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上为广告信息
清晨的观风海镇沙子村野鸡坪,茂林养殖场的牛舍里阵阵牛叫声此起彼伏。饲养员叶早云推着饲料车穿梭其间,娴熟地将精心调配、营养丰富的混合草料均匀撒进食槽,70余头膘肥体壮的肉牛低头认真咀嚼。
如今,沙子村传统养牛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转型,全村存栏牛达8000余头,覆盖800余户农户,每年带动每户平均增收约6000元,“牛”产业不断升级,赋能乡村振兴。
![]()
叶早云正忙着喂牛
作为沙子村最大的个体养殖户,茂林养殖场的发展历程颇具代表性。2024年3月,茂林养殖场负责人杨招贵投入60余万元,引进30头肥牛、20头种牛,开启科学养殖之路。
“我们坚持精细化管理,从饲喂到防疫都有严格标准。” 杨招贵介绍,养殖场实行“定时、定量、定人”的“三定”制度,牛舍采用双排布局,水泥牛床与防滑饲槽整齐排列,既保障牛群生活环境,又降低疫病风险。
“每头牛每天18斤青贮玉米秸秆、6斤精饲料,肥牛和母牛分开喂,营养得跟上。” 饲养员叶早云一边给牛群添水,一边笑着说,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拿4000元工资,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踏实多了”。
![]()
叶早云正忙着喂牛
精细化管理换来了良好效益。2025年6月,养殖场首次出售18头肥牛,单头平均售价1.5万元,总销售额达30万元。截至目前,养殖场存栏牛已增至70余头,预计总价值150余万元,实现规模与效益“双丰收”。
茂林养殖场的成功,带动了更多村民投身养牛产业。“养牛是沙子村的传统产业,但以前多是散养,效益有限。” 村监委主任薛中华介绍,如今全村养牛产业已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集约化模式,800余户农户参与其中,每年稳定出栏量3500头以上。“平均每户增收6000元左右,为群众增加收入拓宽了渠道。”
![]()
薛中华正忙着喂牛
从散养到规模,沙子村养牛产业的蜕变,离不开政策支持与技术培训的“双轮驱动”。为破解传统养殖中“缺良种、防病害难、销路窄”的问题,村集体主动搭建服务平台,统一对接优质种牛资源,为农户提供良种繁育指导;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常态化开展疫病防控培训,上门解决养殖难题;同时打通销售渠道,与收购商建立长期合作,让农户“养得好、卖得出、能赚钱”。
“以前养牛靠经验,现在靠技术。”薛中华说,在村集体的帮助下,农户们建起标准化牛舍,掌握科学饲喂方法,养殖风险降低了,收益提高了。沙子村正以养牛为支点,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稳步前行。
威宁融媒记者 沈光勇 李玉琴见习记者 陈 遥
编辑:卯龙艳 ▏责编:李云侠 ▏编审:何 欢
终审:赵 杰 ▏监制:马勋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