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垃圾乱堆、垃圾箱数量少,清运不及时……这些曾经困扰苏家屯区十里河街道农村地区环境治理的“老大难”问题,近日终于获得圆满解决。该街道通过科学布局设施、优化清运机制、强化宣传引导三重举措,系统性破解垃圾治理痛点,实现农村环境卫生质效双升,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科学布点补短板 垃圾存放“有章法”
“以前垃圾箱要么离得远,要么堆满了没人管,现在家门口附近就有新垃圾箱,还没异味,太方便了!”家住十里河街道大沟村的村民刘先生笑着说。针对各村人口分布不均、垃圾产生量差异大的实际情况,街道精准施策,以“合理覆盖、方便投放”为原则,重新规划垃圾存放设施布局。为确保规划落地见效并形成可推广经验,街道设立大沟村作为示范村,以点带面,为后续周边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模式。在大沟村示范建设中,明确村庄主要道路及景点垃圾桶设置标准,新增10个勾臂式垃圾箱,该垃圾箱采用密闭式设计,有效阻断异味扩散,从源头上减少蚊蝇滋生,解决了传统露天垃圾桶“脏乱臭”问题。同时,配套勾臂车开展清运作业,实现垃圾“不落地、直转运”,大幅提升收运效率与管理水平,彻底改变了过去“垃圾乱堆、无地可放”的混乱状况。
优化机制提效率 垃圾清运“无死角”
为解决垃圾清理缓慢、存在盲区的问题,街道联合中环洁公司建立“定时、定人、定责”清运机制。一方面,明确各村保洁员责任区域,细化工作任务,对村内生活垃圾收集点实行“日产日清”,农忙时节则按“至少每日早晚各一次”的机动频次开展清运;另一方面,针对偏远村庄、狭窄巷道大型车辆难以进入的情况,专门调配小型灵活清运车辆,打通垃圾清运“最后一米”,确保辖区内垃圾及时清运、无死角覆盖,彻底告别“垃圾长期堆放、无人清理”的历史。
宣传引导聚合力 村民参与“成常态”
为激发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十里河街道持续开展“全民齐参与,城市更美丽”系列宣传活动。通过村广播循环播报、宣传栏张贴海报、召开村民大会讲解等多种形式,向村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规范投放要求,强化“谁产生、谁负责”的环保意识。同时,创新划分“村民责任区”,明确村民对房前屋后及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的维护责任,并组织党员、志愿者带头开展“周末清洁日”“环境整治志愿行”等活动,以“带头干”带动“跟着干”,引导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逐步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环境治理良好氛围。
如今,走进十里河街道各村组,道路整洁、垃圾箱有序摆放、村民主动维护环境的场景随处可见。街道将继续优化垃圾治理举措,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巩固治理成果,让农村人居环境更宜居、村民生活更舒心。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 李莉 通讯员 姜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