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成都。
一辆小米SU7汽车在道路上发生严重事故后起火,现场浓烟滚滚。
多名热心路人试图上前施救,却发现车门无论如何也无法从外部打开。最终,消防人员赶到扑灭大火后,不得不动用专业工具,用电锯艰难地切开车体。
有消息称,事故车辆当时速度极快,可能先撞向了路边的隔离墩,导致车辆前部及底盘严重受损,进而引发电池热失控,火势迅速蔓延。
视频显示,在车辆起火后,至少有三位路人先后冲上前去,试图拉开车门营救,但车门纹丝不动。
这种“想救却无能为力”的绝望感,通过镜头强烈地传递给了每一个观看者。
人们不禁吐槽哦:新能源汽车的隐藏式门把手在事故中是否可靠?碰撞后车辆的自动解锁功能为何失效?
这到底是设计缺陷、个别故障,还是碰撞过于惨烈导致系统全线崩溃?
事件发生后,小米汽车的官方反应相对谨慎和低调。
截至目前,其公开回应大致方向是: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并表示会在结果明确后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
在许多“米粉”和部分小米汽车车主看来,这起事故被赋予了超出其本身的意义。他们的情绪核心是一种强烈的“公和被针对感。
他们迅速指出,新能源汽车发生事故、甚至起火的事件并非个例,其他品牌也时有发生。
但为何每次小米出事,总能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全网狂欢?
他们认为媒体和部分网友戴着有色眼镜,存在针对小米的双标待遇。
事故的详细原因尚在调查中,碰撞速度、角度、车主操作等都可能影响结果。但在调查结果出来前,很多人已经将矛头直指小米汽车的质量和安全设计,这是不负责任的。
对于许多支持者而言,小米汽车代表着国产科技制造的突破和希望。
他们担心这起个案会被无限放大,从而抹杀小米汽车的整体努力和成就,甚至被竞争对手利用进行“黑公关”。因此,他们本能地形成防御阵线,反击每一个质疑的声音。
![]()
成都那辆小米SU7起火打不开门的悲剧,还在网上烧得噼里啪啦,那边资本市场已经直接用脚投票,给了小米一记重锤!
兄弟们,你们是没看那股价走势图,绿得人发慌,跟瀑布似的往下冲!
小米集团的市值“嗖”地一下,眼睁睁蒸发掉了几百亿!这下,可不是简单一句“配合调查”就能糊弄过去的了。
资本市场吓破胆,网友吐槽成预言
股吧和投资论坛里早就炸了营。
之前还口口声声“小米汽车生态无敌”、“雷布斯颠覆行业”的分析师们,现在调门全变了。
安全底线一旦被质疑,什么智能生态、什么性价比,全都成了空中楼阁。
而这一切,都绕不开那个该死的隐藏式门把手!
事故视频里,几个大哥围着车拼命想拽开门把手的画面,现在成了全网最刺眼的“安全警示片”。
网友们积压已久的吐槽,如同决堤洪水,瞬间淹没了评论区:“我早就说了!这玩意儿就是反人类设计!看起来帅有屁用?关键时刻要命啊!”
隐藏式门把手,这个被新能源车企们捧为“科技感”、“高级感”代名词的设计,在平顺行驶时是锦上添花的美学符号,但在分秒必争的生死关头,却可能成为阻断生机的冰冷铁壁。
依赖电路、电机,一旦碰撞导致断电、系统失灵或者车身结构稍有变形,这个“优雅”的装置立刻秒变“最坚固的牢门”。
成都的事件,残酷地将这个长期被诟病的问题,以最极端、最惨烈的方式推到了公众面前。
人们愤怒的,不仅仅是一辆车的故障,更是整个行业为了追求所谓的“未来感”,似乎在安全这个最基础的基石上,做了危险的妥协和赌博。
现在,压力全给到了小米这边。股价的暴跌,是资本市场最直接的警告,而全网对隐藏门把手的声讨,则是用户用情绪发出的最强烈呼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