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抗肿瘤治疗中,化疗相关恶心呕吐(CINV)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CINV会致患者躯体不适、并发症频发,还可能让患者丧失治疗信心、放弃治疗,因此尽早预防CINV对肿瘤治疗推进意义重大。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作为我国首个超长效原研双靶止吐针剂,能预防成人HEC相关急性及迟发性恶心呕吐,不仅使用便捷,优化了临床用药管理流程,更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国内CINV预防领域增添了一款有力的治疗武器。
本期报道聚焦两例肿瘤患者的临床实践——在抗肿瘤治疗期间,这两例患者均应用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预防恶心呕吐。报道旨在通过真实世界的诊疗案例,进一步验证该药物在预防抗肿瘤药物所致恶心呕吐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优化抗肿瘤治疗期间的恶心呕吐管理方案,提供更具实践意义的参考依据。
病例一
病例分享专家
![]()
简朔医师
遂宁市中心医院 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肿瘤心理与健康管理专业管理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生物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十二五课题新药临床研究技术平台项目学术秘书
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microRNAs调控不同生长方式类型胃癌的研究”标书的撰写及重要研究工作
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
擅长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胃癌等肿瘤的治疗
基本信息
性别&年龄:女,36岁。
现病史:右侧腰痛一周,2025年3月8日进行腹部CT平扫+增强,提示回盲部、盲肠考虑肿瘤可能性大,右侧腹膜、筋膜、腹壁及右侧腰大肌受累,请结合镜检,回盲部淋巴结肿大;扫及:肝内少许不均匀强化灶,大约4.2cm,转移瘤不能除外。于3月9日收入遂宁市中心医院,3月10日行肠镜+病检及胸部增强CT,肠镜:插镜至升结肠,见近环腔肿物,中央糜烂、有血迹,表面呈结节状改变;病变处管腔狭窄,未能通过;活检“升结肠肿物”小活检组织,查见腺癌;胸部增强CT提示:左肺下叶胸膜区实性小结节,随诊。3月14日行上腹部MR平扫+增强(普美显),提示肝内多发边缘环状或不规则环状强化病灶,考虑肿瘤,结合临床病史,考虑转移瘤可能。MDT:原发肿瘤致局部肠腔狭窄明显,局部不完全性肠梗阻形成;肿瘤慢性出血,致中度贫血;肝脏多发转移;姑息性手术+术后抗肿瘤治疗。3月17日在全麻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升结肠近回盲部,质硬,活动度差,直径6cm*6cm*5cm,肿瘤右侧侵犯侧腹膜,肿瘤后方伴有穿孔,内见较多黏液组织,后方侵犯背部肌肉组织,升结肠系膜、回结肠动脉根部、结肠中血管旁见多个肿大淋巴结;肝脏表面多发结节。术后病检提示:“右半结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癌肿大小2cmx3.5cmx1.2cm,侵及浆膜层,肠周查见癌结节1枚;肠旁淋巴结10枚未见癌;网膜组织中未见癌。“结肠中血管旁淋巴结”2枚中未见癌;“右侧后腹膜组织”镜下查见癌,“吻合圈”组织中未见癌。可见肿瘤出芽,Bd2级,可见脉管侵犯,未见确切神经侵犯;免疫组化:CD31(示血管), CK-Pan(示出芽), S100(示神经), p53(突变型), D2-40(示淋巴管), HER2(0), Ki-67(+,70%), MLH1(+), MSH2(+), MSH6(+), PMS2(+)。病理分期:pT4N0。术后基线检查:患者于4月16日行胸腹部增强影像学检查,提示右半结肠切除术后改变,术区条状高密度影,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右侧腹壁瘢痕影;较前减轻。肝内散在结节及团块影,转移瘤部分稍增大。
ECOG评分:1分。
临床诊断
右半结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伴肝转移术后(pT4N0M1 pMMR,IV期)。
治疗过程
患者于2025年4月25日、2025年5月14日进行试验药物或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联合CAPEXO(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的抗肿瘤治疗,止吐方案为昂丹司琼(5-HT3 RA)+福沙皮坦双葡甲胺(NK1RA)+地塞米松。患者抗肿瘤治疗总体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患者出现轻微恶心呕吐,可耐受。
2025年6月9日、2025年7月3日进行试验药物或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联合CAPEXO(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的抗肿瘤治疗,止吐方案为昂丹司琼(5-HT3 RA)+福沙皮坦双葡甲胺(NK1RA)+地塞米松。患者抗肿瘤治疗总体疗效评价为PR,出院后患者恶心、呕吐较前加重,影响患者进食,给予患者盐酸昂丹司琼片、甲氧氯普胺片等止吐治疗,症状控制可。
2025年7月28日患者于化疗结束后的第五天,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患者无法耐受,给予患者使用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恶心呕吐控制较好。
2025年8月17日进行第6周期试验药物或贝伐单抗注射液联合CAPEXO(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给予患者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预防性止吐,患者恶心呕吐控制较好。
病例小结
本病例为36岁女性,因“右侧腰痛一周”就诊。2025年3月8日腹部CT提示回盲部肿瘤伴右侧腹膜、腰大肌受累及肝内转移可能。肠镜及活检确诊升结肠中分化腺癌。后续检查明确肝多发转移瘤。经MDT讨论,于2025年3月17日行姑息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pT4N0。自2025年4月25日起,行CAPE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贝伐珠单抗或试验药物化疗。治疗期间患者抗肿瘤治疗总体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但患者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初始止吐方案(昂丹司琼+福沙匹坦+地塞米松)控制不佳,后调整为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预防后,症状改善。
化疗相关恶心呕吐(CINV)的科学管理并非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而是肿瘤治疗中必须同步完成的两项关键任务。有效抗击肿瘤是核心目标,而妥善管理CINV则是保障治疗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撑。现代抗肿瘤相关止吐防治已具备多种有力工具,通过医患协作,完全可以在强力抗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减轻CINV对患者的困扰,守护其生活质量与治疗依从性。本病例中,通过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并及时升级止吐策略——如应用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超长半衰期药物方案,可成功控制CINV,使患者得以持续接受有效化疗,体现了在追求疗效的同时不忽视患者整体感受的现代治疗理念。
病例二
病例分享专家
![]()
田丽娟 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 主治医师
重庆市临床医学研究联合会晚期乳腺癌专委会委员
从事肿瘤诊治工作10余年,擅长乳腺癌、肺癌、宫颈癌、头颈部肿瘤等综合性治疗
基本信息
性别&年龄:女,30岁。
现病史: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阻、涕血,并自行扪及左侧前颈部包块,偶伴左耳闷,无复视、视力改变、头痛及面部麻木等症状,未予特殊处理。2023年5月22日行鼻咽部MRI检查提示:鼻咽占位性病变,左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鼻咽镜检查示:鼻咽部新生物样隆起,表面欠光滑。经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EGFR阳性。
既往史:膀胱炎
家族史无特殊。
ECOG评分:1分。
临床诊断
鼻咽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T3N3M0,III期)。
治疗过程
患者于2023年5月30日及2023年6月19日分别接受顺铂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方案化疗(顺铂118mg d1+白蛋白紫杉醇408mg d2)。
每次化疗前采用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进行预防性止吐治疗。具体用药为: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d1 +醋酸地塞米松片12mg d1,3.75mg bid d2-4。在两个连续化疗周期的急性期、延迟期、超延迟期、总体期均未出现恶心、呕吐或干呕等症状。患者在治疗期间,无治疗相关不适。生活质量方面患者感受良好,肿瘤治疗意愿强。
病例小结
本病例为一名30岁女性鼻咽癌晚期患者(T3N3M0,III期)。2023年5月26日,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以注射用福沙匹坦双葡甲胺联合盐酸帕洛司琼为对照,评价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用于预防高致吐性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III期临床研究——PROFIT研究1”。患者于2023年5月30日启动顺铂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化疗方案。根据《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指南(2023版)》的评估标准2,该化疗方案属于高致吐性化疗方案(HEC)。针对HEC抗肿瘤治疗方案,预防性用药是控制抗肿瘤治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关键环节。其中,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通过双重机制(NK-1受体拮抗剂和5-HT3受体拮抗剂)抑制呕吐反射,可有效预防CINV的发生。本例鼻咽癌晚期患者在采用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预防性治疗后,整个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恶心呕吐症状,亦无爆发性呕吐发生。
PROFIT研究于2024年12月发表在国际肿瘤学权威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结果显示,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在HEC患者中具有显著疗效,连续两个治疗周期的急性期/超延迟期完全缓解率(CR率)均超过90%1。此外,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具有“单周期单次给药、持续保护8天”的独特优势3,这种便捷的给药方式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也有利于长疗程的规范化管理,建议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专家解读
病例点评专家
![]()
贺丹 教授
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肿瘤科主任
主任医师 ,肿瘤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放疗中心访问学者
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促进会肿瘤专委会主委
成都市抗癌协会姑息与支持治疗专委会副主委
成都市生物信息学会肿瘤整合医疗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核学会近距离治疗与智慧放疗分会理事
中国老年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委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放射防护专委会委员
西部放疗协会理事
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肿瘤学会鼻咽癌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老年医学会慢病管理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委员
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作为创新性的双靶点止吐方案,在化疗相关恶心呕吐(CINV)管理中展现出卓越的临床价值。本文通过两例典型病例(结肠癌伴肝转移与鼻咽癌晚期)的临床实践,充分验证了该药物在跨瘤种CINV管理中的核心优势。
► 机制创新:双靶点协同,全面覆盖CINV
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整合长效NK-1受体拮抗与高亲和力5-HT3受体拮抗双重机制的"双重靶点阻断"具有显著优势。在病例一中,结肠癌患者采用CAPEOX方案,传统三联止吐方案因药物半衰期短、需分开给药,无法有效覆盖延迟期CINV;病例二中,鼻咽癌患者采用HEC方案,面临高致吐风险且延迟期反应突出。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创新性地将长效NK-1受体拮抗与高亲和力5-HT3受体拮抗整合于单药中,实现了对急性期与延迟期CINV的同步控制。临床观察显示,两例患者均获得显著症状改善,全程无明显恶心呕吐发生。
► 疗效突破:一次给药,全程保护
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的"一次给药、全程保护"特性有效解决了传统止吐方案的临床痛点。传统方案需要多次给药,患者依从性差往往影响治疗效果;而该药物单周期单次给药即可实现长达8天的持续保护3,完全覆盖化疗后CINV高发期。这一特性显著提升了患者依从性,保障了化疗方案的顺利推进。病例一患者持续获得部分缓解(PR)疗效,两例患者均未因CINV中断化疗,充分体现了该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优势。
随着肿瘤治疗进入“疗效与生活质量并重”的时代,CINV管理已成为保障患者治疗体验的关键环节。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凭借机制创新、疗效可靠、使用便捷的核心优势,为临床提供了“全周期、全场景”的CINV解决方案。期待未来该药物在更多瘤种、更多化疗方案中广泛应用,持续为肿瘤患者减轻治疗痛苦,守护其高质量生活,助力实现“有效抗肿瘤、舒适过治疗”的临床目标!
参考文献
1. Zhou H, et al.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of Mixed Formulation of Fosrolapitant and Palonosetron (HR20013) in Preventing Cisplatin-Based Highly Emetogenic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PROFIT. J Clin Oncol. 2025;43(9):1123-1136.
2.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等.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指南(2023版).2024;46(06):481-501.
3. Zhao Y, et al. Pharmacokinetics, safety, and efficacy of mixed formulation of fosrolapitant and palonosetron (HR20013) in combination with dexamethasone in patients with solid tumors scheduled for highly emetogenic cisplatin-based chemotherapy: a phase I trial. BMC Med. 2025;23(1):501.
撰写:Myka
审校:Leon
排版:Kenken
执行:Faline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