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的升级浪潮中,“数字化转型”已从一个可选项变为必选项。然而,放眼望去,大量企业的转型之路布满荆棘:斥巨资引入的系统沦为摆设,各部门数据壁垒森严,预期的效率提升未见踪影,只留下一个个华丽的“数字空壳”。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我们往往将数字化视为一个可以“交付”的项目,而非一个需要“运营”的过程。
要穿越这片迷雾,制造业企业需要一场认知与方法的彻底革新。
一、 方向之辨:从“贪大求全”到“小步快跑”
![]()
重金投入 依然一篇“狼藉”
许多企业领导者在转型初期雄心勃勃,热衷于描绘“中台战略”、“大数据平台”的宏伟蓝图,却忽略了企业当下的管理基础和协同能力。这无异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系统孤岛林立、基础数据缺失的情况下,盲目堆砌OA、ERP、MES、CRM等系统,最终结果必然是每个系统功能使用率不足20%,数据标准不一,形成新的“数字鸿沟”。
正确的方向在于: 放弃一步到位的幻想,根据企业当前的管理能力,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渐进式的数字化目标。数字化转型,不是一场颠覆一切的革命,而是一场循序渐进的进化。
二、 方法之径:“点、线、面”的螺旋式上升
基于以上认知,我们推崇一条被反复验证的实践路径:“点、线、面”螺旋式上升法。
1. “点”的突破:聚焦痛点,单点深耕
这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企业需要找到那个最痛、最真实的业务痛点作为切入“点”。这个“点”包含四种含义:
痛点: 解决的问题是“真痛”而非“痒点”。
时机点: 切入的时机是否成熟,管理能力能否支撑。
管理点: 系统能否切实提升当下的业务管理能力。
功能点: 系统的功能是否精准匹配上述痛点。
在此阶段,建议企业从协同办公(OA)或核心的车间执行(MES)等简单应用入手,重点不在于系统多强大,而在于通过一个点的深度应用,打通内部协同的“任督二脉”,进行流程梳理与标准化建设。成功的“点”的实践,是后续所有扩展的“样板间”。
2. “线”的贯通:数据驱动,业务协同
当多个“点”(应用系统)得以成功应用后,“线”的建设便提上日程。“线”的本质是数据的流动与业务的协同。它必须满足:
拥有多个应用系统功能(有没有这种原生的一体化多系统平台???)。
系统间有统一的数据标准。
系统间数据互联互通。
部门间具备强大的协同能力。
此时,前期规划的平台化思维开始显现价值。如果缺乏规划,此刻已是“孤岛林立”。因此,“线”的阶段核心是“通”——数据通,则业务不痛。企业需要在此阶段深耕业务系统,利用数据实现指标预警与多维分析,让数据真正产生价值。
3. “面”的成型:平台赋能,体系保障
“面”是企业数字化成熟的标志。它是由众多“功能点”和“数据线”有机编织而成的数字化业务平台。这个平台是统一的,又由若干小平台(或模块)构成,背后有统一的数据与管理标准作为支撑。
同时,必须警惕此阶段的“面子工程”——打造一个看似大而全、实则充满无价值数据的“数字花瓶”。一个坚实可靠的“面”,必须有体系化的管理作为保障,否则平台会随着业务复杂化而再次陷入混乱。
三、 模式之变:为何“按月订阅”是理念落地的理想载体
上述“点、线、面”的路径,要求服务商必须从“项目交付者”转变为“长期陪跑员”。而这正是新一代MES等核心工业软件采用“按月订阅”模式的深远意义所在。
它确保“交付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传统买断制下,服务商收到尾款后动力锐减。而订阅制将服务商的收入与客户的长期成功深度绑定,迫使服务商必须持续提供精细化服务,确保系统能用、好用、持续优化。
它完美支撑“点、线、面”的渐进式推进。企业无需为用不上的功能预付巨款,可以从解决最核心痛点的“点”开始订阅。随着管理能力的提升和“线”、“面”扩展的需求,再平滑地增加相应服务。这本质上是将数字化转型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并与价值释放的节奏相匹配。
它将服务“颗粒精细化”置于日常。数字化转型的成果,体现在每个数据项的准确录入、每个操作流程的规范执行中。订阅制下的服务团队,会像企业的“内部教练”,持续关注这些细微之处,通过日复一日的“陪跑”,将数字化思维融入企业的管理基因,这才是提升基本管理的根本。
如果服务只是“大而化之”的,甲方会认为每月的订阅费不值。因此,普实必须将服务拆解成非常精细的、可感知价值的颗粒度。例如:
数据颗粒度:持续校验关键数据(如工时、物料、进度)的准确性,而不仅仅是上线时导入。
流程颗粒度:针对某个具体工位、某条产线的操作流程进行微调和优化。
问题颗粒度:快速响应并解决一个报工异常、一个质量追溯问题,防止小问题积累成大隐患。
报告颗粒度:根据管理者的新需求,快速配置新的数据看板或分析报表。
结语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归根结底是一场管理变革。它需要的不是一套昂贵的系统,而是一条正确的路径和一个可靠的伙伴。企业应脚踏实地,由简至繁,以“点”破局,以“线”贯通,最终成就“面”的强大。而选择一种像“按月订阅”这样能够保障长期陪伴、价值共享的合作模式,无疑是为这场漫长而深刻的变革上了最重要的保险。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共同告别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收获实实在在的“里子”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