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诸海滨新三板)

新三板是服务中小企业重要塔基,处于价值洼地,流动性及融资能力待改善
新三板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2006年自中关村试点起步,2019年深化改革后形成“基础层-创新层”分层体系,以期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需求。截至2025年9月22日挂牌企业6022家,创新层占比38.53%。市场挂牌情况呈现先增后降态势,2017年挂牌企业数曾达峰值11645家,截至2025年8月降至6009家;总市值历经2017年高点后回落,2025年8月为22763.9亿元,市盈率16.75倍。当前面临流动性不足、融资乏力等挑战:做市标的占比仅3.59%,2025年创新层日均换手率0.17%,个股日均成交额20万元;融资以定增为主,2024年募资均值6191.20万元。目前正通过优化做市商机制、深化与北交所联动等改革改善生态。
新三板新挂牌公司整体质量有所提升,潜在专精特新投资机会成核心看点
尽管新三板企业质量呈现两极分化,但整体规模与质量呈现持续提升趋势。新三板挂牌企业规模有所提升。营收方面,2007年挂牌企业前一年营收均值3386.14万元,2025年新挂牌企业该均值提升至9.02亿元。2024年业绩显示,新三板企业营收多集中于2亿元以下,1亿元以下占比44.07%,超50亿元的有17家,Top10为钢银电商、广州医药、源耀农业、翰林汇、中建信息、中钢网、华士食品、巨正源、银丰棉花、祥云股份。盈利上,亏损企业占34.71%,超2亿元归母净利润的有54家。2024年归母净利润超过3亿元的共23家,Top10为中投保、国都证券、杰理科技、首航直升、亚锦科技、华强方特、汇通银行、明泰股份、泰达新材、广州医药。产业链聚集软件服务、机械、硬件设备等行业。行业分布上,新三板企业覆盖广泛,软件服务、机械等行业企业数占比分别达到16%、11%。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新三板是专精特新“小巨人”重要聚集地,截至2025年9月22日新三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728家,且多处于创新层,是板块高质量代表和北交所重要后备军。行业上,新三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聚焦战略性新兴领域,其中数量较多的Top5行业为机械(22%)、硬件设备(14%)、化工(13%)、电气设备(9%)、软件服务(9%)。
新三板为中小企业服务“塔基”,美国OTC市场分层精细化改革或为参考
中国已形成沪深北三个交易所,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各板块差异化定位。“深改十九条”提到通过优化上市制度、完善交易机制、加强市场互联互通等强化北交所与新三板联动。美国OTC市场与新三板均服务中小微企业, 2025年美国OTC市场进行了结构性改革,通过精细化分层取消原OTC Pink部分层级,重划分为四个层级,标志其从粗放转向规范透明,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投资者信息成本,也推动企业提升合规与披露水平,或为新三板市场发展提供参考启示。
公司规模较小的风险、政策变化的风险、宏观经济环境改变风险
目录
![]()
![]()
1
新三板
新三板市场不活跃,融资能力下降,有待进一步改革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内部分层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需求。
2006年1月,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这标志着新三板的正式诞生。2019年,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提升市场功能,激发市场活力,补齐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短板”。
![]()
近年来,受市场规模、结构、需求多元等因素影响,新三板出现融资额下降、交易不活跃、申请挂牌公司减少、主动摘牌公司增加等现象亟待解决。
![]()
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呈现先增长后缓步减少的趋势,2017年11月底达到最高点11645家,总市值50948.99亿元。截至2025年8月底,新三板挂牌企业6009家,总市值22763.86亿元。
![]()
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挂牌时间多集中于2015-2016年间。
![]()
相应时间段内,新三板总市值从2015年1月底的5591.64亿元提升至2017年9月底的高点52452.6亿元,对应市盈率为30.65倍,随后总市值逐渐回落至20000亿元附近,2024年8月下跌至19784.1亿元。截至2025年8月底,新三板总市值为22763.9亿元,对应市盈率为16.75倍。
![]()
新三板股票目前股票转让可以采取协议方式、做市方式、竞价方式或其他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转让方式。经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同意,挂牌股票可以转换转让方式。
新三板做市商数量有限,交易效率不高。截至2025年9月22日,新三板中股票主要交易方式为集合竞价,做市交易方式的标的占比仅3.59%;有做市商的企业中,做市商数量集中在0-5家区间,占比达到72.73%。
![]()
新三板股票中做市商超过20家的股票共4个:华强方特、恒神股份、先临三维、粤开证券,分别属于传媒、化工、硬件设备、非银金融行业,均为2014-2015年较早挂牌的企业。
![]()
![]()
流动性方面,新三板月成交额在2015-2017年维持在较高位置,月成交额均值分别为159.22亿元、259.36亿元、189.32亿元,随后有所下滑至70亿元上下,2020年设立精选层,月成交额均值回升至107.89亿元,2021年进一步增长至179亿元,随后逐渐下滑,2024年月成交额均值达到2015年以来的最低值37.55亿元,2025年1-8月的月成交额均值回升至48.38亿元。
![]()
截至2025年9月22日,新三板挂牌企业6022家,其中创新层2320家,基础层3702家,创新层企业占比达到38.53%。
![]()
横向对比来看,2025年的日均换手率个股均值表现最好的是北交所,达到11.63%,其次是创业板和主板,分别达到5.66%、3.31%。新三板流动性相对较差,其中创新层与基础层水平较接近,日均换手率个股均值分别为0.17%、0.21%。
日均成交额均值方面,由于北证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因此仅为1.15亿元,低于双创与主板。2025年日均成交额最高的为创业板,达到3.28亿元,其次为主板3.19亿元、科创板2.37亿元。新三板企业中创新层表现优于基础层,个股2025年日均成交额均值达到20万元。
![]()
新三板融资工具较为单一。尽管近年来定向可转债逐步成为新三板企业的重要融资工具之一,但其市场接受度仍然较低,定向增发仍然是新三板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但融资规模相对较小。
融资能力方面,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实施定增的企业共3508家,其中定增1次的企业占比最多,达到53.45%
![]()
定增额度上来看,新三板定增为企业带来的募资额度在2014-2015年间大幅增长,2015年合计定增募集额度607.60亿元。随后有所下降,2019年定增募资总额129.30亿元,随着新三板深化改革,定增募资额有所回升,2022年达到209.43亿元。
![]()
定增次数呈现类似的趋势,2015年达到最高值1163次,随后有所下滑,2019年仅发生318次,随后有所回升,2022年达到508次。
新三板企业定增募资的均值在2014年达到最高值7589.50万元,随后下滑至4000万元上下;2024年有所提升,达到6191.20万元;2025年,均值水平回落至3576.70万元。
![]()
2
投资机会
新三板潜在投资机会仍存:规模大、专精特新、新产业
2.1、 新挂牌质量大幅提高,2025年新挂牌企业前一年营收均值超9亿元
新三板挂牌门槛较低,既有高成长性企业,也有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整体上来看,新三板挂牌企业规模有所提升,为市场带来更高质量的投资标的。2007年新三板挂牌企业2006年营收均值仅为3386.14万元,2015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前一年营收均值增长至1.48亿元,2019年开始进入高速提升期,2025年新挂牌企业的前一年营收均值已经达到9.02亿元。
![]()
截至2025年9月22日,新三板挂牌前一年营收超过50亿元的共7家:广州医药、翰林汇、英轩实业、银丰棉花、钢银电商、永诚保险、海通期货。其中挂牌前一年营收最大规模的广州医药为2025年5月20日新挂牌企业,2024年营收规模达到546.05亿元,归母净利润5.78亿元。
![]()
相应的,挂牌企业归母净利润规模也有所提升。2007年挂牌的新三板企业前一年归母净利润均值为656.82万元,随后波动上升,2015年提升至1188.43万元,2020年开始进入高速提升期,2025年新挂牌企业的前一年归母净利润均值已经达到6814.25万元。
![]()
截至2025年9月22日,新三板挂牌前一年归母净利润超过5亿元的共9家:英轩实业、东海证券、成记泰达、智明星通、华强方特、国都证券、杰理科技、广州医药、明泰股份。
![]()
2024年最新的业绩情况来看,新三板挂牌企业2024年营收在1亿元以下的占比达到44.07%,其次在1-3亿元区间的为32.44%。
![]()
新三板挂牌企业中,2024年营收超过50亿元的共17家:钢银电商、广州医药、源耀农业、翰林汇、中建信息、中钢网、华士食品、巨正源、银丰棉花、祥云股份、巨东股份、华强方特、永诚保险、英轩实业、创元期货、渝欧跨境、承安集团。
![]()
盈利能力方面,新三板挂牌企业规模小的企业占比较大,2024年亏损企业占比达到34.71%,0-1000万元归母净利润的企业占比达到29.54%,1000-2000万元和2000-5000万元规模的企业占比相近,分别为12.49%、12.96%;归母净利润规模超过2亿元的共54家。
![]()
新三板挂牌企业中,2024年归母净利润超过3亿元的共23家:中投保、国都证券、杰理科技、首航直升、亚锦科技、华强方特、汇通银行、明泰股份、泰达新材、广州医药、多普泰、威宁能源、如皋银行、陕西旅游、易航科技、英轩实业、祥云股份、乔路铭、石羊农科、犇星新材、智明星通、明石创新、成记泰达。
![]()
2.2、 新三板企业产业链集群软件服务、机械、硬件设备等
新三板作为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资本市场平台,挂牌企业群体在产业链覆盖上呈现出显著的广泛性与多元化特征。行业上,软件服务、机械、硬件设备、化工、企业服务的企业数量占比超过5%。
![]()
软件服务行业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共937家,其中归母净利润规模Top10为易航科技、智明星通、钢银电商、中联科技、中建信息、维天信、五五科技、新视云、思迅软件、北方实验。
![]()
机械行业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共681家,其中归母净利润规模Top10为明石创新、中集醇科、美德乐、侨龙应急、中科仪、腾信精密、长城搅拌、海宏液压、高腾机电、锐翔智能。
![]()
硬件设备行业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共498家,其中归母净利润规模Top10为亚锦科技、隆基仪表、先临三维、银河电力、蘅东光、科能腾达、元亨光电、翰林汇、映日科技、拓普泰克。
![]()
化工行业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共492家,其中归母净利润规模Top10为泰达新材、祥云股份、犇星新材、九目化学、新阳特纤、锦华新材、诚丰新材、艾科维、森合高科、雅图高新。
![]()
![]()
企业服务行业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共481家,其中归母净利润规模Top10为广规科技、邦泽创科、圣邦人力、山安蓝天、能源科技、智能检测、中诚咨询、高义包装、天地华泰、原力数字。
![]()
2.3、 新三板是专精特新“小巨人”重要聚集地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中的重要力量,特指那些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作为破解产业链“卡脖子”难题、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关键载体。
根据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小巨人”企业需同时满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产业链配套等多重指标。“专精特新”中的“特色化”特征为独特性、独有性、独家生产经营性,具有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独特属性,“新颖化”特征为产品(技术)的创新型、先进性和功能的新颖性,比传统产品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更大的附加。专精特新企业本身的“特”、“新”属性即代表公司的稀缺性属性,北交所作为专精特新企业扎堆,存在很多稀缺性标的,成为吸引投资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培育的三个层次,三者相互衔接、共同构成梯度培育体系。自从2019年培育工作开展以来,工信部已培育7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优质中小企业的三个梯度,层次分明、相互衔接,既有利于不同层次的企业看清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也有助于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高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满意度。
![]()
新三板作为新三板市场作为培育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土壤,聚集了大量“专精特新”企业,成为这类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实现进阶发展的核心阵地之一。截至2025年9月22日,新三板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728家,其中多数聚集在创新层,数量在创新层中占比达到21.16%。几大板块中,北证、科创板、创业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较高,分别为54%、43%、30%,创新层位列第四。绝对值上,主板专精特新发展“小巨人”企业最多,达到591家,其次为创新层的491家、创业板416家。
![]()
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些专精特新企业多聚焦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凭借在细分赛道的深耕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其中数量较多的Top5行业为机械(22%)、硬件设备(14%)、化工(13%)、电气设备(9%)、软件服务(9%)。
![]()
3
“塔基”
新三板“塔基”,深改19条强化北证+新三板一体化布局
中国资本市场已形成了包括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在内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呈现出明显的递进结构与差异化定位。
主板市场主要服务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的优质企业;科创板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板面向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创新创业型企业;北交所专注于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三板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挂牌展示、股权融资等服务,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则主要服务于当地中小微企业。这种递进结构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规模,为企业提供了相匹配的资本市场服务,助力企业逐步成长壮大。
![]()
中国证监会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中提出,争取经过3到5年的努力,北交所市场规模、效率、功能、活跃度、稳定性等均有显著提升,契合市场特色定位的差异化制度安排更加完善,市场活力和韧性增强,形成北交所品牌、特色和比较优势,对新三板的撬动作用日益显现;北交所与新三板层层递进、上下联动、头部反哺、底层助推的格局初步构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效果更加明显。
北交所“深改十九条”中多条提到联合北交所与新三板建设与加强互联互通。其中,“优化发行上市制度安排”中提到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切实便利企业融资、降低市场成本、明确各方预期。在坚守北交所市场定位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新三板持续监管优势和规范培育功能,优化新三板挂牌公司申报北交所上市的辅导备案要求,优化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执行标准。探索建立新三板优质公司快捷升级至北交所的制度安排。
![]()
“改进和完善交易机制”进一步研究特色交易机制,促进市场保持合理流动性水平。扩大北交所做市商队伍,允许符合条件的新三板做市商参与北交所做市业务。丰富做市商库存股来源。健全北交所做市商评价激励机制。推出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推出转融通和做市借券制度,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范围,丰富市场对冲工具。进一步研究降低交易结算服务收费标准。启用北交所独立代码号段,提高股票辨识度。
“加强多层次市场互联互通”稳妥有序推进北交所上市公司转板。优化新三板分层标准,取消进入创新层前置融资要求。开展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型对接,落地公示审核制度。制定北交所撬动新三板发展的专项方案。促进新三板更好发挥孵化培育功能,切实提升更早、更小、更新优质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获得感。全面优化新三板市场监管基础制度,完善挂牌、调层、上市、摘牌全生命周期监管流程,形成协同一致、衔接有序、成本相适的制度安排,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024年10月20日,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将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深化协作,扎实推进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见效,将北交所、新三板打造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上市的重要服务平台,共同擦亮“专精特新”金字招牌。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将继续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区域性股权市场、市场机构各方主体的合作,探索共享信息、共建平台、共育企业机制,共同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4
OTC市场
美国OTC市场:分层精细化,粗放模糊向规范透明转型
新三板与美国OTC市场都服务于创新、创业和成长中的中小微型企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美国相关市场特点与建设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OTC市场,作为一个分散的证券交易场所,交易主要通过做市商和电子交易平台完成。它为那些暂时达不到主板上市标准,或因各种原因不愿在主板上市的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和资本运作的平台。
![]()
美国OTC市场在2025年7月1日进行结构性改革后,原有的原OTCPink中的“Pink Current Information”层级被取消,原有的OTCQX、OTCQB和OTCPink三大层级将重新划分为OTCQX、OTCQB、OTCID和 Pink Limited Market 四个层级。
![]()
2025年OTC市场的结构性改革,标志着场外交易从粗放模糊向规范透明的转型。对于市场环境来说,优化市场分类有助于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提高市场质量,促进市场效率。对于投资者来说,新增层级增加了投资选择,层级清晰化可以见底信息筛选的成本,部分合规与披露要求更高的层级中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对于企业来说,精确地分层有利于企业找准挂牌定位,原处于Pink Current 层级的企业或会主动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与合规意识,升级至OTCID,否则会被降级进入Pink Limited Market。
![]()
公司规模较小的风险、政策变化的风险、宏观经济环境改变风险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是业内首个设立的专注北交所、新三板的研究中心,专注这一领域10年。深耕科技新产业、专精特新小巨人、新质生产力。首创北交所行业划分:高端制造、TMT、化工新材料、医药生物、消费与服务五大战略行业。覆盖公司广,研究跟踪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