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不少青年律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好不容易一个不错的案源线索来了,对方说想当面聊聊。但自己的第一反应,是心里发怵,盘算着能不能让带教师傅陪自己一起去谈客户。
律所主任说,有个不错的讲课机会,你去分享一下?你会下意识地摆手:“我不行不行,我再准备准备。”
为什么?
很多律师和我分享过他们的顾虑——害怕客户问专业问题,自己回答不上来。
我就经常在想,律师为什么这么害怕在专业上回答不上客户提出的问题?
但反过来,大家好像不怎么害怕自己理解不了客户的需求,搞不明白客户的目标,看不懂客户的商业模式。
这其实很奇怪。
知识性的问答,AI会比我们做得更好。
而且,你秒答一个复杂问题,客户未必觉得你专业,反而可能觉得你“信口拈来”,不够严谨。
那这种恐惧感到底从哪来?
我觉得,本质上,这是一种“小镇做题家”的思维惯性。
我们从小在考场里长大,习惯了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答案,答不上来就等于失败,就要被评判。
![]()
所以当客户提问时,我们下意识地就进入了“应试状态”,害怕因“挂科”而被否定。
但商业和人性,都不是标准化的考卷,很多问题根本就没有100%正确的答案。
律师真正的价值,恰恰是当标准答案不存在时,凭借对客户商业模式的理解,去分析利弊,找到一条更合适的路径。
所以,我们最该害怕的,不是答不上一道题,而是根本没看懂客户这张“卷子”到底想问什么,他想解决什么问题。
比如,客户问律师:“我们这么做,合不合法?”
这时候,一个深陷“小镇做题家”思维的律师,会立刻把这个问题当成一道判断题。
他的大脑会飞速检索,然后给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合法,没问题”;或者“不合法,风险太高,千万不能这么做” 。
你看,他答完了题,交了卷,感觉很专业。但实际上,他可能把和客户合作的路就给堵上了。
而一个真正懂客户、懂商业的律师会怎么做?
他会意识到,老板问的“合不合法”,只是冰山一角。老板提出的想法,也只是他为了达成商业目标,自己想到的一个“手段”而已。
所以,他不会急着回答“行”或“不行”。
他会反问:“老板,我明白您的想法了。不过,您能跟我多聊聊,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动作,最终实现一个什么样的商业目标吗?”
你看,这一问,就把老板的思路完全打开了。
他才会意识到,原来,达成他目的的方式,不止这一种。
当老板把真实的商业目标——比如是想降低成本、激励团队,还是开拓新市场……都讲清楚之后,律师才算是真正看懂了客户的这张“卷子”。
这时候,你可以告诉客户:“现在我完全理解您的目标了,从法律和商业的角度看,除了您刚才说的方法,我们其实还有A、B、C三种路径可以选择,它们的利弊分别是……”
然后,你再让客户去做选择。
这就是一个小镇做题家级别的律师和一个“军师”级别的律师的最大区别。前者永远在被动地回应问题,而后者在主动地创造价值。
你说呢?
如果你想好好弄明白这个问题,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看懂客户的商业模式,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法律行业创收宝典》,带你了解更多律师搞创收的真相,你可以直接购买:
我发起了一个“郡主CoCo的搞钱流水账禁言群”,你要是想加入,你可以扫码加入。这是我发起的一个群规很奇特的群,具体可以看:
已经扫码满17个群了,第18个群,你看清楚群规,加入吧,已经加入的伙伴,不要重复加群,因为都是一样的:
PS:沉淀CoCo过去5年550万字的文字思想,这个AI分身,你不容错过。而且,你是知道的哈,1v1咨询人肉版CoCo是5000元/小时,1v1白嫖AI版CoCo不要钱。
所以,赶紧,扫码,向我开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