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吃顿地摊烧烤花780!7成摊主还月入不到3000,4大问题让地摊失宠

0
分享至

夜宵吃顿烧烤本是件惬意事,可重庆有人却吃了一肚子气。

三个人凑在一起吃地摊烧烤,结账时老板递过来的账单居然要780块。



更离谱的是,实际只吃了57根签子,老板账本上却记了180根,这不就是明着“割韭菜”吗?

这事一爆出来,网友们都炸了锅,纷纷吐槽现在的路边摊越来越吃不起了。



以前四块钱的煎饼果子,现在随便都要六块以上。

曾经6块1就能买一盒的炒粉炒饭,现在没十块钱拿不下。



就连以前十块钱能吃饱的麻辣烫,现在随便夹几样菜就三四十。

有人调侃:“再不努力,连路边摊都消费不起了。”



曾几何时,地摊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是城市里最接地气的烟火气。

上世纪90年代,个体经济刚起步,不少下岗工人靠摆地摊维生。

那时候大家购买力有限,地摊走薄利多销路线。

几块钱就能买到实惠的东西,是很多人生活里的“小确幸”。



可如今,天价、缺斤少两、卫生堪忧、摊主难盈利这些问题扎堆出现。

“地摊经济”不仅没成消费福音,反而渐渐变成了消费之殇。



地摊价赛过门店

很多人想不通,摆地摊不用付实体店的高额房租,成本按理说更低,为啥卖得反而更贵?

可现实是,现在不少地摊的价格,已经追上甚至超过了门店。



去年长沙就有过类似的糟心事,有人在路边摊点了一碗麻辣烫。

碗里大半都是素菜,结果结账时摊主张口就要106块。面对质疑,摊主还嘴硬说“点的都是硬菜”。



可后来重新清算才发现,一片牛肚要6块,一块牛腩要10块。

就算按这个高价算,总价也到不了106块。



还有合肥网友晒出账单,6个烧鸟串加一根紫菜寿司卷,居然花了173块。

网友无奈调侃:“这明明是抢钱,还顺便给了几串烤串。”



不光是成品小吃,就连基础食材的定价也让人咋舌。

三条大鱿鱼卖105块,甚至一份丝瓜都敢标30块。

这些价格放在装修精致的餐馆里都不算便宜,更别说摆在路边的地摊了。



为啥地摊价会涨到这么离谱?其实摆摊成本没想象中低。

很多人以为现在摆地摊能随便找个地方,其实不然。

现在政府鼓励的是“规范摆摊”,大多要求去正规市场或夜市入驻。

这些地方都要交管理费或摊位费,热门商圈的黄金位置还要竞标。



2023年义乌青口夜市,71个餐饮摊位里,“中标王”的价格高达45.088万元。

还有30个摊位中标价超20万,最低的也要九万多。

这笔钱最终还是要摊到消费者身上,东西自然贵了。



食材和用品成本涨了。

这几年鸡蛋、猪肉、食用油的价格就没稳过,就连摆摊用的餐盒、液化气也在涨价。

有摊主算过账,光是每天买新鲜食材的钱就比前几年多了两成,这些成本只能通过提价来覆盖。



更关键的是,有些摊主的定价思路偏了。

他们觉得“连锁店卖多少钱,我就能卖多少钱”。

完全不考虑自己没有门店的空调、桌椅,也没有卫生资质和售后服务。

再加上网红经济推波助澜,有些摊位靠拍短视频营销,打“打卡”旗号抬高价格。

一家火了,周边摊位跟着学,慢慢就把整体价格带上去了。



就像现在的柠檬水,蜜雪冰城4块钱一杯随处可见,可地摊上的柠檬茶动不动就15块一杯。

烧烤肉串,店里可能3块一串,地摊上最低也要5块。

消费者不傻,同样的价格,为啥不选有空调、卫生有保障的门店?



卫生差,乱象多

价格贵也就罢了,要是卫生能过关,大家或许还能勉强接受。

可很多地摊的卫生状况,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大部分路边摊都是无证经营,你问摊主有没有健康证,十有八九拿不出来。



不少摊主在家备餐再出来卖,家里的后厨干不干净、食材从哪进货、有没变质,根本没人监管。

尤其是卤菜、泡菜、寿司这些预制食品,储存条件怎么样、没卖完的会不会放好几天再卖。

全靠摊主“凭良心”,可谁能保证这份良心?



万一吃坏肚子,想找摊主赔偿都找不到人。

更让人膈应的是,有些摊主的卫生习惯差到离谱。

有网友见过卖菠萝的摊主,用切西瓜的小刀刮脚皮。



还有卖烤肠的,用串烤肠的签子抠脚。

看到这样的场景,再香的东西也没了胃口。



除了卫生问题,地摊还带来不少城市管理乱象。

只要是人多的地方,总能看到地摊的影子。



广州北京路步行街,一到深夜店铺关门就成了“走鬼档”的天下,卖水果、果汁、炒粉的挤在一起。

可摆摊结束后,地上全是塑料袋、竹签和油污。



老西关本来道路就窄,有些摊主还占道经营,机动车根本没法正常通行,行人也得挤着走。

就连南村万博这样的CBD,一边是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一边是楼下扎堆的地摊,看着特别割裂。



深圳之前就因为摆摊乱象出过事。

网上流传的“深圳沙井摊贩事件”视频里,数十名执法人员要把占道的摊贩车辆挪走。

摊主不愿意,双方激烈对抗,引来好多人围观。



光是深圳罗湖,就清理了21000多处乱摆卖、超线经营的情况。

这些乱象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挤压了公共秩序,甚至带来交通安全隐患。



摊主难,消费者寒

可能有人会说,地摊卖这么贵,摊主肯定赚翻了吧?

其实恰恰相反,没赚到钱的摊主才是大多数。

2020年,有专业调查报告显示,近七成摊主月收入不足3000元,还有62%的摊主处于亏损状态。



为啥会这样?竞争太激烈了。

摆摊门槛低,看到有人赚钱,马上就有大批人跟风。

就像广州某营地,之前有人卖泰式风格的鲜果冰沙火了。

没几天其他摊主就跟着卖同款,还卖得更便宜,顾客本来就没多少忠诚度,很快就被分流了。



长沙扬帆夜市有十多年历史,最近两三年摊位数翻了3倍,90%以上都是餐饮摊位。

老摊主李建在那卖了五六年米饼,现在每天营业额也就五六百,比两三年前降了两三成。

新摊主更难,要是每天只能卖几百块,连摊位费和食材成本都不一定能覆盖。

听说季度结束,至少有三成摊主要撤离。



而且摆摊特别“看天吃饭”。

杭州有个摊主小辰,平时每天能卖50多袋酸梅汤。

可今年8月老下雨,要么出不了摊,要么刚出摊就下雨。

有一天只卖了5袋酸梅汤和几袋茶包,收入还不到50块。



成本压力也压得摊主喘不过气。

有个叫Variety的摊主,和老公、弟弟一起经营两个摊位,前三个月营收34246元。

可扣除摊车、设备、摊位费、房租、食材这些成本,不仅一分工资没拿到,还倒贴了4635元。



就算有人能月入过万,也是靠超负荷工作换来的。

摊主小姚在阳朔西街摆了19天摊,净赚15000元。

可她每天从下午2点卖到凌晨2点,摆摊超12小时,还不算提前准备食材的时间。



摊主难,消费者也寒了心。

以前大家去地摊,图的是实惠、足量,花小钱就能吃饱。

现在不仅价格贵,还经常缺斤少两。就像重庆那起780块的烧烤,57根签子能记成180根。

还有路边的移动水果摊,看着单价便宜,实际称重时动手脚,算下来比水果店还贵。



更重要的是,大家对地摊的那份质朴情感没了。

以前地摊是“深夜食堂”,是打工人加班后花几块钱就能填饱肚子的地方。

现在地摊成了“价格刺客”,三五个人吃一顿比在店里还贵,卫生还没保障。

越来越多人宁愿去店里,喝着4块的柠檬茶,吹着空调吃烧烤,也不愿再碰地摊了。



地摊本该是城市里最温暖的烟火气,一块钱的烤肠、几块钱的炒粉,就能抚慰打工人的疲惫。

可现在,天价、卫生差、缺斤少两、摊主难盈利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

“地摊经济”不仅没给消费添力,反而成了消费之殇。



其实大家不是反对地摊,而是反对变了味的地摊。

地摊的核心从来不是网红打卡,也不是赚快钱,而是物美价廉、真诚经营。

要是摊主能做到价格合理、斤两足称、卫生健康。

管理部门能做好规范引导,划好专门区域、加强监管,地摊未必不能重新找回曾经的吸引力。



毕竟,没人愿意失去那份“花小钱吃顿饱饭”的快乐。

也没人希望城市里的烟火气,变成让人望而却步的“消费陷阱”。

地摊生意没有捷径,唯有真诚才是必杀技。

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的尊重,也是地摊能长久走下去的根本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张柏芝合照也太夸张了吧!宁静,刘嘉玲都被她比下去了

张柏芝合照也太夸张了吧!宁静,刘嘉玲都被她比下去了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02 13:43:13
朱芊曦2-4王艺迪,重要的不是输赢,而是赛后朱芊曦诚恳的表态

朱芊曦2-4王艺迪,重要的不是输赢,而是赛后朱芊曦诚恳的表态

大嘴说台球
2025-11-02 22:34:13
做梦都没想到,全红婵伤愈复出第一战跳成这样,陈芋汐悄然忍泪

做梦都没想到,全红婵伤愈复出第一战跳成这样,陈芋汐悄然忍泪

杨仔述
2025-11-02 22:34:48
荷甲副班长大力神联赛8-2狂胜对手,单场进球超前10场总和

荷甲副班长大力神联赛8-2狂胜对手,单场进球超前10场总和

懂球帝
2025-11-02 23:00:15
台湾国民党郑丽文:两岸若开战,大陆会被拖垮一半,起码要慢30年

台湾国民党郑丽文:两岸若开战,大陆会被拖垮一半,起码要慢30年

文史旺旺旺
2025-07-10 20:57:08
侯友宜、卢秀燕缺席就职会,是危机信号,郑丽文第一个大考不远了

侯友宜、卢秀燕缺席就职会,是危机信号,郑丽文第一个大考不远了

领悟看世界
2025-11-03 02:11:55
李嘉诚曹德旺可能说对了!2025年不买房,5年后会庆幸还是后悔?

李嘉诚曹德旺可能说对了!2025年不买房,5年后会庆幸还是后悔?

建筑师杂志
2025-11-02 13:05:37
俄外交部抗议日本举行军事演习

俄外交部抗议日本举行军事演习

环球网资讯
2025-11-01 06:31:54
比杨瀚森还惨!余嘉豪留洋首次替补首次0分后 被召回国打全运会

比杨瀚森还惨!余嘉豪留洋首次替补首次0分后 被召回国打全运会

醉卧浮生
2025-11-02 17:50:44
医院抓小三后续:男子年入百万,单位电话被打爆,原配身份有来头

医院抓小三后续:男子年入百万,单位电话被打爆,原配身份有来头

鋭娱之乐
2025-11-02 08:22:31
重磅!天津将新增一所重点大学!地址就在···

重磅!天津将新增一所重点大学!地址就在···

全接触狐狐
2025-11-02 20:35:21
特朗普的缓兵之计,表面对华妥协,实际上想赶紧突破自身稀土困境

特朗普的缓兵之计,表面对华妥协,实际上想赶紧突破自身稀土困境

艾米手工作品
2025-11-03 01:58:29
詹姆斯未受伤真相曝光!湖人开出“乞丐合同”,惹怒詹皇或离队

詹姆斯未受伤真相曝光!湖人开出“乞丐合同”,惹怒詹皇或离队

番茄体坛
2025-11-02 21:29:12
局面已远非美国可控:大陆话音刚落,台湾出现75名德高望重的勇士

局面已远非美国可控:大陆话音刚落,台湾出现75名德高望重的勇士

来科点谱
2025-11-02 09:21:45
中国近视防控火遍全球!3大绝招让近视率暴跌52%,WHO纳入指南

中国近视防控火遍全球!3大绝招让近视率暴跌52%,WHO纳入指南

孟大夫之家1
2025-10-30 18:59:06
什么时间吃苹果最好?医生提醒:最好这3个时间段吃,早知早受益

什么时间吃苹果最好?医生提醒:最好这3个时间段吃,早知早受益

健身狂人
2025-11-02 12:31:44
我突然明白了,王艺迪虽然是个女孩子,球迷为啥叫她“迪哥”了?

我突然明白了,王艺迪虽然是个女孩子,球迷为啥叫她“迪哥”了?

鸿印百合
2025-11-02 09:08:34
李永波国际羽毛球运动中心正式落地沈抚示范区

李永波国际羽毛球运动中心正式落地沈抚示范区

小样杂谈
2025-11-02 20:06:40
2选1!中超保级形势:海牛末轮打平即上岸,若输球梅州不赢也无忧

2选1!中超保级形势:海牛末轮打平即上岸,若输球梅州不赢也无忧

我爱英超
2025-11-02 17:27:27
刘德华饭局的应酬照流出,满脸的无奈和不情愿!

刘德华饭局的应酬照流出,满脸的无奈和不情愿!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0-08 16:26:37
2025-11-03 03:40:49
揽星河的笔记 incentive-icons
揽星河的笔记
最是乱花迷人眼
2919文章数 53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数码
家居
旅游
教育
房产

数码要闻

麒麟9030处理器突然曝光:1+4+4六核狂飙,可惜工艺不详!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旅游要闻

这道金黄的绝美秋景里藏着古韵京华

教育要闻

学龄前的孩子真的不要教,榜样的力量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