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力压张辽、打平张飞、追杀赵云,却被诸葛亮一招秒杀,这到底是怎样一个神奇的猛将?他为什么会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却在撤退路上莫名其妙地送了命?这其中的故事,还真有点耐人寻味。
他就是曹魏名将张郃。张郃一生征战不止,名声威震华夏。袁绍手下猛将时期,他还不是太有名,可到了官渡之战,就和张辽撞了个满怀。原文里这么写:“操怒,使张辽出马。张郃来迎,二将于阵前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表面上看不分上下,可从许褚都得跳出来助阵,就能看出端倪——张郃已经占据了上风!这就好比虎牢关前,张飞和吕布虽大战五十合未分胜负,但关羽主动出手相助,说明张飞其实已经落于下风。曹操心里清楚这一点,所以张郃投降后,直接封都亭侯,地位仅次于袁绍旧部,再加上他身经百战,战功赫赫,官职自然扶摇直上。
不过张郃真正扬名,是在与蜀军猛将的对阵里。有人说他是“天下无双的战神”,可他自己却很低调,根本不在乎外界评价。长坂坡那回合,赵云抱着阿斗,连杀数将,声名大震。可张郃见了赵云,却不躲不退,迎头就冲:“既然是赵子龙,那我便让你看看魏人锐气!”他自告奋勇追杀,一路紧追不舍,把赵云打得狼狈不堪。直到刘备慌忙赶来营救,赵云才得以脱身。要不是“天子气”护体,帮助赵云跳出陷坑,张郃真有几分可能将他擒获。谁敢说这不是一场豪赌?
![]()
再说那次宕渠山之战,更是惊天地泣鬼神。张飞带兵压境,绑架敌情,打算以诈败诱敌。大帐之内,张飞故作醉态,一摇一摆,声音嘶哑:“谁敢与我一战?”众心动,纷纷前来。张郃镇定自若,面不改色:“既是张飞,那便拿命来交换!”他率精骑迎上去,两边大战又是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赵云能挑战张郃三十合才险退,张飞与吕布一百回合不分高下,可张郃与张飞竟然打得不相上下,令旁人直呼不可思议。诸葛亮北伐时,蜀军上下更是人人忌惮,几乎无人敢与张郃硬碰硬。连关羽死后,只剩这些英雄,张郃自然成了最大威胁。
可以说,诸葛亮北伐期间,张郃简直就是无敌。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人在最后撤退的路上,栽了跟头。是战场失策?还是中了奸细谋算?真相,还得从六出祁山说起。
![]()
那一回,诸葛亮摆下空城,吓退了司马懿,赢得时间回军。张郃闻讯,率步骑追击,一路穷追猛打,几乎要追上蜀军尾巴。诸葛亮早有预料,于是命人在木门道布置伏兵。木门道乃狭长山谷,仅够两三骑并行。道路两侧,暗埋箭手,箭矢齐发;山涧林中,更有擂石机关,随时可滚落。张郃来到山道口,只见前方只有蜀军尾旗摇曳,他心想:“诸葛丞相,此番可要吃点苦头了。”遂当机立断,策马直奔。
山谷中乱箭齐飞。侧石滚落,尘土翻腾。军士大喊,哀嚎不绝。诸葛亮多次以智取胜,深谙敌人必追之心,他借助地形巧设埋伏,令魏军在狭道之中毫无还手之力。张郃这位以机变著称的老将,也因急于取胜而低估了对手的谋划,终于被乱箭贯喉,倒地身亡。
![]()
这么谨慎且多谋的张郃,为何会贸然追击?原因其实并不复杂。曹魏内部,司马懿的势力日重,他对张郃素来忌惮。张郃威望高,深得士卒爱戴,稍一建功,便可能威胁到司马家的晋升之路。司马懿既要稳固自己在魏营中的话语权,又要削弱眼中劲敌,何不借诸葛亮的空城与木门道之计,将张郃一并除去?于是,在军情传递、粮道调度等环节,张郃都被“失误”所困,追击命令便成了送死邀约。
司马懿的心思,猜不得。人言可畏,但战场命悬一线,更需谨慎。张郃一生骁勇,却在最不设防的瞬间露出了破绽,这既是对手的胜利,也是自己掉以轻心的代价。
![]()
张郃的一生,犹如闪电般耀眼。他曾力压张辽、打平张飞、追杀赵云,号称“魏国第一猛将”。可到了最后,偏偏不是在正面战场被人斩杀,而是在伏击中被乱箭封喉。这件事到底告诉我们什么?难道说,无论多么强大的勇武,一旦陷入对手的圈套,也会瞬间崩塌?又或者,是政治的暗涌才是杀人的利刃,比战场上的刀剑更为可怕?
诸葛亮以一纸空城吓退司马懿,却也能以一条木门道埋葬张郃;司马懿在魏营运筹帷幄,却也只能在暗处下毒手,无法与诸葛亮正面较量。当猛将遇上智者,当政治遇上军权,天空便会下起另一样的凶险风雨。张郃的陨落,既是个人荣辱的终章,也是三国争霸中又一段令人扼腕的传奇。
![]()
信息来源:[1] 三国演义·第十二回至第十九回[2] 陈寿《三国志·魏书·张郃传》[3] 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