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的大脑里,碳水 = 主食,蛋白质 = 肉蛋奶。没错,肉蛋奶确实是补充蛋白质的三把好手。但在肉蛋奶这些动物蛋白质之外,有一类常常被忽视的蛋白质,对于我们丰富膳食均衡营养也很重要——植物蛋白。
俗话说:“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豆类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以黄豆应用最广。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植物蛋白对健康有点东西。平时吃太多动物蛋白的朋友,把部分动物蛋白食物换成植物蛋白食物,比如黄豆及其制品,两者都吃,均衡搭配,对身体有很多好处。
黄豆的营养价值
中医认为,黄豆味甘性平,归脾、心、大肠经,具有健脾利水、宽中导滞、解毒消肿之效。
![]()
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黄豆与肉蛋奶食物列在同一层。这是因为黄豆具有许多肉的“特质”,干黄豆中的蛋白质含量超过30%,属于优质蛋白,更有利于身体的消化吸收与利用,故黄豆有“植物肉”及“绿色乳牛”之誉。此外,黄豆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钾和维生素E等,有助于提供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
时至今日,从黄豆蜕变出了各种豆腐产品,如豆浆、豆腐、黄豆芽等。再经过煎炒烹炸炖煮烤等十八般“武艺”,排列组合出千变万化的豆腐美食,让人欲罢不能。
01
豆浆
豆浆是最家常风味、最有生活气息的豆制饮品之一。略带凉意的清晨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浆,不仅能温暖身体,更能唤醒沉睡的味蕾。
![]()
豆浆作为常见的饮品,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当整粒的大豆煮熟时,蛋白的消化率只有65.3%,而制成豆浆后消化率高达84.9%。
此外,豆浆的蛋白质含量与牛奶相当,且易于消化吸收,其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牛奶,不含胆固醇,并富含植物甾醇,适合老年人饮用。但豆浆中钙的含量远低于牛奶,锌、硒、维生素A、维生素B2含量均低于牛奶。它们在营养上各有特点,大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豆浆不能完全替代牛奶。乳糖不耐受者可选零乳糖牛奶或无糖酸奶补钙,如不喜欢豆腥味,也可选择豆奶食用。
02
豆腐脑、豆花
除了可当正餐的“豆花饭”,北方清晨豆腐脑、南方甜品甜豆花,无论是甜还是咸,人们普遍都将这两道豆腐美食当做一种流食来吃。从制作工艺上看,豆腐脑也就是北豆腐制作过程中的半成品,其营养丰富、含水量高且易于消化吸收。
![]()
在营养方面,每100克仍含2.6克蛋白质(相当于1/4鸡蛋),且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吸收率达95%以上。而钙的含量则因凝固剂而不同,传统卤水豆腐脑的钙含量较高:100克卤水豆腐脑≈110毫克钙(接近100毫升牛奶的钙含量)。葡萄糖酸内酯豆腐脑钙含量较低(约18毫克/100克)。由于各地工艺不同,豆腐脑的实际营养构成存在差异。
除此之外,最终制成的南豆腐或北豆腐都是优质蛋白,低脂、低钠、低热量,钙含量都还算不错,但内酯豆腐的钙含量很低。日常可以煮点豆腐汤食用也是不错的选择。
03
黄豆芽
黄豆经水泡发芽即成黄豆芽。黄豆芽相比黄豆,豆芽脂肪和还原糖有所下降,维生素A、维生素C、核黄素、烟酸和异黄酮含量则有所增加。而且,豆子发芽后,部分蛋白质也会分解为各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
黄豆芽性凉、味甘,其在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方面要强于黄豆,而且食用后不易引起胀气等肠胃不适。
有研究表明,豆类发芽过程中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含量上升,成为其鲜味主要来源。芽菜更鲜美、细腻,做成豆芽豆腐汤等清爽鲜美的素汤都很不错。
需注意的是,慢性腹泻及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黄豆芽,一般人群在烹制黄豆芽时可加点姜缓解凉性。
食用黄豆制品的注意事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15-25克大豆或相当量的大豆制品,也就是豆腐、豆干、豆浆等。20克大豆相当于北豆腐(老豆腐、卤水豆腐,含水量较低,硬度高)约60克、南豆腐(嫩豆腐、软豆腐,含水量高一些)约110克、豆腐干约45克、豆浆约300克。
![]()
肾功能不全患者、痛风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等人群要谨慎食用。
大豆及其制品,可以换着花样经常吃,每周可用豆腐、豆芽等制品轮换食用,既变换口味,又能满足营养需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