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制度” 是组织的钢筋,但 90% 的公司都打在了豆腐上
“花 30 万请咨询公司做流程再造,印了 50 本厚厚的手册,结果员工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 报销靠拍图,审批靠口头催,出了问题照样互相甩锅。”
![]()
机械制造的周总吐槽:流程制度本该是组织的 “钢筋骨架”,能撑起效率和协作,但在 90% 的公司里,这些 “钢筋” 都软塌塌地打在了 “豆腐” 上,不仅没用,还成了员工的 “负担”。
很多老板以为是员工 “执行力差”“不配合”,可换了几波人、开了无数次动员会,流程还是落不了地。直到周总推倒重来做了三次调整,才发现真相:流程执行不下去,根本不是人的问题,而是流程本身 “长错了样子”—— 要么复杂到反人性,要么跟员工的利益半毛钱关系没有。
先看流程 “变软” 的两大病根,再学 3 招把 “豆腐里的钢筋” 扎牢,让流程从 “没人理的手册” 变成 “员工主动用的工具”。
一、别骂员工了!你的流程早成了 “反人性的枷锁”
为什么员工宁愿 “走老路”,也不用你花大价钱做的新流程?不是他们故意作对,而是你的流程犯了两个致命错,把 “帮手” 变成了 “枷锁”。
1. 第一病:复杂到 “走流程比做事难”
某零售连锁企业曾投入百万做流程再造,光 “商品入库” 就设计了 12 个步骤:采购员填单→部门经理审批→库管核对→财务审核→副总签字→系统录入…… 一套流程走下来要 2 天,可员工私下用 “Excel 共享表 + V信确认”1 小时就能搞定。
这种 “为了流程而流程” 的设计,本质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 审批环节叠罗汉:一张差旅费报销要过 5 个部门,每个环节都得等半天;
- 表单设计反人性:填个请假单要选 10 个选项,附件要传 3 种格式;
- 系统互相割裂:销售订单在 CRM 里,库存信息在 ERP 里,查个数据要登 3 个系统。
就像周总公司以前的 “客户投诉处理流程”,客服要先填纸质单,再扫描发给销售,销售签字后传给生产,最后还要汇总给财务 —— 等流程走完,客户早就流失了。员工吐槽:“走流程要花 3 小时,解决问题只要 30 分钟,谁愿意干?”
![]()
2. 第二病:跟员工的 “钱袋子” 没关系
更致命的是,很多流程只讲 “要怎么做”,却没说 “做好了有什么好处,不做有什么代价”。就像让销售 “按流程录入客户信息”,但录入得再仔细也不加工资,漏录了也不扣钱,员工自然 “能省则省”。
某国有商业银行曾试点流程优化,要求柜员 “按新流程办理开户”,能缩短客户等待时间,但因为没配套考核激励,老员工还是按旧习惯操作 —— 反正办得快不快、客户满不满意,工资都一样。
这就是流程 “打在豆腐上” 的核心:当 “按流程做” 是额外负担,“不按流程做” 也没损失时,员工必然会选择 “怎么省事怎么来”。
二、破局案例:从 “手册落灰” 到 “主动用流程”,他只改了 3 点
周总在吃了两次亏后,终于找到窍门:流程不是 “管员工的工具”,而是 “帮员工省事、赚钱的帮手”。他对公司的 “订单履约流程” 做了 3 处调整,3 个月就让流程执行率从 30% 涨到 95%。
案例背景:曾踩过的两大坑
周总公司的 “订单从下单到发货” 流程,原本是这样的:
- 销售手写订单→2. 销售经理签字→3. 财务审核→4. 库管查库存→5. 副总审批→6. 仓库发货
- 坑 1:环节多,一张订单要跑 4 个办公室,平均耗时 1 天;
- 坑 2:没激励,销售按订单量拿提成,管你走没走流程。
结果员工全走 “捷径”:销售直接微信发订单给库管,库管见单就发,常出现 “超卖”“发错货”,每月损失近 2 万。
![]()
调整 1:砍复杂 —— 把 “12 步流程” 砍成 “3 步”
周总做的第一件事是 “给流程瘦腰”:
- 砍掉冗余环节:去掉 “销售经理签字”“副总审批”(金额超 5 万才加审批);
- 打通系统壁垒:用 ProcessOn 画流程图,把 CRM(销售订单)和 ERP(库存)打通,销售下单时系统自动显示库存,不用再跑库管办公室;
- 简化表单:把原来的 18 项订单表,压缩到 8 项核心信息(客户名、产品、数量、金额、地址)。
调整后,订单流程从 “1 天” 缩短到 “20 分钟”,销售再也不用 “跑断腿”,愿意用流程的人从 30% 涨到 70%。
调整 2:绑利益 —— 流程做对,多赚 20%
光省事还不够,周总直接把流程和 “钱” 挂钩:
- 奖励:按流程下单且无差错的销售,每月额外拿 “流程合规奖”(底薪 + 5%);
- 惩罚:不按流程下单导致发错货的,扣对应订单提成的 20%;
- 团队绑定:部门流程执行率达 100%,全部门发 “协作奖金”(人均 500 元)。
销售小李以前总爱 “微信传单”,调整后第一个月就严格走流程:“按流程下单虽然多花 5 分钟,但能拿合规奖,还不会因为发错货扣钱,算下来反而多赚几百块。”
![]()
调整 3:强反馈 —— 流程有问题,员工能 “说了算”
周总还建了 “流程吐槽群”,让员工随时提优化建议:
- 库管提 “系统查库存有延迟”,技术 3 天就修复;
- 销售提 “夜间下单没人审核”,加了 “紧急订单自动提醒财务” 功能。
当员工发现 “流程是可以改的,是为自己服务的”,抵触情绪彻底消失。
三、落地 3 招:把流程 “扎进实里”,让员工主动用
周总的案例证明:好流程不是 “设计出来的”,而是 “用出来的”。只要做好这 3 招,就能让流程从 “豆腐” 变硬 “钢筋”。
第 1 招:设计 “极简流程”—— 让员工 “用着省事”
核心原则:流程的本质是 “减少麻烦”,不是 “制造麻烦”。
- 砍环节:问自己 “这个环节能不能省?有没有人能替代?”(比如金额小的审批,能不能交给部门经理,不用副总);
- 通系统:别让员工 “在 Excel、微信、ERP 间跳来跳去”,用 ProcessOn 这类工具画可视化流程,打通数据壁垒,让信息自动流转;
- 抓核心:表单只留 “必须填的信息”,比如报销单不用写 “出差目的细节”,写清 “时间、地点、金额” 就行。
![]()
第 2 招:绑定 “利益钩子”—— 让员工 “用着赚钱”
把流程和员工的 “工资、晋升、荣誉” 挂钩,让 “按流程做” 比 “走捷径” 更划算:
![]()
就像某快消品牌,把 “新品上线流程” 与市场部奖金绑定,流程推进快 1 天,团队多拿 10% 奖金,结果新品上线周期从 45 天缩短到 30 天。
第 3 招:建立 “迭代机制”—— 让流程 “活起来”
流程不是 “一成不变的手册”,要跟着业务变、跟着员工反馈改:
- 建 “吐槽渠道”:比如每月开 1 次流程会,让员工提问题(如 “哪个环节最麻烦”“哪里容易出错”);
- 定 “迭代周期”:每季度优化 1 次流程,去掉没用的环节,加进实用的功能;
- 树 “标杆案例”:把 “用流程省时间、赚钱” 的员工故事贴出来,比如 “小李按流程下单,避免损失 1 万,拿了合规奖”。
![]()
四、流程不是 “管人的枷锁”,而是 “帮人的工具”
很多老板做流程时,总想着 “怎么把员工管牢”,却忘了 “员工愿意用,流程才有用”。就像周总说的:“以前觉得流程是‘约束’,现在才明白,好流程是‘拐杖’—— 能帮员工少犯错、多赚钱,他们自然会紧紧抓住。”
90% 的公司把流程 “打在豆腐上”,不是因为员工不听话,而是因为流程本身 “反人性、无利益”。当你把流程做简、绑上利益、允许迭代,它就会从 “没人理的手册” 变成 “组织的钢筋”,撑起效率和协作。
最后送老板们一句话:别再逼员工 “按流程做”,要让员工 “想按流程做”。当流程能帮员工省事、赚钱时,不用你催,他们自然会把流程刻进工作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