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试金石,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引擎。近三年来,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职业技能大赛这一关键载体,坚持“以赛育人、以赛强技、以赛促教”的办学理念,通过“承办大赛、参与大赛、转化大赛”的循环提升路径,探索出一条以赛事驱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
![]()
承办贵州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
坚持承办大赛,全面展示办学实力新形象
学校将承办高水平职业技能大赛视为提升办学影响力的战略机遇。2022年至2025年,学校先后获批承办毕节市第一、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贵州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及全国相关赛项选拔赛等多个重大赛项。在承办贵州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期间,学校精心组织24个赛项,全面展示了在人力资源开发、专业建设、组织能力等方面的成果。这一高规格赛事不仅成为展示学校办学实力的窗口,更成为连接产业与教育的桥梁。
![]()
承办贵州省职业技能大赛毕节市选拔赛。
在大赛筹备过程中,学校得到了全国28家知名企业和多家行业协会的技术保障支持,这一合作网络的建立,为学校后续共建产业学院、共享实训资源、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高水平大赛的承办,学校成功将企业资源引入校园,实现了教学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效对接,显著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并向全社会展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改变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
坚持参与大赛,构建综合育人新模式
最大限度参与大赛,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也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引擎。在2022年至2025年这一阶段,学校在技能竞赛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共获得荣誉444项,呈现出一条清晰的上扬曲线。
具体来看,2023年,学校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获得6项奖项,在省级赛事中获得十余项一等奖;2024年,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智慧农业种植大赛获得一等奖,实现突破,国家级奖项增至7项;2025年,竞赛成绩再创新高,国家级奖项达到20项,省级一等奖也增至17项,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
![]()
工矿建筑系参赛团队在2025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在相关赛项中夺得一等奖。
![]()
旅游管理系师生二人在贵州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均获金牌。
这些宏观的数据在具体的赛事中得到了生动印证。在2025年贵州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学校在承办24个赛项的同时,选派师生参赛41个赛项、58支队伍、64名选手(教师30人、学生34人),取得了9金9银6铜共24块奖牌的优异成绩,奖牌数占毕节市奖牌总数的59%,充分展现了学校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在近期举办的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学校派出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黄灿、工矿建筑系教师肖双平、学生冯智涛、潘婷、陈旭等5名师生,参加软件测试、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3D数字游戏艺术等五个赛项的角逐,其中冯智涛同学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3D数字游戏艺术赛项中荣获优胜奖,展现了个人风采与学校培养的成果。
![]()
冯智涛同学代表贵州省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3D数字游戏艺术赛项中荣获优胜奖。
这些大赛成绩的背后,是学校多年来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教学理念的深度实践。学校将备赛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将竞赛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将竞赛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实现了竞赛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更重要的是,“以赛促改”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内生动力。学校深刻把握技能大赛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倒逼机制,根据大赛赛项对接产业前沿技术和岗位需求的特点,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促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落地实施。
这一改革实现了三个关键转变:一是课程内容从学科导向转向岗位能力导向,依据大赛标准重构课程;二是教学方式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推行“课程即项目、教学即生产”的实战化课堂,通过分析大赛暴露的产业技术短板,学校新增或升级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确保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三是评价体系从单一考试转向多元评价,将大赛评价标准融入课程考核,形成了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
承办黔菜制作赛项 评委对选手作品进行点评。
坚持转化大赛,有效拓展职业教育新功能
学校建立完善了“赛—训—就业(升学)”生态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真实的生产环境和最新的技术标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通过承办和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建立了获奖选手“就业(升学)直通车”机制,为优秀学子打通了优先就业和保送升学的通道。经统计,2025年财政经济系聂浪浪、旅游管理系陈旭、电子信息工程系李蓉蓉等22名同学,凭借技能大赛成绩,已成功保送至贵阳学院、遵义师范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等学院深造学习;同时,定期举办“校企技能对接会”,邀请企业参与赛项设计,推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由于近年来该校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学校通过职业大赛平台,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广州港集团、广汽集团、京东、顺丰、小米、360数字安全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将大赛使用的先进设备纳入校级实训中心管理,实现教学设备与生产设备同步更新。同时,加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大赛合作企业,设立若干教学团队,推动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并将最新技术成果反哺教学。学校还深化东西部协作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培养,要求全校所有专业都要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长效协同育人机制,努力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这种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有效解决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两张皮”的问题,实现了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的无缝对接。
学校积极拓展职业教育新功能,有效服务区域发展。充分发挥大赛资源的社会效益,面向农村地区开展“技能下乡”培训,将大赛中的电商直播、现代农业技术等优质教学资源送到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注入技能人才动能。同时,学校聚焦毕节“山地特色农业”产业需求,培养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开发“刺梨深加工”“生态茶饮制作”等特色课程,助力“黔货出山”;服务毕节“新型工业化”战略,开设“智能采矿技术”“煤化工技术”等订单班,联合共建产业学院;依托大赛案例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技能大赛资源库”,供全省职业院校共享。此外,通过组织技能交流展示活动、技能报国典型事迹分享会等,学校向社会传递“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念,增强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站在新的起点上,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化“以赛育人”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将大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将大赛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学校将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需求,输出“茶艺”“黔菜制作”等特色技能培训课程;探索与德国、瑞士等国家的职业院校合作,引入“双元制”培养模式,为毕节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和贵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
承办贵州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以赛育人”的创新实践,证明了职业技能大赛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未来,学校将继续以大赛为平台,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不断探索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路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社会各界共同谱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图/文 桂祥友、郭佳伦、黄林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