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政协会议上公开表示,中国医疗中存在大量无效和过度现象,比例甚至高达40%。
那么,什么是无效医疗?我们每年花费的巨额医疗费用中,真的有这么多是在做无用功吗?
![]()
无效医疗到底有多普遍?
无效医疗,简单说就是对患者健康没有实际帮助,甚至可能有害的医疗行为。上海交通大学卫生经济学家马进教授用数据说话:他们对某三甲医院的调研发现,无效入院率达到14.62%,无效住院日更是高达24.88%。
这些数字不是纸面文章,研究团队随机抽取了500份病例,通过专业评价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很多患者的入院理由并不充分,住院期间的检查和治疗也缺乏明确指征。
在妇科领域,某三甲医院的入院无效率为12.40%,住院日无效率为22.93%。剔除这些无效医疗后,可以节省近18%的直接经济负担。
![]()
马进教授还透露,在他们调研的某个城市中,无效医疗约占该市卫生总费用的15%-30%。按照2023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超过2万亿元计算,这意味着每年有数千亿元的医疗费用可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生张煜也曾在网上揭露,许多肿瘤治疗存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无效干预。浙江、湖南等地的调研也显示,医院追求收入导致不合理用药和手术大量存在。
![]()
哪些是本不该做的治疗?
让我们看看具体有哪些治疗可能是多余的。黄洁夫作为肝胆外科专家,毫不避讳地指出一个行业秘密,胆囊结石70%不需要做手术。但现实中,很多医生会告诉患者"胆囊炎一定要做,用腹腔镜打两个洞就可以了"。
事实上,切掉胆囊对患者影响很大。黄洁夫明确表示,胆囊切除后,结肠癌的发病率会增高10倍。这个数据让人深思,为什么明知有风险,这种手术还在大量进行?
![]()
心脏支架的使用同样存在争议,德国莱比锡医院的一项实验对比了100名冠状动脉狭窄75%的患者,手术组一年康复率为70%,而坚持锻炼的非手术组康复率竟然达到88%。这个结果证明了并不是所有的血管狭窄都需要放支架。
椎间盘手术方面,临床统计显示,这类手术的失败率接近40%,术后病情恶化的占12%。而人体脊背具有很强的自愈能力,免疫系统可以通过酵素溶解脱位的椎间盘物质。英国医生柯拉马的研究证实,许多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就能缓解症状。
![]()
癌症治疗领域研究发现,几乎所有老年人体内都有肿瘤细胞,但大多数是无害的,医学上称为"惰性肿瘤"。过度的化疗放疗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可能破坏免疫平衡,加速身体衰竭。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有时候保持稳定可能比激进治疗效果更好。
药物使用方面的问题同样严重,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史录文指出,不合理用药不仅浪费资源,更会对患者造成直接伤害。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菌不断增多,让普通感染逐渐陷入"无药可治"的困境。
![]()
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安慰剂处方"现象更为普遍。普通感冒搭配多种抗生素和维生素,既无治疗价值,又增加肝肾代谢负担。患者花了钱,身体却可能受到额外伤害。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无效医疗?根源在于医疗体系的利益导向问题。马进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医疗机构长期实行按项目付费的模式,做得越多,收入越高。公立医院的运营压力进一步放大了这个问题,医院将收支平衡作为核心目标,并将这些指标层层分解到科室和医生身上。
![]()
医生的薪酬往往与绩效挂钩,处方量、手术台次成为重要考核指标。一个外科医生告诉记者,科室每月都有创收任务,完不成会影响奖金发放。在这种压力下,即便明知某些治疗效果有限,也很难拒绝。
医患关系紧张进一步加剧了过度医疗。黄洁夫在2017年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表示,当医生担心"这个病人会不会告我"时,就会选择防御性医疗。为了规避风险,医生倾向于尽可能多做检查,多开药物,用"完备"的诊疗记录保护自己。
![]()
这样一来,患者丧失了很多真正有效的治疗机会,却接受了大量象征性的、无效的医疗服务。黄洁夫形象地比喻:"好的外科医生一定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把1%的可能变成100%的可能。如果缺乏信任,医生就不敢冒险,很多医疗就变成了无效的。"
改变正在发生
尽管问题严重,但改变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反思自己的诊疗行为,一些医疗机构也在探索更加合理的诊疗模式。
![]()
黄洁夫在推动器官移植改革的过程中,就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他提出,器官移植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要确保每一例移植都能真正挽救生命。这种理念逐渐影响了更多医疗领域。
一些医院开始建立"合理诊疗评价委员会",对高风险手术、大额处方进行前置审核。虽然这种做法还在探索阶段,但代表了医疗行业自我纠错的努力。
患者教育也在加强,通过科普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什么情况下可以保守治疗,什么检查可能是不必要的。这种理性认知的普及,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消费。
![]()
医疗本来是为了救死扶伤,但当它被其他因素干扰时,就可能偏离初衷。
黄洁夫、马进等专家的发声,不是要否定医疗行业的价值,而是希望通过揭示问题推动改进,让医疗资源得到更好配置,让患者得到真正有效的治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