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10月13日讯(记者 张家瑞)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心内科心电生理与起搏团队牵头,联合心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及护理团队开展多学科协作(MDT),在学科带头人钟敬泉教授、科主任姚桂华教授、副主任由倍安指导下,由病区主任王守东主刀,成功为一名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植入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EV-ICD)。此次手术为全国首批、山东省首例,且医院在 EV-ICD 于国内获批上市首周便顺利完成植入,不仅在 “血管外除颤” 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更标志着医院心源性猝死防治水平正式迈入国际领先行列。
此次手术患者为 53 岁男性,既往确诊重症心肌炎,此前经重症医学科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后,心功能虽基本恢复,但多次动态心电图检查均提示存在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属于心源性猝死极高危人群,具备明确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指征。考虑到传统经静脉 ICD 可能引发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且患者及家属希望术后能正常生活、不影响运动习惯,经医患充分沟通后,最终选择植入 EV-ICD 这一创新技术。
![]()
为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王守东团队第一时间组织多学科会诊,结合患者病情与诉求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术前严格按照流程向医务部报备重大手术及新技术应用申请,通过胸部 CT 精准评估患者胸腔解剖结构,提前规划电极植入路径;同时联合心外科专家、麻醉医师反复研讨手术操作细节,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解剖结构变异、电极定位偏差等潜在问题,制定完善的应对预案。手术过程中,团队凭借精湛技术顺利完成胸骨下除颤电极放置,术后检测显示电极位置稳定、电学参数正常,除颤测试一次性通过。患者术后转入普通病房,经医护团队优化设备参数、加强康复护理,恢复情况良好,术后 5 天便顺利出院。
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00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由于发病突然,病情极其凶险,大多发生在院外,抢救成功率极低,我国幸存者比例仅为1-2%。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治疗措施。Aurora EV-ICD™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是全球首款可提供除颤复律和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的血管外ICD,于2025年9月22日在国内首批获批上市使用,是全球最新的植入式除颤系统。
EV-ICD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作为全球创新的植入式除颤技术,区别于现有的经静脉ICD和皮下ICD系统,采用创新的采用胸骨下除颤电极放置,避免了血管内并发症以及从心脏和血管中拔除电极导线相关的风险。
来源:大众报业·半岛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