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动人的“生意”从不算盈亏,磨轮转了千遍万遍,转的是光阴,守的是人心。
10月13日下午3点,淄博高端装备中心西齐村的一处小院外,72岁的齐金甲正佝偻着身子,双手沾满油泥,专注地给邻居的电动三轮车补胎。锉刀打磨轮胎的“沙沙”声中,他眼神却始终盯着轮胎上的破损处——这样的场景,在过去25年里,几乎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
“一开始就是觉得工具扔着可惜,没成想一干就是这么多年。”谈及为何走上修车路,齐金甲笑着打开了话匣子。25年前,儿子学成摩托车维修手艺,可没干多久就嫌活儿脏累不赚钱,收拾行囊去外地打工,留下一整套维修工具在院里积灰。彼时有着钳工功底的齐金甲看着这些工具,心里犯了嘀咕:“村里距市中心很远,自行车、电动车坏了修着不方便,我要是学着修,不就能帮大家解决难题?”
![]()
抱着这样的想法,齐金甲开始摸索修车技艺。从最基础的自行车维修入手,他对着工具说明书研究,向懂行的人请教,没多久就熟练掌握了自行车补胎、调试的手艺。后来看到村里骑电动车、摩托车的人多了,他又琢磨起无内胎的修补技术,“这些车胎补起来不难,学会了能帮更多人”。2000 年起,他的修车铺正式在村里“开张”,专为乡亲们修理车辆,还根据村里的消费水平定了亲民价格:自行车维修(换配件除外)、补胎3元,电动车补胎4元,摩托车补胎5元。
“那时候每天能挣点买菜钱、馒头钱,心里就挺知足。” 齐金甲回忆,起初村里年轻人还没大量外出,维修量尚可,虽然赚得不多,但看着乡亲们骑着修好的车满意离开,他总觉得特别踏实。可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开车奔赴城市谋生,留下的多是老年人,摩托车、电动车的使用率大幅下降,每天来找他修车的人越来越少。即便如此,他的收费标准却25年未变,“现在就是以玩的心态干,能帮乡亲们解决出行难题,比啥都强”。
![]()
如今,在淄博中心城区的车辆维修店,自行车补胎普遍收费5元,电动车补胎10-15元,摩托车补胎10元,上门维修还要额外加5-10元。对比之下,齐金甲的收费低了一半,可他从没想过涨价。更让人暖心的是,72岁的他至今没开通微信,只收现金,却总在兜里备着零钱方便找零。要是有村民没带现金,他摆摆手就让人先把车骑走,“下次路过再给就行”;即便有人过后忘了付钱,他也从不计较,“都是庄里乡亲,这点小事不算啥”。
“他(齐金甲)修车真是为我们着想,随叫随到,不管早晚。”提起齐金甲,西齐村村民齐云曾满是感激,“有一年夏天,我家电动车轮胎扎了,给他打了个电话,他立马提着工具就来了,一通忙活,热的满头大汗,修完只收了4块钱,这样的好人值得敬佩!”不仅是西齐村,周边几个村的村民也常专程来找他修车,大家都知道,西齐村有个诚信待人的“修车翁”,用一手好手艺和一颗热心肠,为乡亲们的出行“保驾护航”。
25年岁月流转,齐金甲的双手愈发粗糙,眼角的皱纹也深了不少,但他坚守的平价修车摊,始终是村里最温暖的“便民点”。“只要身体还能动,我就继续修下去,能帮乡亲们多解决点难题,我心里高兴。”夕阳下,齐金甲把修好的电动三轮车推到院门口,看着邻居骑车远去的背影,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张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