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上周六同学聚会中,忽然有一个人谈起了张嘉义,他当年是我们同学中学习成绩最好的,最终也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沛师(江苏沛县师范学校)。
![]()
沛县师范学校毕业后,他1981年,分到了我们乡里的一个中学,担任语文教师,任教五年之后,在1986年,工资才一百出头,而当时其他一些分配在企业的同学,月薪高的,已经接近三百块,比他高了两倍多。
渐渐地,头脑活络的他,心里有些不平衡了。
那个年代还是计划经济时代,一些掌握生产资料的单位都是好单位,因此大家都争相往里面挤。
于是,他托了多重关系,最终如愿以偿地进了县里的一家造纸厂,做了一名仓库主管,主要工作就是负责记录水泥的库存和物资的发放。
但他进去还不到两年,造纸厂的效益急转直下,最后关门大吉。那里的工作人员全部下岗,只能拿着最基本的工资,待业在家。
一次看似聪明的决定,害了自己一生。
现在,比他从教晚的老师们,退休金都七千多,他下岗后自己交养老金多年,如今才拿2900多块钱的企业退休工资。
这么多年来,每当说起这件事他都后悔不已,欲哭无泪!
![]()
其实,像我同学这样的案例,绝对不是个案,我身边就发生过几件类似的的事情。
在部队时,我一位战友的哥哥,是在1979参战的老兵,后来立功复员,1983年回到地方后,政府为他帮忙安排工作,当时他面临着三家单位的选择,一是,土地所(现国土局),二是供销社,三是某国企。
那时的供销社,那可是个香饽饽。在那里工作,那妥妥是当年最牛的职业,没有之一。即便家里有亲戚在供销社里工作,哪怕在供销社里当售货员,也是一件特别骄傲的事情。那时是集体经济,一切凭票,而供销社作为唯一售卖柴米油盐和其他用品的部门,地位可见一斑。
于是,我战友的哥哥毫不犹豫就选了供销社,红火了几年之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还有一个案例,发生在1997年,当时我们这里一个煤矿破产,有一个姓徐的干部,在我们清算组帮忙,后来经过聊天,我才知道他原来是空军正营级转业,那时,一起转业的人大多去了市机关,可他觉得煤矿工资待遇高,机关工资少,是典型的清水衙门。后来想尽一切办法进了煤矿,做了一名保卫科的科长,想来真的很令人可惜。
其实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在社会大环境的裹挟之下,谁也无法预测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只有过好当下,其他的就交给命运吧。
这也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时,我们一个错误选择,让自己和家庭的生活都会受到始料未及的影响。
![]()
所以,我也奉劝那些在职场的年轻人,选择有时大于努力,对自己的就业方向,一定要谨慎选择,不然,你可能会为自己盲目的决定,而付出沉重代价,那就得不偿失了。
因为,世间没有后悔药,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