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暮色为北京石景山首钢园披上朦胧外衣,那座曾见证中国工业辉煌的三高炉,突然被璀璨灯光点亮。悠扬的交响乐从高炉内部缓缓流淌,与远处西山的轮廓、永定河的波光交相辉映,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就此展开 —— 这是 2025 年 10 月 11 日晚,第五届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开幕式上震撼人心的一幕。五年来,从首届文化节的初露锋芒到如今成为北京文化版图上的 “金名片”,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正以独特的姿态,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与时代活力,而这场在首钢高炉中上演的音乐会,正是这条文化带五年蝶变的生动缩影。
![]()
提及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很多人会首先想到它承载的厚重历史。作为北京的 “母亲河”,永定河孕育了北京早期文明,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到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从潭柘寺、戒台寺到妙峰山庙会,这条文化带串联起了北京三千多年的建城史与八百多年的建都史。而首钢园,则是近代以来北京工业文明的标志性符号,三高炉作为首钢的核心设施,曾见证过钢铁洪流的澎湃,也经历过产业转型的阵痛。当西山永定河的历史文脉与首钢的工业遗产相遇,碰撞出的不仅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震撼,更是一场关于 “传承与创新” 的深度思考。
![]()
本届文化节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市文物局、石景山区委区政府等单位联合承办,延续了以往 “以文化为纽带,以传承为核心” 的理念,同时创新性地采用 “1+1+1” 推介模式 —— 一场高规格开幕式、四项重点活动、多项主题配套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现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五年来在文化传承、生态建设、产业培育和民生福祉等方面的建设成果。而开幕式上的高炉音乐会,无疑是整个文化节的 “重头戏”,它打破了传统音乐会的场地限制,将工业遗址与艺术表演完美融合,让观众在斑驳的高炉内壁下,感受文化与历史的温度。
![]()
音乐会开场,一段由小提琴独奏演绎的《永定河随想曲》缓缓响起。演奏家的指尖在琴弦上跳跃,旋律时而如永定河河水般平缓流淌,时而如西山山峦般跌宕起伏,配合着高炉内部投射的动态影像 —— 从永定河的四季变迁到西山的层林尽染,从首钢高炉的炼钢场景到如今文化园区的热闹景象,光影与音乐交织,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不少观众在现场感慨:“以前只知道首钢园是网红打卡地,今天在高炉里听音乐会,才真正感受到这里的文化内涵。原来工业遗产也能这么有艺术气息,这就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魅力吧!”
![]()
除了小提琴独奏,音乐会还融入了诗歌朗诵、男女声独唱、合唱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诗歌《山河永定》由知名朗诵家倾情演绎,“你从远古走来,带着泥河湾的晨雾;你向未来奔去,携着新北京的朝阳……” 激昂的文字与恢弘的交响乐相得益彰,不仅描绘出西山永定河的壮丽景色,更传递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畏。而男女声二重唱《家园》,则以温暖的旋律讲述了西山永定河沿岸百姓的生活变迁,从过去的靠水而居、以工为生,到如今的生态宜居、文化兴家,歌声里满是幸福与希望。
![]()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音乐会的参演人员不仅有专业的艺术家,还有来自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沿线社区的居民、学生。来自石景山区某小学的孩子们,用清澈的童声演唱了《西山童谣》,稚嫩的歌声中满是对家乡的喜爱;而几位退休的首钢老工人,则带来了一段自编自导的快板《首钢换新颜》,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首钢从 “钢铁巨人” 到 “文化地标” 的转型故事。这些 “非专业” 演员的加入,让音乐会多了一份烟火气,也让观众更真切地感受到,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建设成果,正惠及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
![]()
事实上,高炉音乐会的成功并非偶然,它背后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五年来持续不断的建设与探索。自 2021 年首届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举办以来,这条文化带就始终坚持 “保护为先、活化利用” 的原则,在守护历史文脉的同时,积极探索文化传承的新路径。五年来,一大批文物古迹得到了修缮与保护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安防系统全面升级,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新增了数字化展览,潭柘寺的古建修缮工程顺利完工;与此同时,文化带还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文化品牌,如 “永定河文化节”“西山红叶节”“首钢工业旅游季” 等,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文化带的建设中来。
![]()
在生态建设方面,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更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作为北京重要的生态屏障,西山永定河地区曾因过度开发、污染等问题,生态环境一度受损。近年来,北京市加大了对西山永定河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通过退耕还林、河道整治、污染治理等一系列措施,让这里的山更绿、水更清。如今,漫步在永定河畔,清澈的河水倒映着两岸的绿树,不时有鸟儿掠过水面;登上西山,远眺群山连绵,层林尽染,昔日的 “荒山秃岭” 早已变成了 “城市绿肺”。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也为文化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
产业培育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另一大重点。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文化带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文创产业、康养产业等新业态,推动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首钢园就是产业转型的典型代表,从钢铁厂关停到如今成为集文化、旅游、科技于一体的 “城市更新标杆”,首钢园吸引了众多企业、艺术家入驻,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此外,文化带还打造了一批文创产品,如以永定河为主题的书画作品、以西山古迹为原型的手工艺品等,不仅传承了文化,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为居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
民生福祉的提升,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来,文化带围绕 “让居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的目标,建设了一批文化设施,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如 “文化下乡”“公益演出”“非遗体验” 等,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家住石景山区的王阿姨是文化惠民活动的常客,她笑着说:“以前没事只能在家看电视,现在社区经常组织书法班、合唱队,还有非遗传承人来教我们做剪纸,日子过得特别充实。这都是文化带建设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啊!”
![]()
本届文化节的四项重点活动,更是从不同维度展现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魅力。“西山永定河文化论坛” 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 “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 等话题展开研讨,为文化带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西山永定河文化展” 则通过文物、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文化带的历史沿革、文化遗产和建设成果,让观众深入了解这条文化带的 “前世今生”;“文化带特色旅游线路推介会” 发布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涵盖了西山的自然风光、永定河的人文景观、首钢的工业遗产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出游选择;“文创产品交易会” 则汇聚了文化带沿线的特色文创产品,为文创企业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也让更多人了解到文化带的文创魅力。
![]()
此外,文化节期间还将举办多项主题配套活动,如 “西山红叶摄影大赛”“永定河诗歌征集”“非遗进校园” 等,让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人群都能参与到文化节中来。无论是喜欢摄影的爱好者,还是热爱文学的创作者,无论是活泼好动的孩子,还是沉稳内敛的老人,都能在文化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感受到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独特魅力。
![]()
从首届文化节的 “试水” 到如今的 “成熟”,西山永定河文化节之所以能成为北京文化的 “金名片”,不仅因为它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举办形式,更因为它始终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 的理念,将文化传承与民生需求紧密结合。它让历史文化 “活” 了起来,让工业遗产 “火” 了起来,让生态资源 “美” 了起来,更让居民的生活 “富” 了起来。在这场文化盛宴中,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受益者,这正是西山永定河文化节的生命力所在。
![]()
夜幕渐深,首钢三高炉的音乐会落下帷幕,但西山永定河文化节的精彩才刚刚开始。未来几天,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在文化带沿线展开,继续书写着西山永定河的文化故事。而这条承载着北京历史与未来的文化带,也将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注入更多活力。
![]()
或许,当多年后我们回望,会发现第五届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 它让更多人意识到,文化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鲜活的生活;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触手可及的幸福。正如那座矗立在西山脚下、永定河畔的首钢三高炉,它曾见证工业的辉煌,如今又开启文化的新篇,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也将在时光的流淌中,继续书写属于北京的文化传奇,成为这座城市最亮丽的文化名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