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正在传奇岩壁攀岩,突然感觉不对劲,抬头一看马上割断绳索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陈悦!住手!”

150米高空,陈悦被神秘机械臂与激光瞄准器锁定,下方绳索遭未知金属线缠绕失控,进退维谷。

这位曾征服无数绝壁的顶尖攀岩者,为何在“幽灵绝壁”陷入绝境?

那洞中装置究竟是何来历?她这一刀,是自救,还是绝望的终结?

01

2023年10月14日,凌晨五点半。

天还没亮,陈悦已悄然睁眼,望向帐篷顶部。

她等了整整两个月,今天终于要挑战那面在西南攀岩圈中如幽灵般存在的传奇岩壁——“幽灵绝壁”。



这块垂直高度180米的花岗岩壁,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与极低的容错率而闻名,过去几年已有数起意外记录。它神秘,危险,也令人着迷。

“今儿天气完美,风速小,能见度高。”队长林宇的声音透过帐篷,语气中带着不加掩饰的亢奋。

陈悦迅速起身穿衣走出帐篷,营地早已沸腾。六名队员分工明确,各自检查装备,动作娴熟。

“你那套我已经检查了三遍,放心。”装备师小吴将一整套攀登装备递给她,“绳索是德国Bergkraft的,10.5毫米,抗拉2300公斤;安全带来自意大利DMM,全扣环承载力25kN以上。”

“我自己再确认一遍。”陈悦接过,目光冷静,逐件检查。

“绳体弹性良好,无磨损。快挂扣环开合顺畅。头盔下巴带松紧适中。”她低声自语。

林宇端着热咖啡走近:“确定由你打先锋?这面壁前40米几乎没有抓点,全靠技巧撑过去。”

“我练了两年就是为这一天。”她抬头,语气坚定,“只有我的臂展和柔韧度能处理那些无规则区域。”

这不是自夸。陈悦身高165,体重52公斤,指力极强,曾在2厘米岩缝上悬挂180秒不动。她还有种难以言喻的“空间嗅觉”,总能发现别人忽略的攀爬路径。

队医李姐挨个测量血压与心率:“指标都在理想范围。陈悦,静息心率56,血压110/70,你状态极佳。”

摄影师小孙正调试设备:“今天全程拍摄,说不定能剪个纪录片出来。”

林宇听罢神情沉了下来:“别高兴太早。今年国内外极限运动死亡事故23起,攀岩占了9起。上月香港那支队伍刚在这面壁上出了事,主攀60米处坠落。”

气氛瞬间沉重。陈悦看了林宇一眼:“我读过事故报告,他们的绳索超过使用年限,还没设好保护点。我们不会犯这种低级错。”

6点整,六人队伍开始向目标前进。营地到岩壁仅两公里,却必须穿越两个山坳,地形复杂。

陈悦负重15公斤,步履依然稳健。

她享受这种徒步带来的肌肉压迫感,有种回到军校的错觉。

“你怎么选了这条路?”小吴边爬边问。

“因为它能直面恐惧。”陈悦答得干脆,“我毕业后做了两年飞行员。每次拉升都是一次对死亡的凝视。飞行靠引擎,而攀岩,只能靠自己。”

“所以你才放弃飞机?”

“是我选择了更纯粹的东西。”

7点45分,众人抵达“幽灵绝壁”脚下。

一抬头,全体吸了口凉气——这是一堵几近垂直的灰黑色石墙,表面平整如磨刀石,仅有零星几道浅裂缝,勉强提示着它是自然之物。

“照片真骗人。”小孙咽了口唾沫,“现场难度大了不止一档。”

林宇启动GPS:“东经104°42'15",北纬29°8'30",确认为东南侧主壁。总高178米,垂直角度约87°。”

陈悦仰视良久,飞速在脑中构建路线。

前30米几乎无天然抓点,需全指力操作;30至80米有道横裂缝可作暂歇平台;而80米之上,从地面几乎看不清具体结构。

“做最后检查!”林宇发出指令。

一件件生命装备被再次确认:60米主绳完好无折痕,12组快挂完整无损,岩钉8枚、岩锥4枚、膨胀螺栓6枚无锈蚀。通讯设备电量满格,卫星电话信号畅通。

8点30分,攀登正式开始。

陈悦扣紧头盔,调整安全带,手掌均匀撒上白色镁粉。

林宇最后一句话从对讲机里传来:“任何异常立即下撤。命是第一位。”

她没多说,只是点头,将双手伸向岩面。

起始10米较为友好,几个裸露的岩瘤提供了稳定支点。陈悦动作流畅。

“10米高度,状态正常。”她回报。

“收到,绳索顺畅,继续。”林宇在下方紧握保护绳。

至15米,挑战骤然升级。支点之间间距增大,陈悦需全身伸展,靠指尖嵌入0.5厘米岩缝强撑上移。

“设一个保护点。”她边说边将岩钉锤入裂缝,挂快挂,再将主绳扣入。

20米、25米、30米……每升5米,手臂颤动幅度就更剧烈。肌肉的疲劳感爬上她的前臂。

“感觉还行吗?要不要先歇一歇?”林宇声音稳中带紧。

“还撑得住。”她喘着气回应,语速比之前缓慢不少。

当她到达32米时,终于碰上了真正的“噩梦段”。

三米长的岩面,光滑如玻璃——这正是攀岩圈闻名的“死亡镜面”。没有凸起、没有裂缝,连粉尘都难以附着。

她凝神观察,目光扫到左侧,那有一道极浅的凹槽,仅1厘米宽,却延伸两米有余。

她心中一震:机会。

重心转向左手,右手探向凹槽,四指同时嵌入——那是几乎零容错的技巧性动作。整个身体瞬间悬空,仅靠指节摩擦支撑。

“她在用死亡抓法……”下方,小孙透过镜头看到这一幕,失声惊呼。

这是攀岩中最冒险的操作之一。指力、平衡、节奏、呼吸,任何一项失控都会让她坠入深谷。

陈悦的手指因持续受力而泛白,末梢的血液似乎都被挤压殆尽,指节几近僵硬。

然而她依旧动作果敢,精准锁定左侧支点,随即右手迅速跟进,身体紧贴岩面,姿态宛如壁虎。

整整八分钟,她才艰难越过这段三米“死亡镜面”。

“搞定了!”山脚下传来兴奋的呼喊。

“35米,成功通过镜面,状态稳定。”

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02

上午9点45分,陈悦成功攀至40米处——“幽灵绝壁”上第一个可供休整的平台。

这是一块面积约两平方米的突出岩体,可以给予攀登者一丝喘息的机会。

她盘腿坐下,大口吸着气,手臂肌肉因长时间持续紧绷而不由自主地抽动。

登山背包轻轻放在一侧,她一边揉捏着发僵的手指,一边听见耳机中传来林宇的指令:“陈悦,先休息十五分钟,抓紧时间补给。”

她点头回应,从背囊中拿出能量棒和水壶。

极限攀岩是一项耗能极大的运动,连续上升10米所消耗的体力,等同于全速奔跑一公里。

“身体状况如何?”李姐的声音通过对讲机传来。

“指端略有麻木,前臂紧张,但整体还算稳定。”她如实报告。

“这是肌肉充血的正常反应,别让身体冷下来,做点轻缓拉伸。”

陈悦一边活动手腕和肩膀,一边凝视上方岩壁。从她所在的平台望去,40米至80米段坡度略有缓和,大约呈80度斜角,还有一道横向裂缝贯穿其间,理应为这段路线提供了相对充足的支点。

但她注意到一个异常:约50米高处的岩壁色泽明显深沉,呈暗灰色,与周围浅灰色花岗岩形成鲜明对比。

“那块岩质看着不太一样。”她心里警觉,却未做太多停留。地质层交错本属常见,或许只是页岩混杂其间。

十五分钟过后,陈悦重新启程。得益于裂缝的存在,这一段攀爬过程相对顺畅。她的攀登节奏明显加快。

“高度45米,状态良好。”

“50米,已进入深色岩层。”

当她触碰那块岩石时,立即感到手感的差异——表层虽粗糙,摩擦力强,但材质松散,易剥落,触感仿佛风化泥土。

“这块区域岩质异常,可能是页岩。”她迅速通报。

“页岩?那得特别留神。”林宇的语气变得严肃,“页岩承载力远低于花岗岩,攀爬动作必须放慢,每个支点都得试探。”

陈悦调整节奏,动作更加慎重。

当她爬升到55米,意外还是出现了。

右手抓住的一块凸石突然断裂,碎片哗地砸向下方。若非左手和双脚牢牢挂在支撑点上,这次失误可能直接导致坠落。

“岩点崩断!”她立即呼叫。

“收到,保护绳收紧!”林宇迅速作出反应。

“我稳定住了。”陈悦语气依旧紧绷,“但这段岩层的支点多数都不牢,很多岩缝像是被风化了。”

接下来的十米,她仿佛在与岩壁博弈。每一个抓点、每一次脚尖试探,都要先轻压确认其牢固程度。她的速度明显减慢,但动作更加沉稳。

“高度60米,离开页岩层,重新进入花岗岩区域。”

“太好了!”林宇语气轻松些许,“最危险的一段过去了。”

但陈悦并没有松口气。刚才在页岩区攀登时,她注意到一些反常之处——部分岩缝被异常扩宽,一些岩点边缘还带有细微的金属划痕。

“这是自然风化,还是人为干预?”她没立刻提出来,只在心里记下了这份不安。

65米处,一个新的挑战摆在她面前。

岩壁出现明显外凸,形成了一个四米宽的倒挂结构——业内俗称“死神屋檐”。

这意味着攀登者必须脱离脚点,完全依靠上肢力量,悬空横移通过。

“终于到了屋檐。”陈悦喃喃,深吸一口气,将自身重心完全转移至双臂,双脚腾空。

那一刻,血管像要从皮下蹦出,肌肉条条分明,手臂在承重中轻颤。

一米……两米……三米……

当她将手探向最后一个横移点时,忽然感到指端传来细微震动。

并非手臂的疲劳抖动,而是岩壁本身在有节奏地震颤。

她立即停住动作,贴耳细听。

震动轻微,却有规律——大约每3秒震动一次。

“林宇,地面有没有震感?”她低声问道。

“没有,一切正常。”林宇回应,“你感受到震动?”

“是的,很规律,不像是风,也不是疲劳产生的错觉。”

“可能是高空乱流或温差热胀冷缩。屋檐段不能久留,快点通过。”



她咬牙继续,终于跨过屋檐,抵达70米平台。

这个平台比40米处宽敞许多,足有五平方米。陈悦几乎是瘫倒在岩石上,剧烈喘息,汗水从发际滑入眼角。

“状态汇报。”李姐询问。

“极度疲劳,手臂有持续痉挛,但意识清晰。”

“心率多少?”

“158,接近极限。”

“必须休整半小时,心率降到100以下才可继续。”

她点头同意。她清楚,比起意志,生理极限才是真正的界限。许多事故,恰恰因盲目自信酿成。

她仰望上方——尚有逾百米的岩壁,依然笔直如刃,延伸至云霄深处。

“还有110米,大约需要三个小时。”她心中盘算。

就在休息过程中,陈悦忽然注意到高处岩壁上的异样——约在170米的地方,附着着数个黑色小点。

她取出望远镜仔细观察,那些点状物体贴在岩壁表面,不像鸟类,更像某种深色附着物。

“林宇,在上方约100米处,我看到一些黑色物体,附着在岩壁上。”

“岩燕的巢?这片区域常有。”

“不像鸟巢,轮廓规则,不像自然形成。”

“别管了,集中注意力。到了再说。”

30分钟过去,心率稳定至96,肌肉痉挛缓解。她重新整理装备,戴好手套、扣紧头盔。

“现在上午11点。”林宇提醒,“下午4点前未能登顶,必须撤下,山里午后天气多变,绝不能冒险夜攀。”

“明白,我会加快进度。”

陈悦重新投入攀登。70米以上,坡度略降至75度,岩质回归坚硬致密的花岗岩,使得技术难度降低一层。

但高度的提升,也加剧了心理压力。任何闪失,都可能造成70米高空自由落体,即使有保护绳,也难免重创。

“75米,状态良好。”

“80米,顺利推进。”

“85米,出现轻微高反。”

“幽灵绝壁”所在山体海拔接近两千米,高度上升伴随氧气稀薄,陈悦开始感觉头晕、恶心。

“调整呼吸,节奏放慢。”李姐语气严肃。

90米时,那熟悉的震动再度传来。这一次,明显强于之前,震幅更实、频率更快。

陈悦停住,贴耳岩面。

“轰……轰……轰……”声音微弱但规律,像是某种机械缓缓运转。

“林宇,我能确认,这不是自然现象。岩体内部有异常声响。”

“具体是什么声音?”

“像机械,断断续续,每几秒一次。”

对讲机一时间沉默,数秒后林宇开口:“可能是地下水冲击,山里常见,不必惊慌。”

但陈悦的直觉告诉她,那绝不是什么水流冲击。

03

中午12点半,陈悦已攀登至120米高空,进入幽灵绝壁最神秘的地带——“迷雾带”。

这一区域因地形特殊与气流变幻莫测,常年被雾气笼罩,能见度极差。

无数攀岩者在此迷失方向,偏离既定路线。

果不其然,当她踏入这个高度,雾气仿佛被某种力量吸引,迅速围绕她聚拢,视野从50米压缩至10米,不到一分钟便降为不足5米。

“上方几乎看不清了。”陈悦在对讲机中低声报告。

“我们这边天气仍然晴朗,雾层只在你所在的高度。”林宇回应,“你现在的位置准确,继续沿预定路线垂直上升。”

在浓雾中攀登,视觉几近失效,其它感官随即放大。

陈悦能感受到心跳撞击胸腔的节奏、呼吸的潮湿与紊乱,甚至汗珠沿脊背蜿蜒而下的温度与速度。

“125米,雾气加重。”

就在这时,一道细微而刺耳的金属摩擦声突兀传来。

“咔嚓……咔嚓……”

声音不大,却在寂静的雾幕中如同指甲划玻璃,令人头皮发麻。

她停住动作,屏住呼吸,竖起耳朵。

“咔嚓……咔嚓……”

再次响起,距离仿佛就在十米之上。

“林宇,我听见上方传来金属摩擦声,距离很近。”

“金属声音?那里没有任何设备啊。”

“我非常肯定,声音来自我上方不远。”

“会不会是其他攀岩者留下的装备摩擦?”

“不可能,我们预定了独家登顶许可,而且这季节根本没人攀这条线。”

陈悦没有停顿,决定继续攀登以弄清真相。

“130米,雾气开始稀薄。”

随着海拔升高,浓雾缓缓散去。陈悦逐渐能看清前方二十米处的岩壁轮廓——以及一处完全不属于自然的痕迹。

那是一个直径约两米的洞口,边缘平滑对称,岩石边界切面锋利分明,明显是被某种高强度工具人工打通的。

更让她心惊的是,洞口四周有数道反光金属件,隐约能辨出机械结构的轮廓。

“林宇,我看到一个洞穴,明显是人工开凿,还有金属反光。”

“你说什么?那不可能!”林宇语气骤变,“这里属于国家级地质保护区,任何施工都被严格禁止。”

“但这洞口边缘整齐,不是自然侵蚀能造成的。”

陈悦加快动作,欲尽快抵近观察。然而,越接近,她越觉得不安。

“咔嚓……咔嚓……”

那金属声音再次出现,比之前更为清晰,正是从洞中传出。

“140米,距离洞口不到十米。”

这时,她终于看清了洞口内的细节。那不是空洞,而是嵌入了一台金属设备——看上去像是某种复杂的监控器或测量装置,外壳呈灰色合金质地,表面镶嵌着数个闪烁的LED指示灯。

她立刻意识到,之前的声音就是设备内部零件活动所发出的。

更令人惊诧的是,设备上有醒目的文字标签,但因角度关系,她尚无法识别具体内容。

“林宇,确认洞口内有电子装置,指示灯在闪,是监控设备。”

“你确定?”

“完全确认,指示灯还在闪烁。”

对讲机那端瞬间传来一阵急促的议论声,似乎队伍内部已陷入混乱。

“陈悦,情况超出预期,我们需要重新评估,建议立即下撤。”

“我再靠近一些,看看设备的标识。”

她微调位置,努力辨认设备上印刷的字样。就在此时,她注意到一个红色指示灯开始急促闪烁,频率明显高于先前。

“林宇,装置似乎被触发了,红灯闪得很快!”

“什么意思?”

“不清楚,但这可能不只是测量装置,感觉像是……警戒系统。”

突然,一阵“嗡嗡嗡”的电机运转声从洞内传来。

陈悦迅速回头,只见一道机械臂从洞口缓缓探出,末端装配着一个小型装置,正在旋转调整方向。

“这到底是什么?!”

她惊恐地看到机械臂末端的装置发出一道稳定的红色激光束,正缓慢地对准她。

“林宇!出现激光装置!它朝我对准!”

“什么激光?你在说什么?!”

“机械臂!从洞口出来的机械臂,末端有激光瞄准器!”

“立即脱离那一区域!陈悦,快下撤!”

但此刻的陈悦面临更致命的问题——她无法下降。

她猛地察觉保护绳传来奇怪的张力波动,有时绷紧,有时骤然松弛,完全丧失了应有的控制力。

“林宇!我下降不了!绳索异常!”

“什么叫下降不了?!”

“绳索时紧时松,已无法调节速度,下降动作无法完成!”

“检查你身上的连接系统!”

她立即低头确认,安全带与主锁连接正常,保护器运作良好。显然,问题不在她这端。

“我这边没问题,很可能是下方保护装置出故障。”

“这不可能!出发前我们检查过十遍!”

突兀地,对讲机那头传来林宇的一声惊叫。

“糟了!你的绳子……怎么会这样?”

“出什么事了?”

“中段绳索被缠住了!我们看见一根金属线从另一个洞里伸出来,紧紧缠住你的主绳!”

陈悦顺着绳索向下望去,雾气微散,她终于看到那根银色细线——如蛇般缠在她的攀登绳上,且正在持续收紧。

“那是什么玩意?!”

“我们也不知道!从没见过这种装置!”

林宇的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恐慌。

“陈悦,你现在处境极度危险!绳索可能随时断裂!”

她终于意识到自己陷入绝境:上方是可疑的机械臂与激光瞄准,下方绳索遭未知物体缠绕失控,无法下撤,亦无路上攀。

“林宇,立即报警,请求紧急救援。”

“已经联系了,但最近的救援队至少三个小时才能赶到。”

陈悦低头看了眼手表:13点15分。

她知道自己体能已接近极限,根本无法坚持到救援到来。

而那个激光装置,仍在缓慢地、精准地校准方位。

红光在她胸口、肩膀、头部反复游移,仿佛在分析击打点。

忽然,她感到一种强烈的危机感袭来。

她抬头望向岩壁顶端,像是察觉到了某种看不见的危险正在逼近。

对讲机中,传来她略显僵硬的一句:“感觉不对。”

营地内所有人面面相觑,以为是通讯延迟或设备问题。

直到下一秒,他们看到监控画面中,陈悦猛地抬头,然后……缓缓从腰间抽出求生刀。

“陈悦!住手!”林宇的呼喊刺破山谷寂静。

“你疯了吗?那可是150米!”小吴几近崩溃。

“冷静!别做傻事!”李姐的声音已带哭腔。

但陈悦未作回应。

当她将刀刃抵上绳索的那一刻,整个营地陷入死寂。

林宇跪倒在地,脸色苍白如纸。

小吴手中的急救包啪然坠地。

队医李姐直接瘫坐在岩石上。

所有人的呼吸都停止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