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鸡湖大草原牛羊成群。 邱岗诚 摄
![]()
金鸡湖大草原上正举行篝火晚会。(永福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的国庆中秋长假,让永福县罗锦镇金鸡河农田灌溉水库热闹起来,变身成为“桂林版呼伦贝尔”网红打卡地。据统计,“双节”期间该地共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抖音话题播放量破3000万次。
当地政府抓住机遇,围绕“生态承载强化、基础设施升级、文旅业态创新”三大工程,将季节性“草原”景观升级成四季有景的乡村旅游新地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草原”爆红:一场意外的“流量盛宴”
近日,记者来到永福县罗锦镇林村的金鸡湖大草原,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原,远处山峦起伏,风车转动,白鹭成群,牛羊正悠闲地吃草。尽管“双节”已过,仍有不少游客在此享受美丽的风景。
“大概是在2024年10月,金鸡湖大草原的视频开始在网络上传播,没过几天突然来了很多游客,我们都有点措手不及。”金鸡湖大草原所在的林村村党总支部书记林华艳告诉记者,金鸡河水库建于新中国成立前,主要功能是农田灌溉。每年的5月到9月,水库进入蓄水期,可以保障下游4.5万多亩农田灌溉用水;入秋后水位逐步回落,大片滩涂露出“神秘面纱”,原生的野草随之蓬勃生长,每年的3-5月、9-12月成为“大草原”的最佳观赏期。
林华艳说,除了“双节”期间,每个周末也是市民游客的“打卡”高峰期,露营、放风筝、钓鱼的人络绎不绝。这片2000多亩自然生长的大草坪,成为了周边、周末短途游的“网红”目的地。
政府“搭台”:多措并举解决游客所需
随着网络带来的流量,“打卡”的游客蜂拥而至,道路狭窄泥泞、厕所数量不足、生态保护压力增大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
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地政府与县级各部门迅速行动——新增厕所16座,陆续投入资金完成6.84公里道路硬化,安装路灯70余盏,在2025年初统筹规划游乐区、帐篷区、商品区、舞台区等功能区域并进行完善,目前正在建设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多项措施提升游客游玩体验感的同时,通过划定1000亩草原核心区,定期组织洒水维护草地,清理河道垃圾,并开展巡湖、巡河的常态化水质监测,为美丽的金鸡河水库“保驾护航”。
“金鸡河水库往年也有很多白鹭,但是今年特别多,水面上和树上时常落得白茫茫的一片。”林村村副支书林辉欣喜地说。
村民“唱戏”:让“流量”变“留量”
游客在金鸡湖大草原游玩时间变长,消费意愿也随之增强,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我们也希望让大家来了能有更好的游玩体验。”林华艳说,为了让游客们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镇、村不断开动脑筋想出新花样,比如组织本地文艺表演、篝火晚会。“没想到第一次组织晚会就火了,上万人慕名而来。”
不少人看到了生态发展带来的机遇,纷纷投身其中,村民们积极响应将自家的商品摆摊售卖,娱乐游乐设施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村民们还自发地做起志愿者,通过提供服务也能获得额外收入。
“我们是外地过来的,感觉这里的环境气候非常好。我们虽然是晚上过来的,但各方面的秩序还是维护得很好。”来自南宁的游客郭女士说。“我觉得那个烟花很漂亮,我已经拍好照片发朋友圈了,也在群里跟我的朋友分享了这边的风景。”来自湖南的游客李女士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长远规划:打造四季皆景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经过近一年的尝试,罗锦镇正持续深化文旅业态创新,不仅将彩调非遗展演深度融入“篝火晚会”“烟花秀”“百姓大舞台”等热门活动中,还同步植入生态露营、草原骑马、山地越野等体验式绿色业态;村里每周常态化举办“村晚”,用接地气的乡土文化吸引游客,如今这一活动已成为景区独树一帜的特色标签。
“我们计划打造一个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集观光、露营、休闲、亲子、垂钓、户外拓展为一体的开放性景区,把金鸡河水库从一个秋季草原网红打卡点打造成为春有景、夏有水、秋有草原、冬有活动的优质景点。”永福县文广体旅局局长蒋俊杰说。
从“农田水库”到“网红草原”,从“流量爆红”到“生态变现”,从金鸡河水库到金鸡湖大草原,它的华丽转身是永福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它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桂林日报记者刘菁 通讯员唐影宸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