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劳务派遣“改名潮”来了:用工模式悄然改变,这类职工收益最大

0
分享至

最近劳务派遣迎来了“改名潮”,用工模式有了实质性的改变。

从 2025 年 7 月 1 日起,“劳务派遣”正式改名叫“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还按照性质分成了三大类,而且每个转型阶段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

7 月 1 日新增的用工就得按新标准来,9 月 30 号之前要完成岗位评估和人员分类,10 月 31 号前得选好供应商,签好合同,12 月 31 号前让所有人员都完成转型。 这次改革可不是突然决定的,是用工市场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2025 年 3 月人社部的数据显示,全国劳务派遣从业人员有 1487.6 万人,跟 2020 年比增长了 38.7%。在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里,劳务派遣人员占比 17.9%,像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占比更是超过 25%。

而且旧模式问题不少,派遣工和正式员工同工不同酬的情况很常见,多数人在同一个岗位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定位。

全国 63.7% 的派遣工在同一岗位工作超过 5 年,在年终奖、培训机会这些福利方面也有很大差距。 再说说这新分的三大类型,各有各的特点。

专业人才服务型主要针对 IT、财务、法务这些专业技术岗位,由第三方提供高端人才,服务费用高,福利待遇基本和正式员工一样。



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归到这类里,薪资可能会提高,还能拿到专业培训津贴和项目奖金。 业务流程外包型是针对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像后勤、保洁、保安这些,采用整体外包的方式。原来的派遣工能成为服务公司的正式员工,工作稳定性提高了。

灵活用工服务型主要是针对促销、展会、项目支持这些临时性、季节性、项目制的工作,改成更规范的“灵活用工”模式。虽说工作模式还是不太固定,但能有最低工作量的保障,劳动权益保护也更规范了。

改名其实有很大的进步,以前这十几年,“劳务派遣”就像个沉重的“身份标签”,让人觉得是非正式、临时、次要的。这次改名加细分,好处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去污名化,新名字强调的是“服务”和“专业”这种商业合作本质,把劳动者身上的身份歧视去掉了,这是对劳动者尊严的尊重。

另一方面是定义更精准了,打破了以前那种“一刀切”的劳务派遣模式,按照工作性质拆分,把《劳动合同法》里的“三性”原则在实践中精细化落实了,承认岗位有差异,也为“同工同酬”提供了能执行的分类依据。 改革的核心原因是要解决旧模式的两个大问题。

第一个是法律定位和市场现实不一样,法律规定劳务派遣是“临时性”的,但现实里有好多“长期临时工”,这不仅让法律执行起来尴尬,也是企业用来“优化成本”的灰色地带。新政策用“3 年”这个时间节点来强制界定岗位属性,逼着企业把长期岗位要么“转正”,要么明确性质,戳破了“长期临时工”这个制度泡沫。

第二个问题就是“同工不同酬”这种系统性的不公平。旧模式下,用工单位借着派遣机制把用人成本转出去,在企业内部造成身份差距,既损害了劳动者权益,又让劳动力市场的价格信号混乱了。新分类里“专业人才服务型”要求待遇向正式工看齐,就是为了纠正这种不公平。 再说说改革带来的深远影响,这事儿对劳资政三方格局都有改变。对劳动者,也就是毕业生来说,好处是能有明确的预期。



以前毕业生可能因为信息不了解,稀里糊涂就当了派遣工。

现在这三种外包模式就像个清楚的“菜单”,求职者能提前知道岗位性质、稳定性和发展方向。高技能人才能拿到更合适的报酬,长期在辅助岗位的人员稳定性也提高了。

不过也有挑战,“灵活用工服务型”这种模式下,就业不稳定的本质还是没变,但对现在的派遣工来说,这次改革总体上好处还是多于坏处的。

大概 35.7% 的人会转为专业服务型,工资能提高;约 42.3% 的人转为业务外包型,虽然雇主变了,但工作更稳定了;剩下 22% 的人转为灵活用工型,权益保护方面更规范了。

这里面,长期在同一个岗位的派遣工受益最大,他们在全国派遣工里占大多数,集中在银行、电信、能源这些国企。按照新规定,在同一岗位连续工作超过 3 年的,单位得明确岗位属性,专业技术岗会转为“专业服务外包”,待遇跟正式工差不多;辅助性岗位就转为“业务流程外包”。

以前企业靠着模糊的派遣身份管理核心业务,现在不行了,有些企业可能想钻新规的空子,或者把业务进一步整体外包来逃避责任,这新规能不能落实好,就看监管力度怎么样了。

以前那些只靠信息不对称和规模效应的派遣公司,以后可能就不好干了。未来能发展得好的,是那些在“专业人才服务”领域能提供高质量、高技能人才的公司,或者在“业务流程外包”领域管理和培训能力强的公司。

对毕业生来讲,这是个更透明但也更需要智慧的时代,不能只当个普通求职者,得像自己职业的“CEO”一样,看懂规则,明白本质,在复杂的市场环境里做出对长期发展有利的战略选择。毕竟,有清晰的认知,还能不断进步,这才是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里站稳脚跟的关键。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王岳伦带女出席活动,王诗龄1米7身高超何超莲,少女感穿搭获赞

王岳伦带女出席活动,王诗龄1米7身高超何超莲,少女感穿搭获赞

述家娱记
2025-11-02 22:35:31
历时4个月!国足选帅迎最终章:2人中间选1个 其中1人为本土教练

历时4个月!国足选帅迎最终章:2人中间选1个 其中1人为本土教练

风过乡
2025-11-02 11:15:31
马杜罗紧急求助普京:委内瑞拉需要导弹、雷达和飞机

马杜罗紧急求助普京:委内瑞拉需要导弹、雷达和飞机

上观新闻
2025-11-02 21:07:05
大同通报“2万套保障房10年未完工”整改进展:已完工2486套,其余正推进

大同通报“2万套保障房10年未完工”整改进展:已完工2486套,其余正推进

澎湃新闻
2025-11-02 21:58:26
“你都31岁了,还开10万的车,好意思出来相亲?”

“你都31岁了,还开10万的车,好意思出来相亲?”

吃瓜盟主
2025-11-01 23:02:24
小米粥再次被关注,研究发现:高血糖患者喝小米粥,或有8大改变

小米粥再次被关注,研究发现:高血糖患者喝小米粥,或有8大改变

周哥一影视
2025-11-01 09:05:09
直线猛拉!芯片,重大利好!

直线猛拉!芯片,重大利好!

数据宝
2025-10-31 20:20:32
溥仪的文化程度到底是有多高?专家:其实他真实学历让你望尘莫及

溥仪的文化程度到底是有多高?专家:其实他真实学历让你望尘莫及

阿鄖田间生活
2025-10-31 17:20:33
四岛不归还 斗争永不息 1975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四岛不归还 斗争永不息 1975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那些看得见的老照片
2025-07-18 07:00:03
云南,下!雪!啦!

云南,下!雪!啦!

鲁中晨报
2025-11-02 17:11:03
成都蓉城不想夺冠的背后:教练薪资节省1.6亿,徐正源断舍离

成都蓉城不想夺冠的背后:教练薪资节省1.6亿,徐正源断舍离

姜大叔侃球
2025-11-01 20:27:43
国军少将被中统特务逮捕,蒋介石无奈出面营救:他是我的女婿

国军少将被中统特务逮捕,蒋介石无奈出面营救:他是我的女婿

范瞼舍长
2025-11-03 00:33:00
中美刚休战,俄总理就要访华,普京知道:留给俄罗斯的时间不多了

中美刚休战,俄总理就要访华,普京知道:留给俄罗斯的时间不多了

标体
2025-11-01 16:12:01
“高中签率”新股,来了

“高中签率”新股,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15:04:24
出卖1000多名同志,却活到74岁的蔡孝乾,为何至今没有被清算?

出卖1000多名同志,却活到74岁的蔡孝乾,为何至今没有被清算?

报君知史
2025-10-20 11:19:06
官宣离婚2年后,夺回女儿抚养权的章子怡,没给汪峰留一丝体面

官宣离婚2年后,夺回女儿抚养权的章子怡,没给汪峰留一丝体面

说历史的老牢
2025-10-28 15:02:45
王建国与爱奇艺副总裁小红结婚,后者为三档爆款节目总导演

王建国与爱奇艺副总裁小红结婚,后者为三档爆款节目总导演

草莓解说体育
2025-10-27 02:33:04
《澎湖海战》争议的不是历史

《澎湖海战》争议的不是历史

求实处
2025-11-01 21:15:02
我突然明白了,王艺迪虽然是个女孩子,球迷为啥叫她“迪哥”了?

我突然明白了,王艺迪虽然是个女孩子,球迷为啥叫她“迪哥”了?

鸿印百合
2025-11-02 09:08:34
四大银行 大额存单最新利率:2025年11月,本金20万比买国债强吗?

四大银行 大额存单最新利率:2025年11月,本金20万比买国债强吗?

双色球的方向舵
2025-11-02 09:05:48
2025-11-03 02:04:49
小羽叨叨叨
小羽叨叨叨
没事叨叨叨,闲着也是闲着
256文章数 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时尚
手机
游戏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最近很火的发型,原来这么简单!

手机要闻

华为Mate80风扇版确认:五款机型同台竞技,18号见!

TES给Faker打困了!网友称第一次见到Faker打哈欠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