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日前,广东教育学会家校社协同育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广州市育才中学举行。专委会将为新时代广东家庭教育生态构建提供智库支持与实践指导,开展核心业务:聚焦政策调研,服务政府决策;探索规范路径,建立评估框架;搭建交流平台,促进育人资源共享;探索终身学习制度,分级培训教师家长;培育典型案例并组织研讨展示;孵化学术成果编专业刊物;建立区域内外协同网络和制定标准,指导建设实践基地与示范校(园)。
![]()
会上,广东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曾令鹏首先宣读《广东教育学会关于同意设立广东教育学会家校社协同育人专业委员会的批复》,明确专委会成立的合规性;随后,广东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黄为民代表筹备组作筹建工作汇报,全面介绍筹备期间的会员招募、规程起草等关键工作。经全体代表审议表决,选举首届理事419名,常务理事135名。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教育学会副会长廖益当选理事长,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主任曾小军当选常务副理事长,刘良华、郑宏彪、朱佳等10人当选副理事长,廖文当选秘书长。
新当选理事长廖益在致辞中强调,家校社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广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他表示,将带领专委会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锚定方向,确保工作服务广东教育强省建设大局;发挥专家优势深耕专业,通过案例征集、课题研究、专题培训破解实践难题;联动教育局、妇联、社区等各方织密育人网络,推动资源共享与常态化互动,助力“教联体”方案落地。
广东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路在讲话中指出,家校社协同育人专委会的成立正是为破解难题,搭建全省性、群众性学术研究交流平台的关键举措,未来将通过该平台开展学术研究,助力构建广东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希望专委会明确群众性教育学术研究团体的性质定位,围绕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坚守成立初心;做好服务工作,通过课题研究、专题培训等培育创新成果,发挥专家优势为政府决策服务及学校、家庭提供指导,打造“专业智库”,践行使命;强化协同联动,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多方联系以推动资源共享,团结引领相关人士,助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服务广东教育高质量发展。
大会现场举行了理事、常务理事单位授牌仪式。东莞市石龙明德小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等8家单位获“理事单位”称号,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集团)等6家单位获“常务理事单位”称号。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孙小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