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因为中国的稀土反制和错失诺贝尔和平奖两件事,特朗普最近可以说是相当不爽。
而也是在这个时候,普京亲自给他“鸣不平”,只用了一句话就把恼羞成怒的美国总统哄得开开心心。
据悉,普京近日在回答记者关于“特朗普是否配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问题时表示:“诺奖颁发给谁不是我决定的……但在我看来,诺奖已经失去了可信度,和平奖曾多次颁发给那些对世界和平毫无贡献的人。”
2025 年 9 月,联合国大会期间的一场双边会谈,让特朗普陷入公开的情绪波动。
作为美国前总统,他以 “私人代表” 身份参与部分议题讨论,却在与欧盟代表的闭门会议中遭遇 “冷遇”—— 欧盟坚持推进对美数字服务税征收,同时拒绝在乌克兰援助问题上让步,甚至有代表当面提及 “2024 年美国大选争议”,称 “美国国内政治稳定性需先得到验证”。
会谈结束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连续发布 12 条动态,措辞激烈地指责欧盟 “忘恩负义”,称 “没有美国的军事保护,欧洲早被能源危机拖垮”,还抱怨 “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尊重度持续下降”。
当天晚间,他在佛罗里达的私人庄园举办筹款晚宴时,当着百名支持者的面直言 “现在的国际舞台对美国太不公平,很多国家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语气中难掩不满。
在场人士透露,特朗普当晚多次打断他人发言,话题频繁从筹款转向对国际局势的抱怨,情绪明显处于 “易激动状态”,其团队不得不提前半小时结束晚宴,避免出现更多争议言论。
![]()
这种 “破防” 状态并非偶然。此前数月,特朗普推动的 “美国优先” 相关政策在国际上接连遇挫:亚太盟友拒绝同步对华加征关税,拉美国家与中国签署多项自贸协定,甚至美国传统盟友沙特也宣布扩大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
有外交分析师指出,特朗普对 “国际认可” 的敏感度极高,当自身主导的议题无法得到预期响应时,情绪波动会较为明显,此次欧盟的强硬态度恰好击中其 “在意尊重度” 的痛点。
![]()
就在特朗普情绪持续紧绷的 24 小时内,普京在莫斯科出席俄能源论坛时的一番表态,意外成为 “转折点”。
当时有记者提问 “如何看待特朗普近期在国际场合的表态”,普京并未回避,而是平静回应:“美国仍是全球重要力量,任何忽视美国影响力的行为都不客观,特朗普先生对维护美国利益的立场始终明确,这一点值得尊重。”
![]()
这句回应看似简单,却精准契合了特朗普的核心诉求。首先,“美国仍是重要力量” 的表述,直接回应了特朗普对 “美国地位被轻视” 的担忧;“尊重维护美国利益的立场”,认可了他一贯的政策逻辑,避免了对具体争议议题的评判,减少对立感。
更关键的是,普京选择在能源论坛这一非敏感场合回应,而非在双边会谈等正式场合,既保持了自身立场的独立性,又未让特朗普感到 “被刻意针对”。
回应发布后,特朗普的反应迅速且直接。他在次日清晨转发了普京的表态视频,配文 “至少有人看清事实”,随后删除了前一天对欧盟的部分指责动态。
当天中午,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语气明显缓和,提到普京时称 “他是个懂外交的领导人,知道如何尊重其他国家”,甚至表示 “未来不排除与俄罗斯在能源、安全领域展开合作的可能”。
其团队成员私下透露,特朗普看到普京的回应后 “心情明显好转”,当天下午还主动要求团队整理俄美合作相关资料,态度从 “抱怨” 转向 “积极探讨”。
普京的回应并非单纯的 “安抚”,而是基于俄美关系现实需求的战略表达。当时俄罗斯正推动北极天然气管道项目,需要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
同时,在乌克兰问题上,俄方希望通过缓和与美国的氛围,为后续谈判保留空间。选择在特朗普 “情绪不佳” 时释放积极信号,既能避免激化矛盾,又能展现俄方的 “外交灵活性”,为未来可能的互动铺路。
对特朗普而言,普京的认可也具有实际价值。一方面,在国内政治层面,“获得俄罗斯领导人尊重” 的表述,可被其团队用作 “提升国际形象” 的素材,尤其在保守派选民中,“被国际重要人物认可” 能增强其 “外交能力” 的说服力。
另一方面,在国际博弈中,普京的回应让他在 “被欧盟冷遇” 后,迅速获得另一个大国的 “立场支持”,缓解了 “孤立感”。
有美国政治评论员指出,特朗普对 “外部认可” 的需求远超政策本身,普京的一句话恰好填补了他当时的 “心理空缺”,这种互动更像是 “外交层面的情绪互补”。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的互动并未涉及具体政策调整。普京在回应中未提及乌克兰援助、能源合作细节,特朗普也未改变对俄的基本立场,两人的表态均停留在 “姿态性认可” 层面。
这种 “不触及实质争议、仅传递积极信号” 的互动模式,既避免了引发新的矛盾,又为后续关系留下弹性空间,体现了大国领导人在外交博弈中的 “分寸感”。
![]()
普京的回应带来了明显的短期效果。特朗普团队随后调整了对外表态口径,在提及国际议题时,不再频繁使用 “被轻视”“不公平” 等抱怨性词汇,转而强调 “美国的影响力需要通过务实合作体现”。
在与拉美国家代表的会面中,特朗普甚至主动提及 “可考虑与俄罗斯在拉美能源项目上的协调”,态度较此前明显温和。
国际舆论对这一互动的解读则呈现分化。欧盟部分媒体认为,普京的 “安抚式回应” 是 “分化美欧关系” 的策略,试图通过认可特朗普,进一步削弱美国与盟友的凝聚力。
而美国保守派媒体则将其视为 “特朗普外交影响力的体现”,称 “即便卸任,仍能获得大国领导人的重视”。
有外交学者分析,这种短期的情绪缓和能否转化为长期合作,仍取决于双方在核心利益上的分歧 —— 俄美在乌克兰、北约东扩、能源市场等议题上的矛盾并未解决,一句话的 “安抚” 难以改变根本格局。
![]()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此次互动也反映出当前国际外交的一个特点:领导人的个人情绪与立场偏好,正成为影响短期外交氛围的重要变量。
尤其在信息传播快速化的当下,一句精准的表态可能迅速改变舆论走向,进而影响政策节奏。对特朗普与普京而言,此次 “一句话互动” 既是对当下情绪的回应,也是未来外交博弈中 “非传统手段” 的一次隐性实践,其后续影响仍需在更多国际议题中观察。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