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贵州省安顺市的罗仙村,估计很多人还不知道,而我也是因为住在其附近,才被网络推送到相关视频,然后便深深被这种历时12年,人工开凿隧道的事迹震撼到。虽然它的长度仅150米,跟以前去过的太行山挂壁公路相差甚远,但罗仙村这个隧道工程的时间跨度却长了一倍多,可见其艰难很可能远超前者。
![]()
![]()
今天上午冒着零零星星的雨水,我便骑着摩托车从鲍家屯出发,特意过来穿梭了一遍。因为走的方向正好和网上流传的“它是进罗仙村的必经之路”相反,所以我的线路是先经过一处采石场(或者矿厂或者水泥厂,由于当时灰尘较大,路况又差,故而没认真观察),然后沿着一车宽的羊肠小道蜿蜒前行,稍微辗转过后便豁然开朗。
![]()
![]()
这时几乎“随处可见”喀斯特地貌的峰林,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许多勤劳的当地村民,就是在这样复杂的环境条件下,愣是从中开辟出断断续续、大块小块的不规则的田园菜地。刚开始还以为是个例,所以有点“少见多怪”的蹲在路边端详了很久,但随着越来越深入山区,才发现类似的场景比比皆是。
![]()
![]()
我的目的地“罗仙村”其实地处安顺东关街道的东南部,距离主城区虽然仅4-6公里,但因为其四面环山,天然形成难以逾越的屏障,所以跟外界来往的交通极其不便。于是“为缩短通向外面的距离,1974年,罗仙村在大队支书伍永刚的带领下,怀着打通关隘,造福子孙,改变命运的决心,从村西北汪家关处着手开凿隧道,攻克修路的第一道难关。从此,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开山凿洞历程”。
![]()
![]()
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从1974年到1975年,由于条件简陋,虽然苦干了两年,却只打开了一道槽子……1976年,新任大队支书伍永清,带领村民又开始了长达8年的凿洞工程。到1984年底终于打通了一道可以过人的狭窄隧道……之后,新任党支部书记伍明金又接过重任,每到农闲,村民们就继续拓宽隧道。1986年,前后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打通通向外界长达150米的汪家关隧道”。
![]()
![]()
这条隧道的打通不仅意味着打开了罗仙村通向富裕的山门,更体现了不怕困难、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罗仙精神”,用几代当地村民的坚持和努力谱写出一曲不屈不挠的壮丽诗篇,留下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当代愚公故事。
![]()
![]()
如今的罗仙村显然早已今非昔比,曾经的茅草房大多变成了砖瓦房和小洋楼,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据说村里光“农家乐”休闲饭庄就有十几家。有意思的是,罗仙村不仅森林覆盖率居街道之首,本身也是省级少数民族村寨,布依族人口占比92%。除了保留有牛蹄关古井等历史遗迹外,游客在特定的时间段过来还能体验布依族的“六月六”传统节日。
![]()
![]()
图文原创: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转发、分享、内容指正、评论、关注和赞赏,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欢迎有正义感的网友读者看见“盗版”向内容平台举报和投诉。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本人独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务,欢迎洽谈,附赠所有拍摄素材。
![]()
关于交通,自驾导航至“安顺市罗仙村”即可,如果跟我一样走的是反向路线,在经过水厂的时候可以问下路,当地人还是非常热情好客的。公共交通略显不便,最近的车站好像在2.3公里以外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