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玉良
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的辩论中,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大使毫不犹豫地行使了答辩权,这场答辩,不仅仅是一次外交言辞上的回击,更是一场深思熟虑、力透纸背的政治反击。当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捷克、爱尔兰、荷兰、日本和欧盟代表团在联合国舞台上指责中国的“人权问题”时,孙磊大使的回应瞬间成为国际舆论的新焦点。
![]()
“麦克风外交”?中国可不认同!孙磊大使用一连串无可辩驳的事实,把西方国家的所谓“人权指责”一一驳斥。这不仅仅是为了澄清中国的立场,而且是一次用鲜明的对比和反问,迫使这些国家反省自身,直面他们自己所逃避的历史和现实问题。
英国代表团总是在“人权”问题上频频出手,指责中国的人权状况,却不提自己国内逐渐愈演愈烈的种族主义。孙磊大使点名批评,要求英国正视自己国内的种族歧视、暴力犯罪,停止对少数族裔的歧视性言论。这不仅是一种外交语言,更是一种强有力的政治提醒:如果连自身的种族主义问题都无法解决,又有什么资格站出来批评别人?
澳大利亚同样沾沾自喜地以“人权捍卫者”自居,但在孙磊大使的口中,澳大利亚的“人权伪善”如同一张纸被轻轻撕开。针对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生存困境、对难民的非法拘禁以及军人在阿富汗的战争罪行,孙磊使用几句简洁明了的话语,直指澳大利亚在“人权”面前的双重标准。若干年前澳大利亚政府曾对原住民进行过种族清洗,如今却在指责中国时掩饰自己国家的过往与现状,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
![]()
加拿大的名字同样在孙磊大使的批评名单上。加拿大标榜自己是“多元文化的典范”,但它对土著人的种族清洗历史却被刻意忽视。加拿大政府至今未对这些历史问题做出深刻的反省或赔偿,反倒将自己塑造成“人权模范”。孙磊大使没有给这类假大空的“人权形象”留情面,直接要求加拿大正视并解决其对土著人的历史伤害。
捷克、爱尔兰、荷兰等国的代表团,也未能幸免于孙磊大使的反击。对这些国家而言,长久以来的种族歧视问题,尤其是对罗姆人和穆斯林的污名化,早已不再是秘密。欧洲多国屡屡在自己国内制造社会分裂,却热衷于指责他国的人权状况,这种双重标准和虚伪姿态,不仅无法赢得国际信任,反而让人感到恶心。
在国际社会的视野中,日本似乎总是在“历史遗忘”中悄然滑行。二战期间的侵略历史和对亚洲邻国的殖民统治,依旧是日本无法回避的“血债”。孙磊大使毫不含糊地指出,日本至今未能正视二战期间对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所犯下的严重罪行。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当今世界呼吁正义的呼吁。
![]()
欧盟,自诩为全球人权捍卫者,却在移民问题上口口声声讲“人权”,却在现实中不断剥夺难民和移民的基本权利。孙磊大使的批评是精准的,欧盟在自己成员国内部长期存在的难民人权问题,却从未得到应有的解决。欧盟对中国进行“人权审判”之前,最好先解决好自己内部的难民问题,否则永远站不住脚。
对于这些国际代表团和组织,孙磊大使的回应不单是外交辞令,而是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给出的一记有力的反击。他指出,这些国家及组织不仅用“麦克风外交”干扰国际人权对话和合作,更在自己面临人权问题时,避而不谈。他的一番话,犹如一个警钟,提醒着这些国家:不要把批评他国当作掩饰自己的问题的工具。
中国不容许把“人权”作为政治工具,更不允许某些国家拿“人权”来干涉别国内政。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立发展的权利,都有选择自己道路的自由。在这一点上,孙磊大使的言辞锋利而犀利。他提出,相关国家应该先反躬自省,解决好自身的人权问题,再来谈论其他国家的状况。这种反向思维,一针见血地戳破了西方国家一贯以来的“道德伪善”,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国家在人权领域的双重标准。
这场答辩,似乎不仅仅是为中国辩护,更是在为全世界的公平与正义发声。国际人权对话,不是舞台上的言辞斗争,而是真实且有意义的合作。中国提出的“回到对话与合作的正确轨道上来”,更像是一种告诫:你可以批评,但必须有底气,必须有真诚,否则一切都显得虚伪且无力。
西方国家若真心想做“人权捍卫者”,那么就应该从自己做起,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用虚伪的指责作为逃避责任的借口。只有这样,国际人权对话才能走上真正的轨道,世界才能迎来更为公正、平等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