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生死有命,轮回有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人死后,灵魂归于地府,有的在阴间等待轮回,有的早已投胎转世,各有各的归宿。
可阴阳两隔,活人如何能知道逝去的亲人是否已经转世投胎呢?
如果亲人已经投胎,我们还在不停地烧纸钱,岂不是白费心思?
掌管轮回的孟婆曾透露,若想知道故人是否已投胎,需留意身边的四种迹象。
这些迹象看似普通,却隐藏着玄机,只有细心的人才能察觉。
01
在江南水乡的无锡城外,有一座依水而建的李氏大宅。
宅子的主人李文浩,原是当地有名的茶叶商人,生意做得红火,可惜三年前因意外落水去世,年仅四十三岁。
李文浩去世后,留下了妻子张婉清和一双儿女,还有丰厚的家产。
张婉清出身书香门第,温柔贤淑,与李文浩夫妻恩爱十多年,丈夫的突然离世让她悲痛欲绝。
守孝三年来,她将大部分生意交给管事打理,自己深居简出,一心为亡夫祈福。
每逢初一、十五,张婉清都会准备大量纸钱元宝,在后院专门的焚化炉中烧化。
这些纸钱不是普通黄纸,而是她特意请人用上等竹纸制作,每张都印有精美花纹,元宝用金箔纸折成,在火光中闪耀。
![]()
除了纸钱,她还会烧纸扎的衣服、房屋、仆人,甚至连李文浩生前爱吃的糕点,也让人用纸糊成模样烧掉。
如此大手笔的祭祀,自然引来亲戚的议论。
“嫂子,文浩哥都走了三年了,你这样月月烧纸,太费钱了吧。”小姑子李玉兰劝道。
“是啊,大嫂,这些钱留着给孩子们置办产业不好吗?死人哪里用得了这么多。”小叔子李文博也附和。
可张婉清从不理会这些闲话,她坚信丈夫在阴间需要这些供养,这是她唯一能为他做的事。
说来奇怪,张婉清从小就有些特别,她能隐约感觉到一些常人察觉不到的东西。
比如走进阴气重的地方,她会觉得浑身发冷;遇到不干净的东西,她的额头会隐隐作痛。
这种敏感的体质让她对阴阳之事格外在意,也让她更相信亡夫的灵魂仍在某处徘徊。
每次烧纸钱时,她都能感到一股若有若无的阴气环绕在焚化炉旁,仿佛是李文浩在接收她的供养。
纸灰会随微风缓缓上升,在空中旋转,最后消失在夜空中,她相信那是丈夫收到了她的心意。
然而,就在上个月十五,怪事发生了。
那天傍晚,张婉清像往常一样在后院烧纸钱,一切如常。
可点燃纸钱后,她发现了一个异常现象——纸灰飘散的方向不对。
以往纸灰总是垂直上升,偶尔被风吹得稍有偏移,但大致是向上的。
这次,纸灰却像被什么牵引,全部朝西北方向飘去,速度极快,眨眼就不见了。
张婉清心中一紧,西北方向是什么地方?那是城外的荒山,平时人迹罕至。
难道丈夫的灵魂被困住了?还是阴间发生了什么变故?
她越想越不安,当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02
梦里,她看到李文浩站在一片浓雾中,身影模糊不清,似乎在对她说着什么,可她听不清楚。
她想走近些,却发现双脚像被钉住,动不了。
李文浩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在雾气中。
张婉清猛地惊醒,发现自己出了一身冷汗,枕头都湿了。
第二天早上,她发现了第一个让她不安的异常。
供奉在正厅的李文浩遗像前,那三支清香烧得特别快。
平时一支香能烧一个时辰,可今天不到半个时辰,香就烧了大半。
更奇怪的是,只有李文浩的香炉这样,旁边祖先牌位前的香火却烧得正常。
张婉清起初以为是风大的缘故,便关上所有门窗。
可即便如此,李文浩的香还是烧得飞快,香灰簌簌落下,很快就堆满香炉。
一连七天,天天如此。
张婉清每天要续香五六次,香炉里的香灰每天都要清理,这在以前从未发生过。
“文浩,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在那边遇到了麻烦?”她跪在遗像前,泪流满面地问。
可回应她的,只有急速燃烧的香火和不断落下的香灰。
与此同时,第二个异常也出现了。
张婉清发现,她很久没梦到李文浩了。
丈夫刚去世那两年,她几乎每月都会梦到他一两次,梦里的李文浩总是温柔地看着她,虽不说话,但那眼神让她感到温暖。
可最近几个月,她的梦境变得模糊不清。
即便偶尔梦到李文浩,他的脸也像隔着一层厚雾,怎样都看不真切。
梦里的李文浩似乎在不断远离她,无论她怎么呼唤,他都像听不见,只是默默走向远方。
最让张婉清心慌的是,她发现自己竟然开始记不清李文浩的模样。
明明夫妻多年朝夕相处,可现在闭上眼睛,脑海中丈夫的脸却像蒙了一层纱,越来越模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张婉清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她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最近做错了什么,惹丈夫不高兴了?
还是烧的纸钱不够,或者祭品不合他的心意?
思来想去,张婉清决定去城里的白云寺求个签,问问究竟。
白云寺的老方丈慧通大师,是当地有名的僧人,据说有些道行。
张婉清带着厚礼前往,将怪事一五一十告诉了慧通大师。
![]()
慧通大师听后,闭目沉思许久,才缓缓说:“施主,生死有定数,有些事人力无法改变。”
“大师,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张婉清急切地问。
慧通大师却不再多说,只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天机不可泄露。施主若想知道真相,不妨去城外二十里的清泉观,那里或许有答案。”
清泉观?张婉清知道那地方,是一座古老的道观,建在深山里,平日香客稀少。
但慧通大师既然这么说,必有深意。
张婉清谢过大师,第二天便带着丫鬟小荷,坐马车前往清泉观。
03
从无锡城到清泉观,要走一段崎岖山路。
马车晃晃悠悠,走了大半天,直到黄昏时才到山脚下。
清泉观建在半山腰,需爬八百八十八级石阶才能到达。
张婉清让小荷在山下等候,自己独自上山。
石阶很古老,有些地方长满青苔,在夕阳下显得古朴。
张婉清一步步向上爬,心中默念丈夫的名字。
等她爬到观门前,天色已完全暗下,只有观内几点灯火在夜色中摇曳。
推开虚掩的观门,张婉清看到正殿供奉着三清神像,香烟缭绕,庄严肃穆。
奇怪的是,偌大的道观竟看不到一个道士。
“有人吗?”张婉清轻声喊道。
“施主远道而来,可是为故人之事?”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
张婉清吓了一跳,转身一看,只见一位身穿灰布道袍的老妪不知何时站在她身后。
老妪满头白发,面容慈祥,手拄青竹杖,看上去七八十岁。
最让张婉清惊讶的是,老妪身上似乎笼罩着一层淡淡光晕,在昏暗的观内格外显眼。
“老人家,您是……”张婉清试探地问。
老妪微微一笑:“我在此多年,专管生死轮回之事。你心中的疑惑,我略知一二。”
生死轮回?张婉清心中一震,难道这老妪不是凡人?
“敢问老人家,我夫君李文浩如今身在何处?为何最近怪事连连?”张婉清急忙问。
老妪看了她一眼,缓缓说:“你可知,人死后并非都永远留在阴间?”
“这……”张婉清愣住了。
“世人都以为,人死后会在阴间游荡,等待家人祭祀供养。”
“却不知,阴间只是中转之地,灵魂停留的时间长短不一。”
“有的人罪孽深重,需在地府受罚多年;有的人功德圆满,很快就能投胎转世。”
老妪说到这里,深深看了张婉清一眼:“你夫君李文浩,生前乐善好施,死后又有你诚心供养,早已积下不少功德。”
张婉清心跳加速:“老人家的意思是……”
“我乃奈何桥畔的孟婆。”老妪终于说出自己的身份。
孟婆!张婉清震惊得说不出话。
传说中掌管轮回、让亡魂喝下忘川水的孟婆,竟出现在她面前!
“你夫君的灵魂,恐怕已不在阴间。”孟婆淡淡地说。
这句话如惊雷,在张婉清心中炸响。
“不在阴间?那他去了哪里?”张婉清声音颤抖。
她失魂落魄地喃喃:“不在阴间了……文浩他……难道已经投胎转世了?可我怎么知道这是真是假?若他还在地府苦等,我却停了祭祀,他岂不是孤苦无依?”
孟婆微微点头:“你有这份挂念,足见情深意重。但天道循环,生死有序。亡者是否已入轮回,上天自会在人间留下征兆。”
“只要用心观察,就能明白真相,不必如此忧虑,伤了身体。”孟婆继续说。
张婉清像抓到救命稻草,扑通跪下,急切地说:“求孟婆娘娘指点!亡人投胎转世,会有什么征兆?”
孟婆扶起她,语气平静:“若周围出现四种不同寻常的迹象,便可断定亡者已解脱往生,前缘已尽。”
“这些迹象并非惊天动地,而藏在日常生活的细微变化中,需你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说罢,孟婆眼神深邃地望着张婉清,开口道出第一种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