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摘要:地名是地图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特定地理实体的指代称呼,常常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地名的准确性是地图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地图的应用价值。研究以河南省1:1万地形图地名更新工作为案例,探索地名更新的实现路径和技术体系。
关键词:地形图;地名;地名更新
![]()
1引言
地名地址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地名更新的正确性和现势性是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自然资源系统基层乡所开展1∶1万地名核查工作,可以满足实际应用中的高现势性要求,克服传统基础测绘更新速度较慢、周期较长等制约因素。研究整理原有地名地址基底数据,采用专业GIS软件自动检索与人工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地名地址基底数据清洗,修复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坐标系不匹配、属性逻辑错误等问题;开发地名核查系统,借助自然资源系统基层乡所人员队伍力量,对已有的1∶1万地名数据进行核查,对不正确、消亡、缺漏的地名数据进行调整,提高1∶1万地名数据的正确性,为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精准的地名地址数据服务。
![]()
![]()
21∶1万地形图地名现状
2001年,原国家测绘局组织开展了全国1∶5万地名数据核查工作,原河南省测绘局承担了河南省域范围内的建制村及以上地名数据的核查与采集,形成了全省地名数据和生僻字成果。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中,普查数据库并未收录10户以下的自然村名。1∶1万地形图地名要素在原有基础上,根据这些成果进行了更新,但年度更新时权威地名资料收集不全,导致地名要素的现势性仍然不足。
河南省1∶1万地形图更新周期为三年,其中,地名要素采用内业与有重点的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更新方法,充分利用民政部门提供的省行政区划简册、地名官网、地名录(志)等地名资料,以及最新的测绘成果,每年对更新区域1∶1万地形图的地名要素进行核查与采集更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构改革带来机构名称“不再保留”“更名”“新设”的变动,城镇化建设的撤县设市、撤县设区、撤乡并镇、行政区划调整及地名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开展,让地名变更日益频繁。面对各类地名的快速变化,如何高效获取和更新地名信息,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
![]()
31∶1万地形图地名更新技术路线
依据《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2001)规定的地名类别划分,研究综合采用面分类法和线分类法:总体上采用面分类法将地名分为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和人文地理实体地名两类,各个“面”内采用面分类法或线分类法进一步细分。自然地理实体类的水系、陆地地形名称,一般情况下变化很小;人文地理实体类包括行政区域及其他区域,居民点、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电信设施,纪念地、旅游胜地和名胜古迹,单位、建筑物名称以及学校、医院、酒店、餐馆、商场、公园等POI数据相对来说变化较大。
当前,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村委(行政村、建制村)、居委(社区)及自然村、小区属于区域性群众自治组织。对于此类名称的更新与采集,如果仅依靠外业实地调绘与核查,不借助行政资源,很难得到准确的地名数据以及自然村与行政村、小区与社区之间的归属关系。考虑到新型基础测绘实景三维建设基础地理实体语义化内容的需要,河南省2024年集中开展了1∶1万自然村到乡镇级(街道)行政地名的核查更新。此次更新由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统一组织,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和技术指导,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辖区,以乡(镇、街道)为基本工作单元开展地名核查。
为高效开展此次地名核查,河南省遥感院专门设计研发了地名注记核查系统,总体设计思路如下。
3.1 系统设计架构
地名注记核查系统设计从逻辑上分为支撑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用户层。服务器端用于空间数据、业务数据存储及管理等工作,考虑系统对空间数据及空间分析需求较大,采用空间分析功能相对强大的PostgreSQL数据库。移动端承载地名注记核查模块,借助微信端H5页面为终端应用平台,实现对1∶1万地名注记信息的核查、修改、上传、查看等功能。浏览器端为审核模块,可对移动端上传的地名修改信息进行审核、统计、导出及用户信息管理等。此外,系统还计划调用河南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云服务系统的影像服务作为系统基础地图,以丰富系统数据源,提高信息核查效率。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
支撑环境是指核查系统运行的软硬件和网络环境。
数据层为项目提供数据支撑,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其中,空间数据库包含项目涉及的各类空间数据及卫星影像、行政区划等基础空间数据,关系型数据库包含地名生僻字图片、核查信息、审核信息等。
服务层为项目数据核查、数据展示、库数据汇总、用户授权等操作提供服务接口支撑,主要包括地图服务和应用服务两大类。
应用层直接与用户进行交互,提供了移动端地名注记核查App、桌面端地名核查管理子系统。
用户层是项目具体服务的对象,包括省级审核人员、乡镇核查人员及超级管理员。
3.2 系统功能设计
地名注记核查系统包含微信端地名注记核查App及桌面端地名核查管理子系统。微信端地名注记核查App的用户是自然资源系统基层乡所人员,桌面端地名管理核查子系统的用户是省级管理审核人员。地名注记核查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
3.3 地名核查技术路线
核查系统的底图是最新的亚米遥感影像,叠加1∶1万地形图上的现有地名。地名注记核查App设计界面如图3所示。
![]()
地名核查技术路线如下:
(1)核查乡(镇、街道)名称
核实下发账号中的乡(镇、街道)名称是否与政府文件一致,若发现乡镇名称存在错别字或乡镇已发生撤并等变更情况,由技术支持单位对系统中的信息进行调整,确保地名信息准确无误。乡(镇、街道)名称核查界面如图4所示。
(2)核查现有村名数据
现有村名数据涉及自然村(小区)和行政村(社区)数据,若村名数据正确,则直接确认保留,并标记行政级别,准确填写所属的上一级行政管辖单位名称;若发现错误,如错别字、名称混淆等,则标记为名称错误并修改为正确名称,然后标记行政级别,准确填写所属的上一级行政管辖单位名称;而对于已撤并的村名,则标记为已撤并,标明撤并原因,方便后期在数据库中予以删除或合并至相应的新村名,确保所有村名数据均为当前有效且准确无误。现有村名数据核查界面如图5所示。
(3)新增缺漏数据
若发现有缺漏数据,可以在对应的乡镇范围内进行村名新增,在系统中确定村名位置、级别及上一级行政管辖单位名称等属性信息。新增缺漏数据界面如图6所示。
![]()
(4)地名核查成果管理
在地名核查工作的关键阶段,通过开发地名核查管理系统对核查过程进行监督,对核查结果进行审核。该系统不仅能够实时追踪并汇总各乡镇的地名核查任务完成情况,还作为核心工具支持内业工作人员精准审核各乡镇提交的地名核查结果。工作人员会逐一比对提交结果中的每一个地名,验证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时检查地名之间是否存在逻辑矛盾或重复现象。对于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逻辑不正确、信息缺失或疑似错误地名,工作人员会标记为存疑状态,并建立反馈机制,主动联系对应的核查人员,详细说明存疑点,要求并协助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直至所有地名信息均准确无误,这一流程确保了地名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和逻辑性。地名核查管理系统进度管理与核查结果审核界面分别如图7和图8所示。
![]()
对于核查过程中发现的村名含有生僻字的情况,输入时用拼音代替,并将生僻字工整书写于纸上,拍照上传。在2001年地名核查获取的110个生僻字基础上,本次地名核查对具有河南特色的生僻字集进行了更新,总体生僻字数量有所减少。分析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常用汉字字库逐渐丰富和完善,字库中已存有很多生僻字;二是2013年10月颁布施行的《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第八条第五款规定,“地名的命名应当用字准确、规范,避免使用生僻字,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文字”,第九条第二款规定,“不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五项规定的地名要进行地名更名”,当地按照有关规定对含有生僻字的地名进行了更名。
本次核查自然村到乡镇的名称共24万多个,新增和修改的名称占10.17%。
最具中原特色的行政村地名有两个,分别是茨园和滹沱。全国共有11个茨园行政村,全部在河南;共有滹沱村27个,其中21个在河南。
![]()
![]()
4 关于地名更新工作的建议
2023年5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民函〔2023〕44号)提出,利用3~5年时间集中开展5方面14项重点任务,包括推进乡村地名信息采集上图。依托国家地名信息库和互联网地图,加大乡村地名信息采集汇集力度,对乡村地区自然地理实体、居民点等地名信息实现应收尽收、常态更新、规范上图。这项工作与1∶1万地名更新有很大关联性,建议民政部门与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联手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双方现有资源,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优势开展此项工作,建设成果共享,建立健全动态更新工作机制和稳定可靠的技术体系,确保乡村地名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
![]()
5结语
当前,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正处于基础测绘向新型基础测绘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景三维河南建设正在全面推进,1∶1万地理要素向基础地理实体转换生产即将开始,地名注记及地理实体语义化内容中的各类名称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作为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平台,“天地图·河南”的地名数据主要根据1∶1万地形图进行更新,因此,借助实景三维河南建设契机,亟须进一步提升地名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为河南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地理信息服务。
![]()
![]()
![]()
作者:李玮佳 姚丰
来源:《资源导刊》2025年第16期
选稿:宋柄燃
编辑:杜佳玲
校对:欧阳莉艳
审订:江 桐
责编:宋柄燃
(由于版面内容有限,文章注释内容请参照原文)
![]()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