦向东总结出“三个一”服务标准:一张笑脸迎顾客,不管熟客还是生人,进门先递上一杯凉茶;一句乡音拉家常,用柳城本地话和客人聊聊融江的故事、小院的由来;一份伴手礼送远客,给外地游客准备一小罐自家腌的酸笋。
渐渐地,小院成了本地聚餐、外地打卡的热地:游客来青砖黛瓦下拍美食,老兵寻“军旅辣”忆峥嵘,周末时常座无虚席。韦向东的视野也愈发开阔,每逢周末邀请村民教游客腌酸笋、炸腐竹,让美食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
这股“螺”动力,正带动周边共同发展:小院的酸笋由沙埔镇叶小飞专供,他笑着说:“以前腌酸笋都是自己吃,没想到现在我家酸笋能专供‘臻春园·咏春臻品’,价格比往年高四成。”附近村屯的覃英妹来小院帮工,每月都有工资领,她笑得见牙不见眼:“离家近、能顾家,可比跟着儿子在外头打零工稳当多了,这日子过得踏实又舒心!”
![]()
志愿者指导韦向军开展营销活动。周长军摄
如今,韦向东的小院已经带动5个村屯发展订单农业——除了沙埔镇的酸笋,还从大埔镇订腐竹、从社冲镇订豆角,让10多户农户有了稳定收入。同时创造了5个就业岗位,帮工的村民都是周边村屯的妇女和老人。小院营业额也实现跨越式增长,从开业初期每月不足1万元,到如今稳定在每月4-5万元左右,周末高峰期单日营业额更是能突破3000元,是开业首月日均营收的5倍多。
“以前只想把自己的小店做好,现在看着乡亲们跟着挣钱,才明白‘一个人富不算富’的道理。”韦向东说。
晚风拂过,屋檐下的灯笼轻轻摇晃,映着“臻春园·咏春臻品”的招牌,也映着融江畔这幅“一人创业、众人共富”的温暖画卷。(黄敏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