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欺
你对别人好是想让别人也对你好,不如对自己好,省去中间商赚差价。
这句话像一记闷棍,把“利他”打回原形:所有善意,本质都是隐蔽的利己?
它确实拆穿了一种常见自欺:我们给别人的好,常常裹着“期待”心态——今天递一杯水,明天盼一顿回报。
一旦对方没按剧本走,就气急败坏“我对你这么好你却不回馈我”。原来那杯水里暗中标了价,而且经常溢价。
于是“对自己好”听起来像零中间商直销:想听音乐就戴耳机,想吃什么就下单。
情绪价值自给自足,省得把希望寄存在别人口袋里,天天查账。
![]()
暗礁
但这里也有个暗礁:如果所有“好”都只在自身体内循环,容易把“人际”简化成交易,把“孤独”误认成高效。
人不是纯利率计算器,我们有很多“无用”的温柔与善意,比如给陌生人的微笑、替同事背的一次锅。
之所以存在,恰恰因为它们不立刻兑换回报,却悄悄织出一张“万一我哪天掉下去,也许有人接住我”的网,那是自我保险,也是群体保险。
所以更经得起摔打的态度或许是:先对自己足够好,好到不急着从每一次对别人好里抽佣金。
再把多余的善意当成免费样本扔出去,对方回不回报,就当刮彩票。
中彩是惊喜,没中也不伤本,因为本金早已在自家账户里稳健生息。
这样,你既省了“中间商”,也没把“人情”这门古老生意彻底关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