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国际航空圈子闹得沸沸扬扬,美国那边特朗普政府突然搞了个大动作,10月9日直接通过交通部发了个提议,要禁止中国航空公司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使用俄罗斯领空。理由说得很直白,就是觉得中国航班这么飞有不公平优势,因为美国自己的航空公司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就被俄罗斯禁飞领空,只能绕远路,多花时间多烧油,而中国航班还能正常过境,节省一大笔成本。这事儿一出,立马成了热点,大家都在议论这到底是贸易摩擦的延续,还是航空业竞争的升级版。美国给中国航空公司48小时的回应时间,说是最终决定可能在11月就生效,看起来挺急的。
![]()
2022年2月,俄罗斯进军乌克兰,美国带头禁止俄罗斯航班进入自家领空,作为一种制裁手段。俄罗斯也不客气,立刻反过来关上大门,不让美国和很多西方国家的航空公司从自己领空过。这下子,美国航空公司飞欧洲或亚洲的航班就得改道,要么绕北极,要么过太平洋,航程至少多出几千公里,飞行时间拉长2到4小时不等,燃料成本直线上升。拿从纽约到北京的航班举例,美国公司原本10小时的航程,现在得13小时以上,油钱多出30%,机组人员调度也乱套。相比之下,中国航空公司因为中俄有航空协议,继续用俄罗斯领空,航线短,成本低,自然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美国航空协会老早就抱怨这个,代表美国航空、联合航空、达美航空这些大公司,说中国航班每年抢走他们2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
![]()
特朗普政府这次出手,不是头一回了。早在2023年中美航班恢复谈判的时候,美方就试着把禁飞俄罗斯领空和增加航班数量捆绑起来,要求中国航空公司先答应不飞俄罗斯领空,才批准更多航班。中方当时没松口,坚持按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则来,谈判就卡住了。到了2024年,拜登政府时期也批准了中国航班增到每周50个往返,但没强迫禁飞俄罗斯领空。现在特朗普上台后,重拾这个话题,直接用行政命令的形式推,明显想拿航空当杠杆,在经贸摩擦中多加一把力。10月8日,美方刚把16家中国企业加到实体清单,限制出口技术,紧接着9日就出这个航空禁令,时间点掐得准,感觉是多线作战的一部分。
中国外交部的回应来得快,10月10日,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直接点出,美方这个做法不利于两国人员正常往来,还建议美国好好想想自家政策对本土企业的伤害,别总想着压别人,最后让全球消费者埋单。这话没直接提48小时期限,而是把问题甩回美国那边,意思是你们自己制裁俄罗斯导致的麻烦,凭啥让中国买单?这种回应方式挺稳的,没上头,没硬怼,但点出了本质:美国航空公司的劣势是自家政策惹的祸,跟中国没关系。中国航空公司一直按中俄协议和国际公约办事,飞俄罗斯领空完全合法,为什么要为别人的决定付出代价?
从经济角度看,这个禁令如果真落地,对中国航空业影响不小。像国航、东航、南航、厦航这些公司,飞美航班得绕道北极或蒙古,航程延长,燃料多烧,票价可能涨5%到10%。这些公司本来从疫情后就连续五年亏损,好不容易靠国际航线回血,现在又来这么一出,股价10月10日在沪港两地交易所就跌了2%到5%。旅客也遭殃,商务出差的得多花时间,旅游的得多掏钱。更广点说,中美之间每周50个往返航班的配额,本来是两国合作的象征,现在变成政治工具,人员交流减少,经贸联系也受阻。全球供应链本来就乱,这下电商和货运虽说货运航班豁免,但乘客航班带货的部分也受影响。
![]()
美国那边也不是铁板一块。有些美国航空公司私下反对这个禁令,担心中国反制,比如限制美国企业在华业务,或者干脆减少中美航班数量。毕竟,美国东海岸到中国的直飞,本来就靠绕道勉强盈利,如果中国航班也绕道,竞争平衡了,但整体市场萎缩,谁都不好过。航空分析师算过账,如果禁令生效,中国航班从上海到纽约得多飞2000公里,年度燃料支出涨几亿美元,美国公司虽说表面公平,但长远看,全球航空市场更分裂,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特朗普为什么这个时候下手?一方面,2026年中期选举快到了,他需要对外硬气点,迎合保守派选民。在俄乌局势胶着、欧洲盟友不怎么买账的情况下,对中国出招容易得分。另一方面,美国航空业在全球竞争中优势渐失,游说团体压力大。美国航空协会多次公开喊话,说中国航班的优势让美方每年损失20亿美元市场份额。这些数据成了特朗普政府的依据,但逻辑站不住脚:俄罗斯禁飞是美国制裁引发的,为什么要中国承担后果?再者,这事儿还跟中美经贸摩擦挂钩,特朗普政府最近频频对中国企业调查,扩大出口限制清单,这个航空禁令就是综合施压体系的一部分,想在多个领域同时发力。
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其实是把球踢回去了,没直接答应或拒绝时限,而是强调问题根源在美国政策上。这种方式显示出中方的克制,也精准戳到痛点。国际上,很多观察家觉得美国这招是自作自受,本来制裁俄罗斯是为了孤立它,结果把自己航空公司坑了,现在又想拉中国下水。全球化时代,航线不光是国家间的通道,还连着利益和人心。用禁令划界,只会让世界更分裂。俄罗斯方面没多表态,但中俄航空协议稳着,中国航班在其他方向继续用领空,没变。
![]()
俄乌冲突远在天边,但航班绕道、票价涨,就落到每个人头上。美国想平衡竞争没错,但方式不对头。中国外交部的反击,点到为止,却让人深思:谁的政策在自挖墙脚?未来中美航空合作怎么走,还得看双方能不能理性对话。禁令落地后,市场调整期长,成本上升,交流减少,但中国航空业韧性强,会适应新常态。特朗普政府压力也不小,国内航空公司短期受益,长远看全球布局受限。这事儿还没完,值得持续关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