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公众号:北京师范大学京师书院
中法文明对话与中华文化研究系列04
![]()
讲/座/简/介
主讲人:风仪诚(Olivier Venture)
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教授
主持人:江天岳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与谈人:徐畅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时间:2025年10月17日上午10:00-12:00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主楼600会议室
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京师书院
中法文明对话与中华文化研究平台
讲座内容简介:
从20世纪初开始,法国汉学家就参与到简帛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之中了。法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简帛学的开拓时期、专业汉学家时期,以及非专业汉学家时期。
第一阶段以西方现代汉学奠基人沙畹(Édouard Chavannes,1865–1918)及其弟子马伯乐(Henri Maspero,1883–1945)为代表,他们为简帛研究在西方奠定了基础。随后,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随着中国新简牍材料的发现与公布,以及中国学者研究成果的推动,法国学界重新对简帛产生兴趣。这一时期专门从事简帛研究的学者尚不多见,其中以马克(Marc Kalinowski)为主要代表。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法国汉学家开始运用并研究简帛材料。如今,简帛文献已成为法国汉学研究古代中国不可或缺的一手资料。
本次讲座将简要介绍这三个阶段中的主要学者及其代表性著作,带大家了解法国汉学与简帛研究的百年交织。
![]()
(研究过简帛的法国学者)
![]()
主/讲/人/简/介
![]()
风仪诚(Olivier Venture),现任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历史与古典学系教授,兼任法国远东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学术管理委员会委员,并曾担任欧洲中国写本研究会主席、法国汉学协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从事先秦两汉出土文字资料研究,关注古代中国及其文字的传播和发展,代表性成果涵盖商周青铜器铭文研究、战国秦汉简牍分析及古代文字体系发展等多个方面。博士论文《中国上古时代文字的一种仪式作用研究》获法国汉学协会2004年度博士论文奖,并已发表《西周早期中型墓葬中铜器铭文群综观》《法国赛努奇博物馆所藏虢叔甬钟》等几十篇重要论文。
讲/座/报/名

长按图片分享
校外人员请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讲座,校内人员请直接前往会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