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国民党换帅投票只剩不到一周,蓝营内部竞争的火力却不是对外,而是对着自己人猛轰。
郑丽文原本声势不错,靠着频繁拜访韩国瑜、喊出“立法院优先”的路线,拉拢传统派系,成功卡位“正统”代表。
但赵少康这边没在怕的,直接一记重拳甩了出来,说什么网军攻击、暗指大陆势力介入,还转头请赖清德出来主持公道。
这操作,怎么看怎么不像是想赢选举,更像是在演一出大戏,目标不是选民,而是让郑丽文“死”得漂亮。
赵少康不是政治素人,几十年政坛浮沉,他知道要赢,不一定靠票,有时候靠的是“势”。
他深知民进党对“大陆介入”这事有多敏感,一旦赖清德的政府顺势启动调查,不管结果如何,郑丽文的形象都会被打上一个问号。
选前还能有比这个更致命的打击吗?赵少康这一招,不是正面打,而是拉赖清德来背锅,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问题是,这种战术虽然一时爽,背后却藏着巨大的风险。首先,真让民进党插手国民党的内务,等于自己把家门敞开给对手进来打扫。
这不仅让蓝营支持者观感极差,也让原本还摇摆的“中间派”感到不安:连自家人都要靠对家来整顿,这党还有什么战斗力?
而且,赵少康的这一招,还暴露了蓝营内部早就藏不住的路线分裂。表面看是郑赵之争,实际上是国民党到底还要不要坚持“一个中国”的路线,还是干脆彻底靠拢“抗中保台”的民进党路线。
郑丽文一边喊“我们要和大陆沟通”,一边又说“要走自己的路”;赵少康嘴上说“反对台独”,行动上却不断往民进党设定的议题框架里钻。
这种“红蓝不分”的状况,早已不是个例。过去几年夏立言的表现,一会儿在大陆场合点头称“九二共识”,一会儿又在西方媒体上大谈“民主防线”,这种前后不一的表态,把整个国民党的立场搞得像打太极一样,谁也说不清你到底站哪边。
更让人头大的是,根据岛内自己的媒体报道,至少有三十多个蓝营“立委”在关键时刻发表过与“台独”立场相近的言论。
这不是巧合,而是整个蓝营在“拒统”方向上已经慢慢“绿化”的表现。郝龙斌的说法,要求大陆“承认中华民国”;再看张亚中,表面上是“统派”,却主张保留军队、强化本土认同。
这些人,嘴上说不独,行动上却一点不比民进党软。
所以这场改选,根本不是选谁当党主席的问题,而是看国民党还剩多少“统”的底线。
如果赵少康这一套能成功,那说明蓝营已经默认了“抗中保台”是唯一可以赢得选举的路。
问题是,时间站在哪一边?历史已经一次次地告诉我们,任何地方政权,只要走进“分裂史观”的泥潭,最终都逃不掉被历史清算的命运。
就像现在台湾教科书慢慢去中国化,学生已经分不清孙中山是谁,搞不清中华文化的根在哪里,这种“软台独”的危害,要比军舰飞机还要大得多。
赵少康这类人,明知道问题严重,却还在玩火,这不是聪明,而是短视。
赵少康借赖清德的手打击郑丽文,其实是一种无奈的“投名状”。在民进党把持话语权的政治环境中,蓝营要想生存下去,只能不断“靠近绿”,争取少被打压。
但这种靠近,不是战略,而是妥协。妥协久了,就变成了认同,认同久了,也就没有立场了。
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现在已经不把国民党当成是“统派”的代表,而是“温和台独”的另一张脸。
他们在乎的,不是统一不统一,而是选不选得赢。只要能赢,底线可以让步,价值可以模糊,口号可以随时改。
从过去几年对“台独”势力的打击来看,大陆已经越来越不愿意再玩“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这种游戏了。
赵少康这次的操作,短期来看或许能让他拉低郑丽文的民调,甚至赢得党主席的位置。
但长远来看,这种“内战中求生存”的策略,无异于慢性自杀。蓝营如果继续把重心放在权斗上,而忽视了自己的根基和方向,那未来就只剩一条路——被边缘化,彻底失去主导权。
这场选举,不只是党内改选,更是一场路线的清算。国民党要选的是未来的方向,而不是短期的胜负。
赵少康想借赖清德之手清除郑丽文,也许能得一时之利,但岛内政治的本质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谁真正站在统一的立场上,谁才可能赢得历史的认可。
这场戏该怎么收场,或许我们很快就能看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历史不会为谁多停一分钟。
蓝营的权谋斗争终有落幕,而统一的列车早已出发,不会为任何人停车。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