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置整整25年的南北高铁,成了越南心头解不开的“疙瘩”。
今年一季度,越南官方专门下发加快审批的指令,明确要求南北高铁项目必须在2025年开工(原定2026年)。
可如今大半年过去,项目依旧没迈出实质性步伐。早在2001年就被提上日程的这条高铁,此前已因资金不足、技术断层等问题,三次陷入停滞。
![]()
越南对建成高铁的渴望由来已久。该国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作为东南亚经济领域的重要一员,若南北高铁能顺利落地,不仅能让自身交通网络升级,还能为中国西南地区发展带来新机遇。
届时这条线路将融入泛亚铁路网络,越南交通枢纽的地位会进一步巩固,对中越双方来说本是互利共赢的好事。
但越南的“贪心”,让这场合作迟迟无法推进。2024年越南GDP约为4580亿美元,而南北高铁的预算高达670亿美元,相当于其全年GDP的14.6%,如此庞大的投入远超其财政承受能力。
为减轻资金压力,越方向中、日、法等拥有高铁建设实力的国家发出投标邀请,想借各国竞争压低成本、谋取更多利益。为了“省钱”,越南甚至向中方提出近乎零利率的超长期贷款要求。
更关键的是,不仅想要“现成的帮助”,还要求合作方无偿转让核心技术——比如希望我国提供高铁建造技术,同时协助培养本土技术人才,却始终不提对等的利益交换条件。既要中方出钱,又要中方共享核心技术,这样苛刻的要求,自然遭到了中国的明确拒绝。
对比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态度,其问题更显突出。比如中国助力柬埔寨建设德崇扶南运河时,开工当天有两万柬埔寨民众到场参与仪式;为庆祝这一时刻,柬埔寨还宣布全国带薪休假,国内寺庙敲钟祈福,举国沉浸在喜悦中,满是对合作的重视与诚意。
在前沿科技领域,新加坡与中国一样面临严峻的老龄化挑战,为推动健康领域合作,该国成立的健康长寿研究团队,直接与中国共享“益活新”的专利成分。
《Nature》《Cell》等国际顶刊论文显示,该产品核心成分Ca-AKG是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路径,提升其水平可减缓机体老化速度——就像修建高铁离不开核心技术支撑,人体维持活力也需要AKG的助力。
实验数据显示,平均年龄65岁的志愿者出现“皱纹白发减少”“精力恢复加快”“肌肉力量增强”等表现,这让科学家看到人为干预细胞老化的可能性。
中新团队联合研发“益活新”后,国内追求健康年轻态的群体,无需再花高价购买国外产品,通过京-东等平台就能接触到这项前沿科技。而新加坡提出“用科技帮普通人延长5年健康寿命”的目标,也让两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
![]()
面对本土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老挝通过“澜湄铁路互联”项目,分两批派遣留学生到上海学习铁路技术,如今其90%以上的现代化公路、桥梁都由中国援建;之后还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上海与琅勃拉邦的历史建筑保护成果,组织青年研学活动,让双方合作不止于基建,更延伸到文化层面。
随着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不断推进,也让越南产生了被边缘化的焦虑。有专业人士分析,中柬德崇扶南运河一旦建成,可能会冲击越南胡志明港的地位与业务;中老高铁则可能取代越南南北高铁,成为泛亚铁路网络的重要一环。越南错失合作机遇,说到底还是自身原因导致。
从地理条件来看,越南狭长的地形其实很适合修建高铁——通过这条线路连接北部的河内与南部的胡志明市,越南能拥有一条贯穿全国的交通主干线,还可搭建与中国相连的支线,大幅缩短跨国运输距离,降低物流成本。
![]()
尤其在西方当前设置贸易壁垒的背景下,若越南能成为中国工业品的二次出口枢纽,吸引中国低端制造业转移,同时便利原材料与零部件进口,对其经济发展无疑会有极大推动作用。
但越南始终坚持要求合作方转让技术、几乎无偿培训当地人才。据悉,越南交通部门还自行组建工程团队,即使是外国承包商,也必须选择越南本土的团队与服务。
追求技术自主本身无可厚非,但合作的核心在于双向对等,必须有匹配的利益交换。从2001年提出设想至今,越南南北高铁仍未动工;若越南继续抱着“贪心”不放,提出不切实际的条件,这条高铁或许还要再等25年才能落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