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小区比邻园区,居民出行头疼不已
不到50米的路,人车挤作一团
在上海,“家门口即商业园区”已是常见图景。然而,沪太路1500弄的居民,却因隔壁“德必·大华里”园区的热闹人气,遭遇出行困境:小区车辆进出需借道一段人行道方可汇入机动车道,可高峰时园区周边的人行道上停满了非机动车,导致一段50米不到的路上,人、车、非机动车挤作一团。
小区车辆出入借人行道
地图导航显示,驾车进入沪太路1500弄小区,要走一段约50米长的“内部路”。这条“内部路”位于沪太路晋城路路口南侧20米处,偏离沪太路主路并向正南方向延伸。
9月16日下午,记者走到沪太路晋城路路口,发现地图上走向分明的两条路实际上是并行的。所谓“内部路”,其实是一段同沪太路西侧灰色地砖铺设的人行道“并行”的水泥路。水泥路南端是小区大门,宽度可容纳两辆车同时通行,北端则通过一处开口与人行道相连,靠近出口处稍窄,仅可容纳一车通行。二者并行长度约40米,在鲍家桥处才彻底分开。
尽管通道和人行道路面材质有所不同,但两者之间并未设置硬隔离,乍看上去就是一条较宽的人行道,而通行的路人也不会对两块区域做严格区分。记者看到,东西两侧停放着不少非机动车,仅留中间区域通行,进出小区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都汇聚在中间的通行空间里。由于“内部路”入口处道路较窄,会车比较困难,就在记者驻足观察的半小时内,有两辆相向行驶的车辆在上街沿的坡道处“顶牛”,僵持一段时间后,主干道上的车辆主动向后退让,才顺利通行。
可以说,这个出入口的设计,使得该路段本就容易拥堵。而2024年,旁边“德必·大华里”园区开业,让这个矛盾变得格外尖锐。“德必·大华里”是宝山打造的数字文化产业创新中心,拥有餐饮、服饰、文化等多种商业形态,面积并不算大,被北侧华灵路881弄小区和南侧沪太路1500弄小区包裹着,东侧园区入口设在沪太路上。
记者留意到,入口处设有白色栏杆,仅行人可入内,非机动车只能停靠在外侧人行道上。可是这段人行道划定的停放区域并不大,记者到时是15时,划线车位基本停满。小区保安告诉记者,到了周末,送孩子来园区上课的家长将车辆集中停放,部分非机动车甚至停放至小区出入口附近,使得本就不宽的道路“寸步难行”,“小区居民开车出入很不方便”。
9月21日,记者在周末又一次来到这里。的确,园区的客流给这条路带来肉眼可见的变化:“内部路”的两侧停满了非机动车。有送孩子参加培训的,有外卖取餐的,甚至有些停到了马路上,导致小区车辆进出不得不小心翼翼。居民刘阿姨说:“通行环境乱糟糟的,尤其是汇入马路的地方,去年我还在那儿被撞了。”她撩起裤腿,给记者看自己膝盖上的伤口。
居民建议调整小区入口
记者两次都看到,一名穿着黑色制服的保安驻守在园区外,专职负责这段路的管理。在他身旁,还竖着红色路锥和指示牌,提示“该路段是小区进出口,禁止停车”。不过,记者观察发现,高峰时期,光靠这点人力管理是不够的。
9月21日11时30分,不少非机动车涌向这里。看到越线停靠的车辆,保安赶忙上前提醒,引导对方将车辆停靠在靠北侧的区域,但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刚刚一个爷叔来送娃,我前去提醒,结果被反问‘都是人行道,为什么不能停?’”保安无奈,只能等爷叔离开后,将车辆挪至不影响通行的地方。
他透露,这段路的问题由来已久。不少前往马路对侧静安大融城的市民,也会将非机动车停在这里。为缓解交通拥堵,职能部门曾尝试优化:这段“内部路”北侧20米处是园区停车场的出入口,经由沪太路晋城路红绿灯通往其他地方,部分小区车辆为了出行方便,干脆再穿行一段人行道,冲突就更多了。后来,这段20米的人行道设置了柱状栏杆,禁止机动车通行,但南侧的“内部路”和人行道则因涉及居民日常进出,无法使用“物理阻隔”方案,只能靠人工劝阻。
采访中,不少居民建议,可以在小区出入口的闸机外侧重新开设坡道,让车辆直接衔接沪太路,无须借道人行道。遗憾的是,这一建议提交后迟迟没有回音。有居民猜测,“沪太路两侧分属静安、宝山两区,可能两区职能交叉,导致进度较慢。”
记者向属地街镇了解详情,工作人员告知,该段沪太路的交通组织等归静安区管辖,而小区、园区等则隶属宝山区大场镇。目前,镇里已就小区出入口的问题提请协商研究,相关事宜正在进一步推进中。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栗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