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
也许你未曾踏足海参崴,但是你一定听过它的名字。或许是在历史课本上,或许是在新闻报道里,或许是在旅游达人的笔记里,你对它有了大概的印象,从而无限神往。
海参崴,这座位于俄罗斯远东的城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都有着沉甸甸的特殊意义。它宛如母亲失散多年的孩子,承载着一段令人痛心疾首的历史记忆。在积贫积弱的清政府晚期,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在强盗般邻居的觊觎与掠夺下,无奈地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温暖怀抱,至今已有百多年时光。
带着这份历史镌刻的伤痛,怀揣着如探亲般复杂难喻的心情,在9月24号那天,从延边朝鲜自治州的晖春口岸入关,我终于踏上了前往海参崴的旅程。从入境口岸到海参崴的距离还有将近300公里,大巴车足足行驶了五个小时才到达,不能不说海参崴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状况远不及国内那么宽敞平坦。
当大巴车行进到海参崴市区的路上,我不断地往窗外张望,映入眼帘的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象——蓝得惊人的海湾。坐落在山坡上的彩色房屋,还有路边随处可见的俄式建筑,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说实话,初到海参崴的那一刻,我的第一感受是:这里既不完全像我想象中的俄罗斯,也不像亚洲城市,而是一种奇妙的混合体。
海参崴位于亚欧大陆的交界处,距离中国边境很近,却拥有浓厚的欧洲风情,这种地域文化上的“矛盾”让我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当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内心满是亲切与陌生交织的复杂情感。尽管这片土地脱离祖国已逾百年,但当地人们对我们中国人似乎有一种本能的特殊亲近感。他们的热情犹如西伯利亚大地上燃起的火焰,令人心生温暖。一路上,随处都能听到那带着质朴而夹生的招呼声:“你好,中国好兄弟!”一句句简单的话语,传递着他们真挚的情谊。在大街上,与那些迎面走来的海参崴人擦肩而过时,他们也总会报以一个善意的微笑,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驱散了心中的些许陌生,仿佛想将岁月隔阂一朝打破。
海参崴是一座优美的海滨城市,自然风光美得让人陶醉。抬头仰望,天空湛蓝如宝石,没有一丝杂质;俯瞰海面,碧青的海水清澈见底,如同一块巨大的翡翠,折射着太阳的光芒。海鸟在海天之间自由自在地翱翔,它们时而穿梭在白云之间,时而贴近海面觅食,为这片宁静的海域增添了无限生机。金角湾里,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只,军舰整齐排列,彰显着俄罗斯强大的海军实力,商船则来来往往,诉说着这座城市曾经的繁荣。这里作为俄罗斯远东海军基地所在地,威严与繁华并存。
在当地导游的引领下,我们来到海参崴的市中心,步行街和广场,人潮如织,热闹非凡,人们享受着欢乐的时光。胜利广场上,成群的和平鸽子在空中飞舞盘旋,它们时而落在地面上觅食,时而又展翅高飞,与游客互动,不仅给广场带来了灵动之美,也给游人带来了欢快的时光。广场正面,卫国战士塑像庄严矗立,旁边的英雄纪念碑高大巍峨,碑前那永不熄灭的长明火,宛如一颗炽热的心脏,跳动在历史的长河中。它象征着俄罗斯人民的英勇无畏,也寄托着后人对先烈们无尽的怀念。
海参崴的人们似乎天生就有能歌善舞的基因。在广场的各个角落,分散着大大小小的乐队,熟悉的俄罗斯名曲回荡在每一寸空气中。这些美妙的旋律,既有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也蕴含着对当下生活的热爱。由于此地远离俄乌战场万里之遥,表面上看不到战争的硝烟痕迹,人们似乎都沉浸在这快乐的氛围之中。
俄罗斯人对海滩有着独特的热爱。在海参崴的金角湾海滩上,在远近闻名的玻璃海滩上,熙熙攘攘挤满了前来度假的人们。他们大多是一家人相伴出游,带上一块简单的床单,铺在沙滩上,便开启了惬意的时光。大家静静地躺在沙滩上,任由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享受着大自然慷慨的馈赠。肚子饿了,就去买上几瓶啤酒,配上美味的面包和香气四溢的烧烤,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
在海参崴,要说最有趣的,恐怕非交通莫属。由于俄罗斯汽车工业相对薄弱,国民经济收入水平有限,导游给我们讲,海参崴的人们大多热衷于购买日本的二手车。然而,日本的交通车辆方向盘在左侧,而俄罗斯的交通规则规定方向盘在右侧。或许是俄罗斯的交通法规相对宽松,这就造就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公路上行驶的车辆简直是“万国牌”,既有左方向盘的车,也有右方向盘的车,更不乏各种经过改装、造型奇特怪异的车辆。令人欣慰的是,尽管车辆种类繁杂,但司机们大多遵守交通规则,并没有因此造成交通秩序混乱。
海参崴这片广袤的土地,拥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辽阔面积,然而人口却不到百万。这里土地平坦开阔,平原广袤无垠,草原一望无际,湖泊星罗棋布。置身这片土地,极目远眺,基本上看不到人迹和牛羊的身影,映入眼帘的尽是肥沃得发黑的土地。每当想到这片曾经属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心中便涌起无尽遐想。倘若它能回归祖国怀抱,想必会是一幅如诗如画的繁荣景象。
来到海参崴,这里的海鲜大餐是必须要去品尝的。当地的帝王蟹的价格出奇地亲民,个头堪比婴儿,难怪我们第一天到达海参崴,当地地接导游安排吃了一顿海鲜大餐,那一个个帝王蟹大的岀奇,足足二斤多重,用过餐后,让一个个同伴直喊“吃得过瘾”。在海参崴,人人都可以守猎,掠捕各种野动物是不触及法律的,所以我们在当地不仅品尝了蟹的美味,也吃到熊、鹿、野猪、野鸡等多种珍稀动物的肉食,满足了我们的味蕾,这是在国内你想都不敢想的事。
游览过程中,导游安排我们去了当地最著名的百货商场,这是一栋建于1906年的历史建筑,里面的商品从俄罗斯传统的套娃到现代电子产品应有尽有。更让我惊讶的是,许多柜台上的店员会说简单的中文,这让我们这些语言不通的“外国人”感到无比亲切。“你要什么?巧克力?这个很好吃!” 一位金发碧眼的俄罗斯美女用生硬但热情的中文向我推荐商品,我不禁莞尔。这种文化的交融让我意识到,海参崴虽然是俄罗斯领土,但它的心脏里流淌着多元文化的血液。
从百货大楼出来,随着涌流的人群我走到海参崴的火车站,站立在那座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纪念碑前。碑上刻着“9288”这个数字,标志着从莫斯科到此地的遥远里程。穿过那饱经风雨古老的火车站候车室,一列火车正静静地停靠在站台,车身沾满了泥泞与风霜,仿佛刚从那个横跨欧亚的漫长梦境中挣脱出来。它带来了什么人,又将带走什么人?我想,对于这里的居民而言,这条铁路的尽头是家乡;而对于我,一个来自铁路另一端起点的过客,这尽头却是一片充满了历史回响的“他乡”。
在海参崴的中心广场上,矗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1860-1960,” 海参崴建城一百周年。看着这座纪念碑,我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这是俄罗斯人民创造的城市文明;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人,我又不禁想到这片土地曾经的归属。在列宁广场、在凯旋门,这里的每一处遗迹,每一座炮台都见证了远东地区的历史变革。在游览的过程中,触摸着那锈迹斑斑大炮冰凉的金属,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来海参崴旅游,它的自然风光绝对是旅行的一大亮点。这座城市三面环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站在高处,整个金角湾尽收眼底,蔚蓝的海水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远处的轮船缓缓驶过,城市的建筑在山坡上层层叠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一刻,我深深地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你知道吗?海参崴有六十多个海湾,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丽。当地的导游自豪地告诉我们。
确实,走在海参崴的街头,你可以看到东正教堂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也能看到带有亚洲元素的建筑和商店。这种文化的多样性让我意识到,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影响。海参崴之行让我明白,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广阔得多。在这座城市里,我看到了不同文化的共存与碰撞,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与善良,也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与复杂。这些经历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有了更深的思考,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期待。
踏上百年故士海参崴,大西洋的拥抱里藏着历史的叹息,俄罗斯人用中国兄弟般的问候,抚平了岁月留下的陌生。在海峡,军舰与商船共舞的巷湾上;在城市,纪念碑前的长明火与胜利广场上和平鸽并存时;在左舵右巷的古老街道里,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复杂与美丽。
不过,在海参崴游玩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让人不太舒畅的地方。其中比较突出的两点颇具反差。首先是公共厕所问题,俄罗斯地域辽阔但人口相对稀少,这一点在此地的厕所设施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就像我国七八十年代那般,街上的厕所数量极为稀少。而且,厕所的卫生环境堪忧,弥漫着让人难以忍受的气味。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上厕所竟然还要收费,上一次厕所得付俄罗斯卢布20元、30元不等,换算成人民币大概要花3元多,这与我们国内公共区域到处都是免费公厕形成极大的反差,初入此地,还真让人有点不习惯。另外一点就是饮用水,海参崴的饮用水主要是经过海水净化处理的,口感十分不佳,带着一股难以名状的苦涩味道。而瓶装水的价格又贵得离谱,高达100卢布一瓶,无奈,为了健康饮水,我们也只好到便利超市去购买。
在离开海参崴的前一天傍晚,我走出宾馆站在海边,看着远处的海平线,心中满是不舍和感激。感谢这座城市给我们带来的一切,它不仅是我地图上的一个坐标,更是我人生旅途中一个重要的驿站。海风徐徐吹来,我感觉身上凉了许多,拉紧了衣领,向宾馆走去。来时心中那些关于风景的期许,早已被一种更为复杂、更为沉重的情绪所替代。海参崴它给我的,并非异域风情的愉悦,而是一场关于历史、关于身份、关于文明兴衰的无声诘问。这诘问沉甸甸的,像一块冰冷的礁石,落在我心里。
回到国内,我经常回想起在海参崴的时光,偶尔打开手机相册,看到在海参崴留下的一张张照片,我都会想起那段难忘而又愉快的旅程。我带回的不仅仅是照片,还有那些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感悟。那里的蓝天、碧海、彩色房屋,还有热情的人们,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珍贵的记忆。
作者简介
![]()
刘道敏,河南济源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济源作家协会会员,岀版有《难忘岁月》散文集。爱好旅游,写作,书法,摄影,现已退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