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滨现在是中国扇子协会会长和中华英烈促进会副会长。
刘滨1977年出生于江苏镇江,1995年参军入伍,被分配到青藏高原格尔木兵站服役。那可是条件极其艰苦的地方,风大、寒冷、氧气稀薄,能在那里服役几年的人,个个意志坚定。
她在那种环境下成长,锻炼出来的,不只是体魄,更是毅力、责任感,还有对国家的忠诚。
![]()
1997年,她考入解放军军医学院,19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她既有军人的背景,也有医学的学识,这种复合型的经历,让她的视野比普通人宽得多,也为她日后投身社会公益、文化事业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刘滨身上那种“能干、踏实、肯担当”的气质,是从军营里打磨出来的。
有人可能会问,一个军医出身的人,怎么又跟“扇子艺术”扯上关系了?
其实,这正体现了刘滨的兴趣和眼界。
![]()
扇子在中国文化中地位很独特,它不仅是日常用品,更是艺术载体。从古代的文人雅士,到近代的书画大师,扇子一直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情怀。
刘滨在接触到这门艺术后,逐渐深入研究扇面绘画、制扇工艺以及文化内涵。她不只是做“挂名会长”,而是真心去推广这门传统艺术。她组织展览、推动学会与学校合作,让年轻人重新认识这门老手艺,还多次在媒体上呼吁“文化要活在生活里,而不是博物馆里”。
这份坚持,不是随便哪位“名人家属”能做到的。
她的努力,让中国扇子艺术重新被关注、被尊重,也让这个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找到了新的生机。
![]()
刘滨的另一个身份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也很有分量。
这个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褒扬革命先烈的事迹。
刘滨不仅是伟人的孙媳妇,更是军人出身,这种红色血脉和军人经历,让她在推动英烈褒扬事业时,有天然的责任感。
她多次参加纪念活动、烈士陵园建设项目、英烈家属慰问等活动,还推动红色教育基地的文化项目建设,让红色精神真正“落地”。
她不是坐办公室的副会长,而是经常亲自跑现场、做实事。
比如,她推动过“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理解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它需要真情、行动力和持久的投入。刘滨具备这些,所以她能胜任。
如果说以往大家对“红色家族”的印象是庄严、传统,那么刘滨身上又多了一份现代女性的活力和柔性。
她懂得平衡家庭与事业,既是母亲、妻子,也是学者、社会活动家。
![]()
在她身上,你能看到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既继承了红色基因的使命感,又具备新时代女性的智慧与行动力。
红色精神不是口号,而是一种责任,一种行动。
这种理念,也贯穿在她做的每一件事里,无论是扇子文化的推广,还是英烈精神的传承,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延续那份信念。
刘滨身上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她真的在用行动证明自己。
她不靠出身炫耀,而是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工作,去赢得认可。
她的每一个社会职务,背后都有看得见的成果和付出。
在当今社会,能够把传统文化和红色精神结合起来推广的人并不多。刘滨算是其中一个少见的既懂传统,又懂传播,还能干实事的代表人物。
她身上的那种温柔的力量,其实正是我们当下时代最需要的。
刘滨能成为中国扇子艺术学会会长、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和她自己的努力密不可分。
她从军营走出来,带着那股不怕苦、能担当的劲,在文化、公益、红色传承这些领域默默耕耘。
她的努力,让人看到一个真正能干的女性形象。
她的身上,有文化的温度,也有信念的力量。
她不是活在光环下的人,而是活在行动里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