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科尔沁大地流金叠彩,瓜果盈枝,丰收的喜悦与无边的金黄交织成一幅绚烂的北疆秋景图。
科尔沁区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位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是内蒙古通辽市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柱。这里地域辽阔、黑土肥沃,玉米种植以产量稳、技术成熟、秸秆综合利用效率高而成为当地农民的首选作物。近十年来,如何推动玉米产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在有限耕地资源上实现更高效益,成为科尔沁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课题。
过去,传统种植模式亩保苗仅4000株左右,“保苗即保收”的观念长期制约着单产提升。即便果穗饱满,亩产仍与高产目标存在差距,加之自然灾害风险,玉米种植效益不如部分经济作物。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为扭转“种玉米、收入低”的局面,2018年,科尔沁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少昆研究员团队开展合作,在钱家店镇前西艾力村开辟试验田,示范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从筛选高产优质耐密适合机收品种,到推广精准滴灌、水肥一体化、无人飞防与智能监测系统,农业技术不断迭代,田间管理日益精细,玉米产量连年攀升。
随着科尔沁区范围内试验田规模逐年扩大,敖力布皋镇东喜伯营子村万亩连片玉米田也被纳入高产创建示范区。通过土地平整、管网铺设、配电设施改造等综合配套,并引入农业服务公司统一运营,示范区也全面推广大小垄密植、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种植,耕、种、管、收全程实现机械化。如今,在敖力布皋镇,农民通过手机APP就能远程控制灌溉,智能系统实时反馈土壤墒情,现代科技让农业生产从田间地头直达网络“云端”。
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使万亩项目区亩均实现了吨粮产量。2024年,经专家实地测产,科尔沁区玉米密植高产示范区亩产高达1247.22公斤,创下全国粮食主产区万亩规模单产新高。
2025年,科尔沁区继续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整建制推进160万亩玉米单产提升行动,系统建设6个示范镇、50个示范村,打造百万亩、30万亩、20万亩和10万亩四级现代农业园区,其中“吨粮田”面积达84万亩。
经营模式上,科尔沁区探索形成“5+1+N”机制:由党支部引领村集体、农业公司、联合社、合作社共同开展社会化服务;以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为核心;整合种、肥、药、机、收储加工等多类资源,系统推动玉米产能提升。
种植结构方面,因地制宜推广四种密度模式:超高密(6500株)、高密(6000株)、中密(5500株)和适密(4500株)。生产管理推行“六统一”“八精准”,建设“三田两区两化”精品基地,即高标准农田、良种展示田、良机应用田、“四控”示范区、社会化服务区,以及精准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全面引领玉米高产向规模化、现代化、智慧化转型。
“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将再开新篇,科尔沁区将继续把粮食安全重任捧在掌心、装在心中、扛在肩上,持续筑牢“塞北粮仓”,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坚实的粮安底气。(吴玲玲)
来源:科尔沁区委宣传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