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7月,对于45岁的马玉花(马阿姨)来说,是人生中最复杂的一段时光。那时,她的小孙子刚满月,正享受着初为祖母的喜悦。然而,一次因胃痛去县医院拿药的经历,却让她的生活轨迹骤然改变。
![]()
在等待取药时,她无意中摸到胸口有个能活动的疙瘩,心里顿时一紧。放心不下的她顺道去做了检查,没想到医生看完直接“怀疑是癌症”。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全家人都慌了神。为了不让她承受太大压力,家人选择暂时隐瞒,只是安排她尽快做了活检。最终,病理结果确认了最初的判断:乳腺癌。
家人的关爱以一种“甜蜜的谎言”呈现。那天,他们先让她回家,像平常一样吃了碗面条,哄她上楼睡觉。等她一觉醒来,才被告知:“明天手术,都安排好了。”
2007年7月7日,马阿姨接受了手术。术后半年,她都在静养。然而,真正的考验在2008年初才开始——她需要接受放化疗。
6次化疗加上放疗,副作用让她苦不堪言。头发掉光了,虚弱的身体只能勉强吃些流食。看着同病房的病友接连离世,她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内心充满了绝望,甚至一度想要放弃。
支撑她坚持下去的,是心里一个朴素的念头。她告诉家人:“我就希望,能多看看孙子。”
![]()
就在家人为她焦急寻找其他出路时,他们得知同小区有一位患者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吃中药,情况维持得不错。家人小心翼翼地问她:“我们去试试?”几乎是在绝望中抓住最后一根稻草,马阿姨点了点头。
2008年6月18日,马阿姨和邻居一起找到了袁希福院长。据她回忆,当时自己的情况要更重一些,面色憔悴,浑身没劲,还严重便秘。袁希福院长为她开具了中药。
抱着“多看看孙子”的信念,马阿姨坚持服药。大约三个月后,她感觉身上慢慢有了力气。这微小的变化给了她巨大的信心。她继续吃药,身体一天天好转,从能走四五公里路,到能做家务、能早起锻炼,最后甚至恢复了正常工作。
然而,抗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病情稳定后,她曾一度停药。结果在2010年,她感到疼痛,去省肿瘤医院复查,发现了“肋骨转移”。随后她再次接受了2期化疗,但身体因白细胞过低、过于虚弱而无法耐受。
![]()
在无助的时刻,她给袁希福院长打去了电话。院长在电话里鼓励她:“不用信别人的话,好好吃药!”这句话给了她莫大的安慰和信心。她重新开始规律服药,病情再次回到了稳定的轨道。
到2018年2月复诊时,马阿姨的生活已重回正轨。她笑着说:“退休以后,除了做家务、早起锻炼,晚上还跟小区里的老姐妹们一起跳广场舞。天天在家看孙子、孙女,日子很充实。”
![]()
2023年5月8日的复查显示,她身体的各项指标均正常。
在2024年11月7日,她受邀参加了“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暨龙年中国行·南阳站”的活动。在现场,她再次见到了袁希福院长,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感激的笑容。
从确诊时孙子刚满月,到如今孙子已长大成年,18年的漫长时光,马阿姨不仅成功跨越了生命的险隘,更未曾缺席孙子成长的每一个珍贵瞬间。她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生命韧性的平凡见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