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水浒传》里的宋江,这个人物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当年他带着梁山108条好汉接受招安,本想着能给兄弟们谋个好前程,结果呢?征辽讨方腊,打完仗回来一数人头,108个兄弟就剩27个了。
![]()
70多条活生生的性命换来什么?宋江自己得了个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的官职。
听着挺唬人,正三品呢!那这个官到底有多大?放到今天相当于什么级别?这买卖到底值不值?
宋江这个人打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山大王的料。
他在山东郓城县当押司的时候,日子过得其实挺滋润。
押司是个什么活儿?说白了就是县衙门里管文书档案的小官,帮着县令处理公文,整理卷宗。
这活儿虽然品级不高,但是油水不少,县里大大小小的事儿都得经他手。
宋江在当地混得开,外号叫"及时雨"和"孝义黑三郎"。
![]()
为啥叫及时雨?因为这人爱接济江湖朋友,谁有难处找他帮忙,他总能想办法。
孝义黑三郎这名儿更直白,说的是他对老爹孝顺,为人讲义气,皮肤又黑,在家排行老三。
听着是个好名声,宋江自己也特别在乎这个。
他骨子里就是个读书人,想的是通过科举考试当官,光宗耀祖。
可惜命运开了个玩笑,一次喝醉酒之后,他在墙上题了反诗,这下捅了马蜂窝。
官府要抓他,他只能逃命,最后没办法上了梁山。
这就是宋江性格里最矛盾的地方。
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要回到体制内,觉得当土匪是件丢人的事儿。
![]()
梁山那些兄弟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宋江虽然也干,心里却始终觉得这不是正道。
他想要的是朝廷的一纸诏书,把他这个"贼"字给洗白了。
梁山泊聚齐了108条好汉,听着威风,实际上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一百多号人天天要吃要喝,山寨里又没法种粮食,怎么办?只能下山抢。
曾头市、祝家庄,这些地方都被梁山打劫过。
粮食是抢到了,麻烦也来了。
打的地方越多,动静越大,朝廷那边就越坐不住。
![]()
皇帝派兵来围剿,梁山虽然能打退官军,兄弟们心里都清楚,这么耗下去不是长久之计。
朝廷的兵马粮草源源不断,梁山能有几次赢的机会?宋江抓住这个机会,不停地在兄弟们面前念叨招安的好处。
李逵、武松这些人可不愿意。
李逵骂宋江是鸟官人,武松也觉得招安就是投降。
宋江嘴皮子厉害啊,他跟兄弟们讲道理:咱们现在是贼,死了连个正经坟头都没有,家里人也跟着丢脸。
要是招安了,朝廷给咱们正式编制,那就是官军了,以后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多好?
宋江这套说辞打动了不少人。
梁山内部也分成了好几派,有些人跟宋江想法一样,觉得招安是出路;有些人死活不同意,宁可当土匪也不给朝廷卖命。
![]()
最后宋江靠着自己的威望和三寸不烂之舌,硬是把招安这事儿敲定了。
梁山接受招安,宋江以为兄弟们终于能过上安稳日子了。
结果朝廷那边压根儿不是这么想的。
招安诏书是下来了,可是封官的事儿却没动静。
朝廷的意思很明确:你们虽然不再是贼了,但是也没立过功,凭什么给你们官做?
这话听着有理,实际上就是在耍无赖。
宋江当然明白,朝廷就是想白嫖劳动力。
![]()
要想得到官职,得拿军功来换。
正好这时候辽国那边闹腾得厉害,朝廷就把梁山这支队伍派出去打辽军。
出征之前,108个兄弟还齐齐整整的。
打完辽军回来,已经死了好些人。
宋江心里盘算着,这回总该给官做了吧?朝廷又来了:还不够。
紧接着又让他们去打方腊。
方腊那支起义军在南方闹得很凶,朝廷官军打不过,就让梁山这些人去当炮灰。
打方腊这一仗,梁山好汉死得最惨。
方腊手下也都是些亡命之徒,打起仗来凶狠得很。
![]()
梁山这边一路打过去,一路埋兄弟。
秦明战死,死得干脆利落。
董平被乱箭射死。
张清脑袋被打爆。
徐宁中了毒箭,伤口溃烂而死。
这些都是梁山的顶尖战将,一个个倒在血泊里。
更惨的是普通兄弟,有名有姓的都死了五六十个,那些没名字的小喽啰更是不计其数。
武松断了一条胳膊,从此成了独臂英雄,他看透了朝廷的嘴脸,战后直接出家当和尚去了。
鲁智深也不愿意再跟着宋江混,找了个寺庙待着,后来坐化圆寂。
活着回京城的,总共就27个人。
![]()
108条好汉,死的死,散的散,伤的伤,当初在梁山聚义时候的热闹劲儿,再也见不着了。
宋江看着这些,心里是什么滋味?书里没细写,但是想想也知道不好受。
70多个兄弟的命,就这么搭进去了。
活捉方腊之后,宋江总算等来了朝廷的封赏。
宋江最后得到的官职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
听名字挺威风,正三品大员,管一州的军事。
楚州在今天的江苏淮安一带,是个重要的地方。
安抚使在宋朝是地方军事长官,手里有兵权,听着权力不小。
![]()
放到今天来比较,这个级别差不多相当于地级市的市长。
管一个地区的政务军务,手底下有好几个县,人口上百万。
单看品级和职权范围,确实算得上高官了。
70多条人命换来这么个位置,算不算值?
问题就出在宋朝的政治制度上。
宋朝这个朝代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文轻武,皇帝防着武将跟防贼似的。
安抚使虽然管军队,上面还有个知府压着。
知府是文官,品级可能还没安抚使高,却能管着安抚使。
军队的调动、钱粮的开支,样样都得知府点头。
安抚使名义上有兵权,实际上调不动几个兵。
宋江这个楚州安抚使更尴尬。
他是招安来的土匪头子,朝廷表面上给了官,心里还是不信任。
派到楚州去,说是让他镇守地方,实际上就是变相的流放。
![]()
远离京城,远离权力中心,手里的那点兵权还被限制得死死的。
这官当得,说白了就是个虚职,有名无实。
宋江这人精明,他不会不知道朝廷的心思。
那为什么还要死心塌地地招安?说到底,他太在乎名声了。
宋江从小读书,脑子里灌的都是忠君爱国那一套。
当土匪在他看来是走投无路的选择,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他想要的是正正经经地当官,让家里人抬得起头,让乡亲们竖大拇指。
这个执念太深了,深到他愿意拿兄弟们的命去换。
梁山那些兄弟跟他想法不一样。
![]()
李逵、武松他们本来就是被逼上梁山的,对朝廷没什么好感。
在梁山当大哥,吃肉喝酒,快活自在,为啥非要去给朝廷卖命?宋江却觉得,这样的日子不体面,是苟且偷生。
宋江还有另一层顾虑。
梁山虽然暂时安全,长久来看撑不住。
朝廷的兵力是梁山的几十倍,真要下决心围剿,梁山守不了几年。
与其等着被剿灭,不如主动招安,起码还能捞个好名声,给兄弟们找条活路。
这个想法本身没错,错在他高估了朝廷的诚意,也低估了战争的残酷。
70多个兄弟死了,宋江得到了他想要的官职。
这个官有没有实权?没有。
能不能光宗耀祖?能,起码名义上是朝廷命官了。
![]()
值不值?宋江自己心里估计也说不清。
打完方腊,活着回到京城的只有27个人。
这27个人后来的命运各不相同。
武松和鲁智深看破红尘,一个出家,一个坐化,算是从这个泥潭里彻底抽身了。
李逵跟着宋江,最后被宋江毒死,死得稀里糊涂。
宋江自己也没好下场,朝廷怕他再起事端,赐了毒酒,宋江喝完就死了。
临死前他还把李逵也拉上,怕李逵给他报仇。
其他活着的人,有的得了小官,有的告老还乡,有的不知所踪。
![]()
108个兄弟当初在梁山聚义,说好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最后却落得这么个下场。
那些战死的兄弟起码死得痛快,活着的人还得面对现实的残酷。
楚州安抚使这个官职,宋江没当几天就被毒死了。
这个官职后来给了谁,历史上没记载,大概也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70多条人命换来的这个位置,到头来连宋江自己都没保住。
宋江用70多个兄弟的命换来一个正三品的楚州安抚使,这个官职放今天相当于地级市市长的级别。
听着不算小,实际上是个没实权的虚职。
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处处受制,宋江这个招安来的土匪头子更是被朝廷防着。
![]()
他想要的体面和名声是得到了,付出的代价却是兄弟们的性命。
这笔买卖到底值不值?怕是只有宋江自己心里清楚。
梁山好汉的悲剧,说到底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也是宋江性格里的悲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