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重庆日均产生2.6万吨生活垃圾 市民从“随手扔”变“扫码赚”

0
分享至

10月13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九场),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成效。

“重庆作为超大城市,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产量巨大。‘十四五’期间,我们坚持系统治理、分类施策,在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林立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林立介绍,针对建筑垃圾治理,重庆从源头减量入手,推广“少挖少填、就地利用”的施工方式,鼓励工地内部实现土方平衡。同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今年上半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突破40%,建筑垃圾就地处置率也提高了5.5个百分点。其次,在运输环节加强管控。重庆专门打造了“工程渣土治理利用”数字平台,用“电子渣票”串联起出渣工地、运输车辆和消纳场所,实现全过程可追溯。截至目前,已累计核销电子渣票超过100万张。

通过持续强化执法,建筑垃圾违规运输案件下降了62%,沿途撒漏问题也明显改善。“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处置设施360座,其中资源化利用设施65座,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已达到68%,超过三分之二的拆除垃圾、装修垃圾等实现了变废为宝,末端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实际需求。


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面对全市日均2.6万吨的生活垃圾产生量,重庆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共同参与,推动从“扔垃圾”向“分垃圾”“再利用”转变。

在市民参与环节,全市5.2万个垃圾分类投放点配备了视频监控、语音提醒等智能设备,还设置了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让大家从“随手扔”变成“扫码赚”。

在转运环节,全市生活垃圾日转运处理能力达到4.53万吨。中心城区还创新建立了“社区集——片区转——枢纽送”三级分流体系。其中,渝北区夏家坝转运站,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可视化调度,对人、车、物进行全方位管理,运输效率提升了3倍。

资源转化方面,洛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每年能将96万吨厨余垃圾转化为1.3亿度绿电,部分垃圾还能变成有机肥和再生塑料,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上游新闻记者 刘波 王淳 摄影 周本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游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游新闻
重庆“门户级”新闻客户端
236672文章数 58418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