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01
李晓雯的人生,是一部精准运行的机器。
三十二年,分秒不差。
清晨五点半,天还未亮,她已经迎着第一缕微光,在瑜伽垫上舒展身体。
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像是用尺子量过,标准,优雅。
汗水顺着光洁的额头滑落,滴在地板上,悄无声息。
她从不放纵自己的口腹之欲。
沙拉、鸡胸肉、藜麦,这些被许多人视为“健康酷刑”的食物,是她餐盘里的常客。
糖和高热量的碳水化合物,如同洪水猛兽,被她坚决地挡在生活之外。
公司的下午茶时间,同事们围着诱人的蛋糕甜点,发出阵阵满足的惊叹。
李晓雯总是微笑着端起自己的保温杯,里面泡着枸杞和黄芪。
“晓雯,你真是仙女,不食人间烟火。”同事们打趣道。
她只是笑笑,不解释。
她坚信,自律,才能换来自由。
这种自律,延伸到她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息,是雷打不动的。
晚上十点,准时放下手机,进入睡眠。
无论是精彩的电视剧,还是朋友们热火朝天的聚会,都无法动摇她的决心。
她的家,一尘不染。
![]()
所有物品都摆放在固定的位置,像是经过精密计算的陈列品。
空气中,永远弥漫着淡淡的植物香薰,清新,且克制。
每年一次的全面体检,是她日程表上最重要的事项。
那些冰冷的仪器和复杂的数值,在她看来,是对自己身体掌控力的最好证明。
每一次,当医生看着她的报告,说出“非常健康”四个字时,她都会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
朋友们的眼中,李晓雯是“完美女神”。
她拥有姣好的面容,匀称的身材,以及一份外企白领的体面工作。
更重要的是,她活成了所有人眼中“应该有”的样子。
健康,自律,优雅,从容。
她像是橱窗里最精致的娃娃,完美无瑕。
聚会上,当朋友们吐槽着加班、熬夜、失眠的痛苦时,李晓雯总是那个安静的倾听者。
她无法感同身受,因为那些烦恼,与她的世界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
“晓雯,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分享一下秘诀吧!”
面对这样的问题,她总是淡淡一笑:“早睡早起,健康饮食。”
这八个字,轻飘飘的,却压得其他人喘不过气。
所有人都以为,像李晓雯这样的人,会永远健康下去。
连她自己,也对此深信不疑。
她的身体,是她最引以为傲的圣殿,干净,纯粹,不容一丝一毫的侵犯。
所以,当那张诊断书,像一纸冰冷的判决,猝不及防地摆在她面前时。
整个世界,轰然倒塌。
肺癌晚期。
四个字,像四把锋利的尖刀,刺穿了她三十二年来用自律和洁身自好构筑起的坚固堡垒。
怎么可能?
她不吸烟,不喝酒,远离一切乌烟瘴气的地方。
她坚持健身,吃最健康的食物,呼吸着经过空气净化器过滤的空气。
她甚至连厨房的油烟都深恶痛绝,为此不惜重金改造了家里的通风系统。
一个如此注重健康的人,一个在朋友眼中近乎“洁癖”的“完美女神”,怎么会得癌症?
![]()
巨大的反差,像一个荒诞的黑色幽默,将她的人生撕开一道狰狞的裂口。
悬念,就此埋下。
那座看似完美的圣殿,究竟在哪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早已腐朽,溃烂?
02
一切是从一阵轻微的咳嗽开始的。
起初,像羽毛轻轻搔刮着喉咙,不痛,不痒,只是偶尔会有一两声。
李晓雯没有在意。
“大概是换季,有点干燥吧。”她这样对自己说。
作为一个对自己身体掌控到极致的人,她习惯于为任何一丝微小的异常找到合理的解释。
她增加了饮水量,在办公室的加湿器里滴上了润喉的精油。
咳嗽,却并没有如她所愿地消失。
它像一个耐心的猎手,潜伏在她的身体里,不急不躁,一点点试探着她的底线。
几周后,咳嗽的频率开始增加。
尤其是在深夜,正当她准备进入雷打不动的十点睡眠时,那阵该死的搔刮感总会准时出现。
“咳咳…咳…”
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卧室里,显得格外突兀。
她开始有些烦躁。
这种失控的感觉,让她很不舒服。
她开始在网上搜索。
“慢性咽炎”,“过敏性咳嗽”,“支气管炎”……
无数个词条跳出来,她像一个侦探,试图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为自己的症状找到一个最“无伤大雅”的诊断。
她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炎症,一个小小的麻烦。
绝对不可能是更糟糕的情况。
因为她的人生,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意外。
她骨子里的固执和骄傲,让她下意识地抗拒“看医生”这个选项。
在她看来,去医院,就意味着承认自己的“失败”。
承认她精心维护的身体,出现了她无法掌控的裂痕。
这是她不能接受的。
母亲打来电话,敏锐地察觉到了电话那头她压抑的咳嗽声。
“雯雯,你是不是感冒了?咳嗽好几天了吧?快去医院看看。”母亲的声音里满是担忧。
“妈,我没事。”李晓雯立刻打断了她,“就是前几天吹了点风,喝点水就好了。”
她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气的不耐烦。
“你这孩子,怎么就不听劝呢?”母亲的声音提高了一些,“身体是自己的,别不当回事!”
“我知道了,知道了。”她敷衍着。
“你别不当回事!我跟你说,隔壁张阿姨的女儿,跟你差不多大,也是一直咳嗽,结果一查……”
“妈!”李晓雯的声音冷了下来,“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清楚,您别总拿别人跟我比。”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
挂掉电话,李晓雯感到一阵疲惫。
她知道母亲是为她好,但那种担忧,像一张无形的网,让她感到窒息。
她不想让任何人看到她的脆弱和失控,尤其是她的母亲。
她必须维持住那个“完美女儿”的形象。
日子一天天过去。
咳嗽的症状,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愈演愈烈。
甚至有几次,在公司的会议上,她突然控制不住地剧烈咳嗽起来,咳得满脸通红,上气不接下气。
同事们投来关切的目光,她只能尴尬地摆摆手,说是被口水呛到了。
只有她自己知道,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糟。
除了咳嗽,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开始席卷她的全身。
曾经可以轻松完成的晨间瑜伽,现在做起来却气喘吁吁。
上楼梯的时候,不过两三层,她就感觉心脏快要跳出胸口。
恐慌,像藤蔓一样,开始悄悄爬上她的心头。
转折点,发生在一个寻常的周末。
那天,她和朋友约好去逛街。
换衣服的时候,她无意中瞥见镜子里的自己。
脸色蜡黄,毫无血色。
曾经引以为傲的锁骨,此刻却突兀地耸立着,显得有些嶙峋。
她这才意识到,最近的体重,似乎下降得有些快。
那条她最喜欢的牛仔裤,腰围竟然空出了一大圈。
那一刻,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瞬间攫住了她。
她再也无法自欺欺人了。
她知道,必须去医院了。
03
医院里,永远是拥挤的。
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焦虑混合的味道。
李晓雯坐在冰冷的候诊长椅上,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周围是嘈杂的人声,病人的呻吟,家属的叹息。
![]()
这一切,都让她感到陌生而压抑。
叫到她的名字时,她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
接诊的是一个很年轻的医生,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刚毕业没多久。
他一边听着李晓雯的描述,一边在电脑上飞快地敲打着。
“咳嗽多久了?”
“大概两个多月了。”
“有没有痰?发烧吗?”
“没有痰,也不发烧。”
年轻医生点了点头,用听诊器在她的背部听了听。
“没什么大问题,估计是支气管炎。”他轻松地做出了判断。
“给你开点消炎药和止咳糖浆,回去按时吃,多喝水,注意休息。”
说完,他便开始开药。
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
李晓雯愣住了。
她内心的不安和恐惧,似乎被这个年轻医生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了。
“医生,不需要……拍个片子看看吗?”她忍不住问。
年轻医生抬起头,看了她一眼,似乎觉得她的问题很多余。
“你这个年纪,又不抽烟,生活习惯这么好,能有什么问题?”他不以为意地说。
“拍个CT辐射也大,没必要。”
李晓雯拿着一堆药,走出了诊室。
心里,却并没有感到丝毫的轻松。
那种不祥的预感,像一块石头,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口。
她不相信。
直觉告诉她,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她决定寻求第二意见。
通过朋友的介绍,她挂到了本市最权威的呼吸科专家——王教授的号。
一周后,她再次坐到了诊室里。
这一次,氛围完全不同。
王教授年过六旬,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
他的眼神,锐利而温和,仿佛能看穿人心。
他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非常耐心地听完了李晓雯的全部叙述。
他问得很仔细,不仅问了病情,还问了她的工作、生活习惯、甚至情绪状态。
“工作压力大吗?”
“睡眠质量怎么样?”
“最近有没有经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这些问题,看似与咳嗽无关,却让李晓雯紧绷的神经,有了一丝松动。
她感觉自己不是在面对一个冷冰冰的医生,而是在和一个长者对话。
王教授一边听,一边观察着她的脸色和神情。
他丰富的经验告诉他,眼前这个看起来“完美”的女人,问题可能不简单。
“你先去做几个检查吧。”王教授开了几张检查单。
“胸部CT,肿瘤标志物,都查一下。”
听到“肿瘤”两个字,李晓雯的心猛地一沉。
![]()
接下来的几天,是漫长而煎熬的等待。
每一次检查,都像是一场审判。
冰冷的仪器,在她身上扫来扫去。
她躺在那里,感觉自己像一个透明的容器,所有的秘密都无所遁形。
检查结果,一份接着一份地出来。
气氛,也一点点变得凝重。
CT影像上,肺部那个清晰可见的阴影,像一个狰狞的怪物,嘲笑着她所有的自律和坚持。
肿瘤标志物的数值,更是高得触目惊心。
情感的铺垫,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从最初的忽视,到后来的自我安慰,再到此刻无法回避的现实。
绝望,像潮水一般,将她淹没。
她拿着一沓厚厚的报告,再次走进了王教授的诊室。
她的手,在微微颤抖。
王教授的表情,异常严肃。
他仔细地看着每一张片子,每一份报告,眉头紧锁。
诊室里,安静得可怕。
李晓雯甚至能听到自己剧烈的心跳声。
许久,王教授抬起头,目光沉重地看着她。
他没有立刻宣布结果,而是先给她倒了一杯温水。
“别紧张。”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安抚人心的力量。
李晓雯接过水杯,却怎么也喝不下去。
她知道,宣判的时刻,就要到了。
她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王教授沉重开口:"像李女士这样生活规律、洁身自好的人患这种病,通常都有共同原因。根据我多年经验,有两个细节最容易被忽视,也最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