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当中国绝大多数地方还生活在贫困线上时,南国的广州已经是莺歌燕舞、五彩斑斓。
街头,年轻人顶着新烫的卷发,穿着在当时看来惊世骇俗的喇叭裤和花衬衫,脚踩高跟鞋,扛着一台四喇叭录音机招摇过市。
![]()
录音机里放的不是《东方红》,而是邓丽君甜腻的“靡靡之音”。
香港歌手罗文来广州开演唱会,更是捅了马蜂窝。
他不像内地歌唱家那样“站如松”,而是抓着麦克风满场飞奔,边唱边跳。
这一幕幕“奇观”,直接把一些北上视察的老干部给看傻了。
一位副省长气得当场大哭,哽咽着说:“没想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竟然变成这个样子了!”
![]()
一位老将军更是捶胸顿足,仰天长叹,觉得靠这帮“奇形怪状”的年轻人根本没法保家卫国,甚至给中央写信,痛斥广东,要求“收复失地”。
这股焦虑的情绪,很快就汇集到了北京。
1981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来到广州督导工作。
![]()
在处理完港口堵塞的正事后,看着街上这些“花里胡哨”的景象,万里也皱起了眉头。
他把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拉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仲夷,北京议论很大啊,还是管一管吧!”
这句话分量极重,它代表的不是万里个人,而是来自中央的担忧和压力。
![]()
一场关于“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似乎就要在南粤大地掀起。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任仲夷身上,看他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
然而,任仲夷的回答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他淡然一笑,对万里说:“万里同志啊,我们要管大事,这些生活小事还是随他吧!”
一句“随他吧”,轻描淡写,却石破天惊。
![]()
在那个连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都可能被上纲上线的年代,这不啻于一声惊雷。
这背后,究竟是任仲夷的漫不经心,还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政治智慧?
“管什么”与“怎么管”
任仲夷的“小事随他吧”,绝非一时心血来潮的口头禅,而是一套完整且清晰的执政逻辑。
他思考的核心问题是: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权力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管什么”,又应该“怎么管”?
![]()
面对万里和背后保守派的巨大压力,任仲夷没有选择硬顶,也没有选择妥协,而是巧妙地进行了一次“概念偷换”。
他将“喇叭裤、迪斯科”这些被批判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现象,从意识形态的审判席上拽了下来,重新定义为“生活小事”。
![]()
什么是大事?
在任仲夷看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富起来,这才是天大的事。
他有一句名言:“搞革命要使穷人成为主人,搞建设则应该使主人变得富有。”
当务之急是把经济搞上去,而不是盯着年轻人的裤腿和头发。
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任仲夷拿出了一套“组合拳”式的论述。
![]()
当罗文的演唱会因“边走边唱”被痛批为“资本主义腐朽风”时,舆论压力山大。
任仲夷直接表态:“我们共产党的省委应该只管唱什么,不应该管怎么唱。”
紧接着,他抛出了一个灵魂拷问:“难道站着唱就是社会主义,走着唱就是资本主义?”
这个比喻生动而尖锐,直接点中了僵化思维的要害,让批评者哑口无言,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对于喇叭裤和烫头发,他的逻辑同样清晰。
![]()
有人说留胡子不正经,任仲夷就笑着说:“我们共产党的祖师爷马克思就是大胡子。”
有人说喇叭裤是歪风邪气,他就引经据典:“穿喇叭裤有什么不好?我们老祖宗在唐朝就开始穿了。”
至于被视为洪水猛兽的迪斯科,他的解释更是堪称一绝:“不就是蹦蹦跳跳扭扭屁股吗?男女并不贴身。我们过去跳交谊舞,可都是男男女女搂在一起的。在延安时,我们党的领袖们不是每个周末都举办交谊舞会吗?”
![]()
这一系列的“金句”,看似是风趣幽默的辩解,实则是任仲夷在为“开放”划定一条清晰的边界。
他将政治原则与艺术形式、意识形态与个人生活方式进行了有效切割。
他告诉所有人,社会主义不应该是一个刻板、僵化、千人一面的苦行僧社会,它同样可以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
这种“抓大放小”的智慧,在当时是极其宝贵的。
它化解了改革开放初期因思想禁锢带来的巨大阻力,为广东“杀出一条血路”赢得了宝贵的空间和时间。
排污不排外
如果说“小事随他吧”是任仲夷的理论宣言,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则是他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的最好证明。
![]()
随着广东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一个新问题出现了。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广东许多地方可以接收到香港的电视信号。
一时间,家家户户房顶上都立起了“鱼骨天线”。
伴随而来的是对香港“花花世界”的模仿和一些人眼中的“文化污染”。
有人忧心忡忡,建议强行拆除天线,堵住这个“污染源”。
![]()
任仲夷再次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排污不排外”。
他认为,外来的东西里,有先进的技术、资金、管理经验,这些是“外”,我们要积极引进;但里面也可能夹杂着一些不好的东西,这是“污”,我们要坚决排掉。
不能因为害怕“污”就连“外”也一起拒绝。
![]()
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一张手写便签里写道:“港台节目等于糖衣炮弹?糖衣剥下来,炮弹扔回去。”
这个“排污不排外”的理念,很快就迎来了一场终极大考——白天鹅宾馆风波。
1983年,由香港实业家霍英东投资兴建的内地第一家五星级合资酒店——广州白天鹅宾馆开业。
![]()
为了聚拢人气,霍英东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宾馆对所有市民开放参观。
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高档宾馆在人们心中是“首长”才能进的地方。
闸门一开,人潮汹涌。
但随之而来的是始料未及的混乱:大堂里的牙签、餐巾纸、卫生间的卷纸被大量“顺”走,一天要补充几百卷;一些人穿着带铁掌钉的皮鞋,在光洁的大理石地板上肆意行走,留下一道道无法修复的划痕。
![]()
宾馆方面无奈之下,只好贴出“衣冠不整者谢绝入内”、“皮鞋掌钉者请先拔钉”的告示。
这下彻底点燃了舆论的炸药桶。
全国各地的报纸口诛笔伐,批评白天鹅宾馆“歧视国人”,是“旧中国‘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翻版”,是在“倡导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
巨大的压力让霍英东几乎撑不下去。
在这关键时刻,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邀请任仲夷到宾馆吃饭。
任仲夷的身边人纷纷劝阻,说这是风口浪尖,去了会被人说是“与资本家穿连裆裤”。
任仲夷听后哈哈大笑:“广州和香港不是把兄弟,而是亲兄弟,不仅合穿连裆裤,还同吃一个奶……谁规定共产党的省委书记不能去五星级酒店呢?”
![]()
他不仅自己去了,还带了浩浩荡荡百余人的队伍,在白天鹅宾馆与霍英东等港澳商人谈笑风生。
这一顿饭,胜过千言万语。
它用最直接的行动向外界宣告:省委书记支持你!广东支持改革开放!
这个强有力的姿态,瞬间扭转了舆论风向,也给所有在广东投资的外商吃了一颗定心丸。
白天鹅宾馆最终成功“起飞”,在其示范效应下,李嘉诚的中国大酒店、胡应湘的花园酒店等一批顶级酒店相继落户广州。
![]()
到1985年,国家公布的内地首批5家五星级酒店中,广州独占4席,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最闪亮的窗口。
回望1981年那场发生在广州街头的对话,万里基于当时普遍存在的担忧而提出的“管一管”,是合情合理的。
![]()
而任仲夷那句“这些小事随他吧”,则彰显了一位改革闯将的远见卓识和历史担当。
他深刻地理解,社会的进步,从来不是靠堵塞和管制,而是靠发展和引导。
参考资料:老一辈革命家在广东‖任仲夷:推动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闯将”
2025-05-12 11:39 来源:广东党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