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俄乌战事进入第三个年头,一个令人尴尬的局面摆在西方面前:
十余轮制裁大棒挥下,俄罗斯经济非但没有崩溃,反而在军费驱动的诡异增长中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这不禁让人发问,制裁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
表面上看,俄罗斯经济数据确实“亮眼”。军费开支飙升至战前约四倍的水平,硬生生拉动2023年和2024年经济增长率超过4%,这堪称是“大炮代替黄油”的现实版。
然而,这种靠打“肾上腺素”维持的高增长,代价是内部结构的严重失衡。普通俄罗斯人正为此买单:年底通胀预计将高达6-7%,为了压制物价,利率不得不维持在17%的高位。
老百姓存在银行的钱看似利息高了,但购买力却被通胀悄悄吞噬。
![]()
更关键的是,克里姆林宫至关重要的石油天然气收入在下降,预算赤字持续扩大,家里余粮不多的事实已经摆在了台面上。
钱从哪来?俄罗斯政府的办法简单直接——向纳税人伸手。从今年1月开始,增值税率从20%提升到22,据其财政部直言,这笔额外收入将“主要投向”国防和安全。
普京总统本人也公开承认,增税“将反映在经济增长上”,这等于是默认了此举会抑制长期经济活力。
![]()
卡内基俄罗斯欧亚中心的研究员亚历山德拉·普罗科彭科一针见血地指出,克里姆林宫的决策表明,它正在为一场长期冲突和民众持续紧巴巴的日子做规划。
说白了,俄罗斯政府已经做好了忍受经济阵痛的准备,准备和西方“耗”下去。
那么,西方的制裁真的无效吗?并非如此。它确实极大地增加了俄罗斯的战争成本,切断了其高科技来源,迫使它过着“拆冰箱换零件造导弹”的窘迫日子。
![]()
但问题在于,现有的制裁力度,似乎还未触碰到迫使克里姆林宫改变战略决策的“痛阈”。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俄罗斯专家蒂莫西·阿什认为,现在需要的不是更多,而是“更聪明”的惩罚措施。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西方还有什么“杀手锏”?
![]()
杀手锏还是双刃剑
面对僵局,西方的战略家们正在绞尽脑汁,构思下一阶段的制裁方案。
目前来看,桌面上主要摆着三大选项,个个都直指俄罗斯经济的命门,但同时也都伴随着不小的风险和争议。
第一招,可称为“釜底抽薪”的能源关税战。
![]()
美国国会酝酿中的《制裁俄罗斯法案》提出,对任何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征收高达500%的关税。
提出此议的阿什先生自信地表示,这招能“完全停止俄罗斯的出口”,“绝对肯定会摧毁俄罗斯经济并阻止战争机器”。
想法很激进,但现实很骨感。
![]()
连普京都嘲讽这个想法“无法想象”,因为一旦实施,全球能源市场将迎来一场价格海啸,对欧美自身通胀的冲击恐怕也难以承受。
正因如此,阿什自己也提出了一个更现实的“降级版”:征收20-30%的所谓“二级”关税,既让俄罗斯能源继续流入市场避免价格失控,又将这笔钱用于资助乌克兰重建,堪称“用俄罗斯的钱打俄罗斯的仗”。
![]()
第二招,是争议数年但迟迟未落地的“借用俄海外资产”。
欧盟最近放出风声,考虑利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作为抵押,向乌克兰提供高达1400亿欧元的巨额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这笔债只有等到俄罗斯支付战争赔偿后,才需要由乌克兰偿还。
![]()
这相当于给乌克兰送上了长期战争的“粮草包”,同时向克里姆林宫传递一个明确信号:乌克兰的后劲足得很。
德国基民盟主席默茨对此评论道,只有当莫斯科意识到乌克兰拥有更强的持久力时,它才会认真考虑谈判。
第三招,则瞄准的是俄罗斯另一个长期顽疾:劳动力短缺。
![]()
欧洲政策分析中心的亚历山大·科利亚恩德尔提出了一个“反向思维”的策略:不应限制,反而应该鼓励俄罗斯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流向西方。
自战争爆发以来,数十万适龄劳动男性或参军或逃离,已让俄罗斯劳动力市场捉襟见肘。
若再加剧“人才外流”,将直接推高其国内工资水平,使其本已艰难的抗通胀斗争雪上加霜,从内部侵蚀其战争潜力。
![]()
然而,再精妙的经济制裁,似乎都比不上战场上的直接打击来得立竿见影。
近几个月,乌克兰使用无人机对俄罗斯炼油厂发动了一系列精准袭击,据估计最高时曾导致俄约38%的炼油能力受损。
这手“釜底抽薪”直接造成了俄罗斯国内汽油短缺,并迫使它出口更多利润较低的原油,一箭双雕地打击了其民生和财政收入。
![]()
阿什认为,这恰恰证明了向乌克兰提供更多远程武器的极端重要性。
而普京日前关于美国若提供“战斧”导弹将导致“美俄关系毁灭”的警告,或许正从侧面印证了,这种直接的军事压力,远比遥远的经济制裁更让克里姆林宫感到肉痛。
战争的最终走向,或许依然取决于战场。
而经济战线的成败,则为战场较量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与消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